七语文试卷部编-2017年-初一-期终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周少华
审核:杨荣明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7分) ①我确实大概是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②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③旁边还有一个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④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⑤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⑥那是六月晴郎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⑦在毫无ē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⑧狂风呼ào 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ē拦 ( ▲ ) 呼ào ( ▲ ) (2)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干涸.( ▲ ) 坍.塌( ▲ ) (3)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
(1分)
▲ 应该为 ▲
(4)选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改正。
(2分)
第 ▲ 句,修改后的句子: ▲ 2 ▲ )(2分)
A 、到底选谁做班长,老师让同学们好好酝酿..一下。
B 、昨天教育局的领导们莅临..我校,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C 、那夕阳中的垂柳,打扮得花枝招展....,就像待嫁的新娘。
D 、入秋,校园东边的那一片葱兰开出了成百上千朵白色的小花,真是花团锦簇....啊。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9分)
①树木丛生, ▲ 。
(曹操《观沧海》) ②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天净沙 秋思》) ④回乐烽前沙似雪, ▲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 ▲ 。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⑦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
⑧巧言乱德,▲。
(《论语卫灵公》)
⑨▲,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4.综合性学习。
(6分)
七(2)班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是主持人拟写的一段开场白,您将内容补写完整。
(2分)朋友是疲惫日子里的一把摇椅,温柔地为你摇曳入眠的节奏;朋友是寂寞日子里的一首歌曲,
▲;朋友是失落日子里的一封长信,
▲;朋友是平凡日子里的一本好书,清晰地为你记载生命的感动。
(2)下面是一份调查报告,请用一句话归纳结论。
(不超过10个字)(2分)
①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18人选答“找到一个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②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5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③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
22人选答“朋友”,10人选答“独自忍受”。
结论:▲
(3)假如有朋友来你家做客,你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至少写出两点)(2分)
▲
5、名著阅读与理解(20分)
(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3分)(2)、《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
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上文中的甲指▲ (河名)乙指▲ (动物名)。
(2分)
(3)、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
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文中的“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2分)
(4)、如来对众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
如来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第八回)
唐僧正走处,忽听得一棒锣声,路两边闪出三十多人,一个个枪刀棍棒,拦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个唐僧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那为头的两个大汉道:“不打你,只是有盘缠留下。
”长老合掌当胸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经者。
自别了长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盘缠也使尽了。
”那贼闻言,掣大棍,上前就打。
长老一生不会说慌,遇着这急难处,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
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
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那贼道:“且捆起来。
”众喽啰一齐下手,把一条绳捆了,高高吊在树上。
却说三个撞祸精,随后赶来。
忽见长老在树上,八戒呵呵大笑道:“你看师父。
在那等我们便罢了,却又有这般心肠,爬上树去,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哩!”行者见了道:“呆子,莫乱谈。
师父吊在那里不是?你两个慢来,等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登高坡细看,认得是伙强人。
心中暗喜道:“买卖上门了!”即转步,摇身一变,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
来到前边,叫道:“师父。
”三藏道:“徒弟呀,还不救我一救?”那伙贼见行者与他师父讲话,撒开势,围将上来道:“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行者放下包袱道:“盘缠有些在此包袱,不多,只有马蹄金二十来锭,粉面银二三十锭,散碎的未曾见数。
要时就连包儿拿去,切莫打我师父。
”那伙贼闻言,都甚欢喜道:“这老和尚悭吝,这小和尚倒还慷慨。
”教:“放下来。
”那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得行者,操着鞭,一直跑回旧路。
行者忙叫道:“走错路了。
”提着包袱,就要追去。
那伙贼拦住道:“那里走?将盘缠留下,免得动刑!”好大圣,耳中摸一摸,
拔出一个绣花针儿道:“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带得盘缠,只这个针儿送你罢。
”那贼道:“你好道会做裁缝?我要针做甚的?”行者听说不要,就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作碗来粗细的一条棍子。
将棍子插在地下道:“列位拿得动,就送你罢。
”两个贼上前抢夺,可怜就如蜻蜓撼石柱,莫想弄动半分毫。
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天秤称的,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怎么知得。
大圣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丢一个蟒翻身拗步势,指着强人道:“你都造化低,遇着我老孙了!”群贼围上前来,打了五六十下。
行者笑道:“且消停!待我一个个打来,一发教你断了根罢!”荡的两棍,打死了两个,唬得那众喽啰撇枪弃棍,四路逃生而走。
却说唐僧骑着马,往东正跑,八戒、沙僧拦住道:“师父往那里去?错走路了。
”长老兜马道:“徒弟啊,趁早去与你师兄说,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
”呆子一路跑到前边,厉声高叫道:“哥哥,师父教你莫打人哩。
”行者道:“别个都散了,只是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哩。
”呆子行到身边,看看道:“这两个,张着口睡,都淌出些粘涎来了。
”行者道:“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
”八戒道:“人头上又有豆腐?”行者道:“打出脑子来了!”八戒听说打出脑子来,慌忙跑转去,对唐僧道:“打杀了。
散伙了!”三藏问:“阿弥陀佛!打的怎么模样?”八戒道:“头上打了两个大窟窿。
”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
”八戒笑道:“师父好没正经。
膏药只好贴得活人的疮肿,那里好贴得死人的窟窿?”三藏道:“真打死了?”就恼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猢狲长,猴子短……(第五十六回)
①.根据第八回,简要概括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根本原因。
(2分)
▲
③.鲁迅认为《西游记》“实出于游戏”,请结合上文第五十六回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3分)
▲
(5)、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
”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
”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
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
”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
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
响时,一定揭帖起盖。
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
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
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
”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
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
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着。
”
①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
(2分)
▲
②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
(说出一点即可)(2分)
▲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4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2分)
▲
7.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2分)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与!
