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2008年7月下旬,奥运圣火在河南境内传递,以表达河南人民迎奥运的热烈心情。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有足够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题思路: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因此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②③,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的条件
2.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
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题思路: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烟头的温度很高,能够引燃其他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需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改变。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的条件
3.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绢”操作及现象为:将手绢浸入酒精溶液(酒精与水体积比为2:1),取出拧干,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待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
实验时,手绢未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手绢不是可燃物
B.手绢没有接触到氧气
C.温度未达到手绢的着火点
D.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
答案:C
解题思路: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实验时,手绢没有燃烧,说明不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手绢是可燃物,在空气中点燃的过程中能够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没有燃烧说明不满足第三个条件,即温度没有达到手绢的着火点。
温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被水蒸发时吸收,使手绢的温度未达到其着火点。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的条件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加可燃物的量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题思路: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可燃物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主要是增大了煤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A
解题思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方法有: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用其中任意一种方法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用沙土盖灭火堆,主要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6.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B.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D.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答案:B
解题思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方法有: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使用其中任意一种方法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A.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A正确;
B.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B错误;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可达到灭火的目的,C正确;
D.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二氧化碳可隔绝氧气,且不会留下痕迹,可以保护图书资料,D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7.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题思路:①是易燃物,与消防安全有关,②是节约用水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③是禁止烟火,与消防安全有关,④是禁止放置易燃物,与消防安全有关,⑤是防止噪音的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观察选项,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图标
8.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B.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答案:B
解题思路:A.可燃性气体、面粉、煤粉等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厂周围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和面粉小颗粒,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应严禁烟火,A正确;
B.煤气具有可燃性,煤气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不能开灯检查,B错误;C.易燃物、易爆物品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应严禁旅客携带,C正确;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人进入后容易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
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D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与安全
9.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C.汽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答案:B
解题思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A正确;
B.化石燃料属于高碳能源,燃烧时能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错误;C.汽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且对环境危害较低,C正确;
D.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原因主要是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D正确。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燃料及其利用
10.“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主流。
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为提高生活水平,大量使用空调、电热水噐、电磁炉、冰箱、电视机等电器
B.推广以新型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C.短距离出行时,步行代替乘车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答案:A
解题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属于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的精神主要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A.大量使用电器设备,会导致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加速了煤炭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
B.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在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称为“零排放”汽车,其原因是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水没有污染,符合“低碳”理念;
C.短距离出行时,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了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间接减少了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D.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减少了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化学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