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单元检测》试卷分析
黄岩中学胡玲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共同分析试卷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举一反三。
讲评中注重过程分析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然后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做到激励与鞭策相结合,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成绩再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反馈试卷的批改情况
第二部分答题分析
第1题得分率高,借以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励学生。
第2题、第3题、第5题、第9题,学生主要是由于知识缺陷或审题不清造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查漏补缺工作,在相互讨论中互相完善,共同提高,老师作适当的点评。
对于第3题,补充一些素材,强化“类比”方法使用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于第11题,针对难度不大却未能拿满分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仔细审题和规范答题。
针对该题的等电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元素周期表来指导解题,以免漏答或错答。
第4题信息阅读量大,涉及知识点多且分散,使得学生做题时迷失了方向。
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信息中的关键字(“原子晶体”、“降解塑料”、“状态”),并结合选项特点(只有A选项中有正确答案①),排除干扰,快速得出正确结论。
第6题为计算型选择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让做对和做错的学生讲出解题过程,实现方法的优选,强化守恒思想。
第7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的一般思路,再进行方法点拨:整体把握图像特点快速排除干扰。
第8题是本卷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重在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通过针对性练习,使学生明确图像题一般的解题思路。
第10题前三个小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强调按要求答题,提醒学生学会
挖掘题干隐含信息指导答题。
第四小题难度较大,重点剖析如何抓“特殊信息”缩小推断范围,得出正确结论。
并通过对该类转化素材的小结,帮助学生实现该类知识结构的网络化。
第11题前五个小题难度不大,让基础好的学生讲述分析过程,校对答案时强调NH3分子结构“三角锥形”的写法(是“形”不是“型”)、CO2电子式的正确书写以及电子数目的填写(不能答成××mol)。
第六小题以H2CO3、HCOOH、CH3COOH、HOOCCOOH(或H2C2O4)形成的铵盐为例强化铵盐化学式的书写。
回顾高三化学书本中草酸的分解实验,从而由分解产物中CO、CO2共存信息指向“A为草酸的铵盐”,再由题干“等物质的量”得出A为“NH4HC2O4(或HOOC-COONH4)”。
第12题引导学生从组成元素角度实现突破,由C的组成元素为X、Y、Z找到“题眼”:符合“X+YZ→XYZ+Z”的中学常见置换反应只能是“2Na+2H2O =2NaOH+H2↑”。
三、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8:DDBABCAC
9.(15分)⑪K、Cl、S (用元素符号表示)(每空1分,以下每空2分)
⑫HCl 。
⑬F2⑭H2S ,。
⑮ H2O2(或PH3)⑯C2H6。
10.(14分) ⑪ Ca(OH)2(2分)
⑫2Ba2++2OH- +2NH4++SO42-=BaSO4↓+2NH3↑+ 2H2O(3分)
⑬Ca(HCO3)2(2分)
2C2H2(g)+5O2(g)==4CO2(g)+2H2O(l) ;△H=-2600kJ·mol-1(3分)或C2H2(g)+5/2O2(g)==2CO2(g)+ H2O(l) △H=-1300kJ·mol-1
⑭ Na2O2Al2(SO4)3(未写化学式不计分)(每空2分)
11.(19分)⑪ Fe,CO。
⑫三角锥形,
⑬ N A(答1mol不给分,答6.02×1023不扣分)(以上每空2分,以下每空3分)⑭ 3Fe+4H2O Fe3O4+4H2 ⑮ Fe3++3NH3·H2O=Fe(OH)3↓+3NH4+
⑯NH4HC2O4(或HOOC-COONH4)
12.(12分)(每空3分)⑪ Y ⑫金属
⑬2Na+2H2O=2Na++2OH-+H2↑ ⑭1∶1
黄岩中学2007学年
高三化学单元检测
第二学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Al-27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
1.作为新世纪的年轻公民都应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素养,否则,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可能闹笑话。
下列有关媒体的报道与化学知识不相违背的是
A.这种人工皂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该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催化剂,可以使水变为汽油
C.“白雪牌”漂粉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D.该科研机构发明了一种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的新工艺
2.下列有关非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都是由非金属组成②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③非金
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等于4 ④因为非金属具有得电子的性质,其单质均不能作还原剂
A.都不正确B.①③正确C.②④正确D.①正确
3.在下列各组反应中,两者反应遵循的化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KClO3+6HCl KCl+3Cl2↑+3H2O和2Na2S+3H2SO3=2Na2SO3+3S↓+3H2O
②FeCl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和FeCl3溶液中加入苯酚溶液
③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和SO2水溶液的漂白性
④FeCl3用于净水和明矾净水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4.下面有三则关于“CO2”的消息:
(1)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地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
(2)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3)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针对以上消息,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②原子晶体干冰易汽化,可用作致冷剂;③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④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⑤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⑥聚二氧化碳塑料都属于纯净物;⑦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⑧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⑩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A.①③④⑧⑩B.②③④⑤⑥⑧⑩C.②③④⑨⑩D.③④⑦⑧⑨
5.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A .过量氨气通入Al 2(SO 4)3溶液
B .FeCl 3溶液与KSCN 溶液混合
C .少量SO 2通入BaCl 2溶液后再通入过量Cl 2
D .过量CO 2通入Na 2SiO 3溶液
6.某CuSO 4、Fe 2(SO 4)3、H 2SO 4的混合溶液100mL ,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
水解),且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mol·L -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 .5.6 g
B .11.2g
C .22.4g
D .33.6g
7.现有H 2SO 4、BaCl 2、K 2CO 3、FeSO 4和氯水五种溶液,有如图所示所示的相互关系,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X 一定为H 2SO 4 B .Y 一定为K 2CO 3
C .Z 可能是氯水
D .M 可能为FeSO 4 8.将足量的CO 2不断通入KOH 、Ba(OH)2、KAlO 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 2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9.(15分)用A +、B -、C 2-
、D 、E 、F 、G 和H 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
请回答: ⑪A 元素是 、B 元素是 、C 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⑫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
⑬E 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
⑭F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 。
⑮G 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
⑯H 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
X Y
Z M
N
10.(14分)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组成元素均为主族元素。
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除⑫外,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
⑪若A为金属钠,B为饱和Ca(OH)2溶液,则白色沉淀D为(写化学式)⑫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A与B反应(可加热)的离子方程式为。
⑬若A是碳化钙(CaC2),B是一种盐,A与B的溶液反应时只生成气体C、CaCO3和水;则B的化学式为;若C的燃烧热为1300kJ·mol-1,则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⑭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A的相对分子质量与D相同。
向一定量的B溶液中逐渐加入固体粉末A,当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3∶1反应时,生成的D的量最多。
推知A的化学式为,B的化学式为。
11.(19分)将一定量的晶体A,隔绝空气加热到200℃时,A全部分解为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气体。
这四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J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单质,C 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没有列出。
⑪单质J的化学式是,E的分子式是。
⑫B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C 的电子式为 。
⑬1molK 溶于足量I 的稀溶液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⑭写出D 与J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⑮写出L 和B 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⑯A 的化学式为 。
12.(12分)已知X 、Y 、Z 是三种常见的单质,A 、B 、C 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⑪在A 、B 、C 中必含有的元素是 (用字母X 、Y 、Z 表示);
⑫单质X 必定是 (填“金属”或“非金属”);
⑬写出单质X 和化合物B 反应时生成单质Z 和化合物C 的离子方程式(用具体物质的化学式表示) 。
⑭化合物A 的化学式中X 和Y 的原子数比为 。
C
C B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