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白马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白马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图反映我国某平原城市某工作日10:00时和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6.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可能为
A.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B. 经济活动最繁忙
C. 主要位于城市外缘
D. 主要是隔离带
37. 从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最可能属于
A. 向心状模式
B. 同心圆模式
C. 扇形模式
D. 条带式
参考答案:
36. A 37. B
36. 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深颜色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最繁忙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且0时刻阴影颜色比10时深,0时颜色变深应是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A对,D错;住宅区主要位于城市内部,工业区占城市的外缘或郊区,C错。
故选A。
37. 由上题分析可知,从城市由内向外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该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符合同心圆模式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故选B。
2. 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参考答案:
C
3.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图中()
A. 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16. 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 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 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 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参考答案:
15. C 16. C
15.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大多低于美国,A错。
美国后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错。
16. 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
美国城市环境质量好转,B错。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
中国--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加,D错。
4. “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为百小时
(100h)。
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
下图示意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线分布。
读图完成29~30题。
29.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A. 北京、福州
B.广州、乌鲁木齐
C. 郑州、拉萨
D.兰州、哈尔滨
30.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
A. 数值变小
B. 数值变大
C.变得密集
D.变得稀疏
参考答案:
29.C 30.A
5. 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参考答案:
A
6.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全世界死亡率降低
C.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
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其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参考答案:
D
7.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南极长城站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
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两极点
C.如果把地球看成正球体,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D.晨昏线不随季节而移动
参考答案:
C
【详解】
本题考查晨昏线。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始终与阳光相垂直,但不可能始终通过南北两极;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断移动。
综上所述,C项正确。
【点睛】
晨昏线的区分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
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
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最可能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A.环境变迁 B.陆地消失 C.环境污染 D.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
A
10. 读下表,回答11~12题。
11.1980~2010年()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1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参考答案:
11.D 12.C
11.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四季的更替
C. 昼夜更替
D. 五带的划分
7. 图示季节内,P地()
A. 盛行东北信风
B. 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 当地时间6时日出
D. 此日过后白昼逐日变长
参考答案:
6. C
7. B
试题分析:
6. 读图,图中对着灯光的是昼,背着灯光的是夜。
拨动地球仪转动,相当于地球自转运动,可以演示出昼夜交替现象,C对。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不能演示出,A、B、D错。
12.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A、B两地的气压性质是()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 都是高压 D.A、B 都是低压
参考答案: A
13. 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各题6~7题。
图2 1981 1851 1801
伦敦城市地域扩展 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
6.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7.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18世纪
B .19世纪
C .整个20世纪
D .20世纪后期
参考答案: 6.A 7.B 略
14. 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 .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 .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参考答案:
B
15.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
甲图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乙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
读图回答24—25题。
24.甲图中,线段a 、b 、c 依次表示何种城市用地的付租能力 ( )
A .住宅、工业、商业
B .商业、住宅、工业
C .商业、工业、住宅
D .工业、商业、住宅
25.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
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参考答案:
B B
16. 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参考答案:
D
17. 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和储量最多的淡水分别是
A.海洋水和淡水湖泊水
B.海洋水和地下淡水
C.海洋水和冰川
D.海洋水和陆地水
参考答案:
C
18. 在山区我们经常发现山的向阳坡和向阴坡植物的长势和种类有明显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海拔高度
参考答案:
C
19.
读下图,回答A地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最可能是
A.固定的商业街 B.固定商业小区C.流动的大篷车 D.无人自动售货机参考答案:
C
20. 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新加坡的纬度约为北纬1°09′至1°29′。
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时间在春秋分日附近,A错;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南纬15°47′,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90°-(23.5°-15.5°)=62°,B
错;伦
敦不会出现极夜现象,C错;纽约位于北温带,D对。
答案选D。
21. 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13—15题:
13. 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资源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14. 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飞机制造工业
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档时装工业
15.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参考答案:
B C C
略
22. 2018 年 10 月 11 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40.3 千米。
地震后,相同区域又发生了三次 5级以上地震。
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部分区域及其所处板块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处于
A. 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7.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地光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参考答案:
6. D
7. B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其余选项排除。
7.地下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由于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据材料“震源深度40.3千米。
”可知该震源在上地幔处,选B,其余选项排除。
23.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
B
24. 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 )
A.生铁 B.铜丝 C.玻璃D.方解石
参考答案:
D
25. 下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 台北
B. 上海
C. 首尔
D. 北京
11. 雾霾是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
图示时段台北市有持续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
A. 风力小,湿度大
B. 风力大,气温高
C. 气压高,气温低
D. 气温高,对流强
参考答案:
10. D 11. A
10. 在等压线图中可以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方法是:首先,画出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其次,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 ,画出实线箭头,即该点的风向。
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到四个城市在两幅不同日期等压线图中的风向,台北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北风,上海市前后两天都大致吹东南风,首尔市前后两天都吹偏南风,北京市先吹东南风后吹东北风。
故选D。
11. 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
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流动性差,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霾天气。
故选A。
26. 下图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小题。
38. 郊区与市区相比,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低
B. 气温低、气压高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高、气压高
39. 据图分析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依次为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②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A. ①一②一③一④ B. ①一③一②一④
C. ①一④一②一③
D. ④一②一①一③
参考答案:
38. B 39. A
【38题详解】城市为热岛,因此城市气温始终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近地面的气压较郊区低,故选A。
【39题详解】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升降运动,导致同一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再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故选A。
二、多选题(共10分)
27. (双选)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有季节积雪补给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很不稳定
参考答案:
BC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冬季。
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除形成春汛外,夏季有雨水补给又出现一次汛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为汛期,地下水补给虽然稳定,但量较少。
28. (双项选择题)图9中,P表示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图9
A.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D .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参考答案:
AB
29. 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活动是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B.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扩大耕地面积
C.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
D.长江上游山区砍伐森林,修建梯田 参考答案:
BD
30.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 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参考答案:
AB
三、 综合题(共38分)
31. 下图是“亚洲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分)
(1)A 、B 两图分别表示亚洲1月和7月的季风示意图,其中A 表示 月。
(1分)
(2)①为 季风,形成原因主要
是 ,在它影响下,东亚的气候特点是 。
(4分) (3)②为 季风,形成原因主要
是 ,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 (旱季或雨季)。
(4分)
参考答案: (1)1
(2)西北;海陆热力差异或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的影响;北部寒冷干燥,南部温和少雨。
(3)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7月,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成西南
风;雨季
32. 下图是我国沙漠、沙地的分布,以及内蒙古某县
20
世纪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资料,请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两省区,在季最容易发
生扬尘、扬沙乃至沙尘暴。
(2)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之间
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内蒙古;春(或冬春)。
(2)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扩大;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
导致干旱区的草原被开垦,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33.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
10分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图中a、b、c、d四地中的地,理由是什
么?
(2)森林带所在山坡的降水变化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3)该山地南北坡相比,自然带较复杂的是坡;雪线高度较低的是坡,
主要原因是什么?
(4)源于该山地南坡的河流属于(内流或外流)河。
近年来这些河流的径
流量比三十年前有明显增加,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
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2:下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参考答案:
(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环境、交通、能源各答出一条即可)
【详解】(1)读图,图中信息包括房价高、入托难、就医难、堵车等,“城市病”的表现有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等。
(2)“城市病”的“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产生各种城市化问题。
(3)从能源利用方面考虑,要改造成生态城市,需要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点睛】图中信息包括房价高、入托难、就医难、堵车等,对应的“城市病”的表现有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等。
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
建设生态城市,从能源方面主要是能源类型、利用技术等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