8.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
9.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分)
10.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与!
▲
11.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0分)
奇怪的西方记者
邓笛
安娜·魏特尔出了飞机场,首先戴上墨镜,然后往身上喷了喷刚从机场商店买的防虫剂。
她想,这是她到非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像她这样一个名记者,怎么能住非洲肮脏的旅馆,吃垃圾一样的饭菜呢?当然,这些脏、乱、差的事情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
此刻,另外一位记者乔什夫·阿杜拉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是拉各斯《星报》的记者。
当他听说自己将要见到闻名遐迩的欧洲记者安娜·魏特尔时,心中忍不住一阵激动。
“她需要得到尼日利亚同行的帮助。
”安娜·魏特尔的助理打电话时这样对他说。
乔什夫没有像以往一样驱车回家,而是将车开到安娜·魏特尔的下榻处。
这是一家国际连锁宾馆,或许是因为安娜·魏特尔对宾馆的期望值太高了,她见到乔什夫时先是抱怨了一阵,说空调性能不好,房间里还有蚊子。
“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她说,“找一家……有非洲特色的……哦,对,那种装饰得五颜六色的……”
乔什夫想了一想,想到了一家可以吃到尼日利亚传统菜的饭店。
他开车带安娜去了那儿。
他对这家饭店很满意,但是安娜似乎不以为然。
“嗯……太干净了。
”她说,“又干净又安静……”
“这样不好吗?”乔什夫问。
“缺少了一点非洲元素。
”安娜说。
“你指的非洲元素是什么?”乔什夫问。
“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
“唔,”乔什夫说,“拉各斯的确是一个喧闹的花花绿绿的城市,人口众多……但是,我们都喜欢去好的环境吃好的菜肴,这和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安娜显得很失望。
“在这儿我找不到一点儿非洲的感觉。
”她说。
“安娜,”乔什夫解释道,“非洲是一块大陆,有54个国家,9亿人口,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至今也没有统计出精确的数字——大概有几百种吧!”
乔什夫试图告诉她,非洲是千姿百态的,不能让一个地方的面貌代表整个非洲的形象。
但是,安娜根本不听。
乔什夫只好改变话题。
“那么,您将写些尼日利亚的什么呢?”他问。
“还没有确定。
”安娜说,“我要走走看看,感受一下。
比如,枪支、犯罪、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人……还要配上图,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瘦骨嶙峋的饥饿者手中持枪从事犯罪活动……”
乔什夫想了一会儿。
“是的,与别的大城市一样,拉各斯也有犯罪现象,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有趣的题材,而且在这里你很难找到许多饿得瘦骨嶙峋的人。
”他指着桌上丰盛的菜肴,“我们这儿的人吃得都很好!”
“说说你们报纸的情况。
”安娜也改变了话题。
“有各种栏目,”乔什夫说,“当然,也会报道犯罪,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给你讲讲曾经发生的……”
“这有点儿意思。
我想,我可以用我的影响力让这类报道更加……”
“我有一个想法,”乔什夫说,“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拉各斯人的日常生活呢?你知道,写到非洲,人们就会写到饥荒、战争、腐败……但是,这些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
安娜显得很困惑。
乔什夫继续说道:“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普通人的普通事,比如这个饭店,比如学校里幸福的孩子……”
“读者不喜欢看这些。
”安娜说,“我需要落日下阴暗的非洲这样的意境……”
乔什夫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说到非洲就会说到阴暗。
其实,要说阴暗,伦敦才阴暗呢——乔什夫有一年12月份去过伦敦,才下午3点,天就黑了,而尼日利亚是他见过的阳光最明媚的地方。
安娜不理会他,继续说道:“描写阴暗,是为了让人们感受阳光;描写低俗,是为了让人们向往高雅……”
“这我能理解,”乔什夫说,“可是,在尼日利亚有低俗的人,也有高雅的人,你为什么不写一写高雅的人呢,比如那些作家、学者……有很多的呀,如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索因卡,1991年布克奖得主班·欧克利,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他们有好多事值得说一说……”
乔什夫从安娜的脸上看出了不屑一顾,似乎只有她自己才是唯一重要的学者与作家。
几天以后,安娜回到了伦敦。
“去了一趟非洲,总得写些什么,写什么呢?”她打开电脑,开始打字:“非洲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下飞机,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乔什夫·阿杜拉有一张典型的非洲人的脸,他是一个思想开明的记者,是一名在黑暗的非洲不懈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而顽强斗争的勇士……没有我们的帮助,他将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乔什夫·阿杜拉正在家里读新出的《星报》,这上面登载了一篇他写的文章,标题是“奇怪的西方记者”。
12.开头第一段对安娜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
13.安娜的“非洲感觉”具体指怎样的感觉?看到和听到的实际情况又如何?(2分)
▲
14.安娜的困惑与乔什夫的不解分别是什么?(2分)
▲
15.有人认为,将小说标题改为“阴暗的非洲”更加合适。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分别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
(3分)
▲
三、作文:(50分)
同学们,我们走过小学那段年少轻狂的日子,来到初中,我们发现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我们发现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我们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依然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陈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与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学情调查答案
1、(1)遮啸(2)hétān (3)郎改为朗(4)①确定与大概删去其中的一个
2、D
3、略
4、(1)示例:悠悠地为你吟唱心中的思念有力地为你书写勇敢的信念
(2)示例:中学生渴望沟通(友谊、朋友)和独立。
(3)示例:打扫卫生,整理好客厅和书房;准备好茶水和水果等。
5、(1)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通天河金鱼
(3)“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有错别字不给分);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
(意思对即可)
(4)1.如来寻人取经以传法、劝化众生。
(意思对即可)2.要点:善良/慈悲(1分);怯懦/胆小(1分)。
遇强盗便“战兢兢,坐不稳”直呼“大王饶命”,见出他胆小、怯懦的一面(1分);逃脱后又让八戒去劝行者“莫要打杀那些强盗”,见出他善良、慈悲的一面(1分)。
(性格特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举例分析不必囿于参考答案)
3.要点:能读出“玩耍”“逗乐”的意味,能结合文本从情节(细节)安排或人物形象找实证。
示例:1.《西游记》中有很多逗乐、好玩、戏弄、戏谑成分(1分)。
如:唐僧路遇强盗被吊在树上却被八戒笑说成“扯着藤儿打秋千耍子”。
孙行者见着强盗竟很高兴,认为是来了买卖,变着戏法、故意耍弄了他们一番,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2分)
(5)(1)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做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2)示例一: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选文中写他连说“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哄骗二魔开葫芦。
示例二:孙悟空具有人爱清洁(怕脏)的特点,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怪,但因为怕“污”到衣服而没做。
示例三:孙悟空虽然聪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应,就会被收进葫芦,但仍然心存侥幸,以为不是真名就没事,结果被装进去了。
6.写了这样的细节:家书书写完毕,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2分)
7.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浓乡愁。
(2分)
8.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屋子辅佐
9.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10.(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与了。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现安娜的傲慢自大和对非洲的偏见歧视,为下文写安娜与乔什夫的沟通困难做铺垫。
13. 安娜的“非洲感觉”:嘈杂、拥挤、混乱、花花绿绿;枪支、犯罪、饥荒、战争、腐败(或答阴暗、低俗)。
实际情况:环境干净安静;食物丰富美味;人们生活幸福;不乏赏识渊博举止文雅者。
14. 安娜的困惑:①固有的印象与实际不符:②自己所想要的与乔什夫的介绍格格不入。
乔什夫的不解:①安娜对现实充满抱怨和不满;
②安娜对非洲美好的一面丝毫不感兴趣。
15. 示例一:同意。
将小说标题改为“阴暗的非洲一更合适,理由如下:①从内容上看,这符合安娜对非洲的一贯看法,与全文内容相一致;②从结构上看,与安娜回伦敦所写的文字相照应,结构更加严谨。
示例二:不同意,小说标题为“奇怪的西方记者”更合适,理由如下:①从内容上看,全文从乔什夫的视角,处处展示安娜的奇怪,以此为题与全文内容更贴近;②从结构上看,与结尾一段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
16、【解析】这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
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
“依然”即“依旧”。
在行文中要表现出曾经怎样,现在还怎样。
“曾经怎样”需要一笔带过,“现在怎样”需要浓墨重彩。
题目横线上可以填写的词语或者短语可能有“快乐”、“爱你”、“自信”、“坚强”等等。
写文章时,一定在关键语段体现写作对象“依然”,一个是要用具体的文字加以描述,同时也要在文章中出现“依然”这两个字,来点题。
建议阅卷时切入分39分
七语文试卷部编-2017年-初一-期终考试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