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精彩纷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徐金发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1期
最近,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教育系统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我认真地拜读了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博士、王升教授编著的《如何形成教学艺术》一书,对此感受颇深。
书中王升教授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清丽的语言,朴实的手法,全新的视角,夹叙夹议,有理有据地对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做了深入浅出的诠释诠释了“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的深刻道理。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但是纵观现实的课堂教学,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老师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按部就班,波澜不惊,更有少数教师的课堂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
如何改变这些不利局面,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和智慧的课堂教学?——形成并提高教学艺术是重要途径。
受此书的启发,笔者认为,广大教师应该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保持教师良好的工作状态。
学习是教师立身之基,发展之本,工作之要。
热爱学习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基础,一个缺乏学习习惯,不爱读书的老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教学艺术。
宋代的黄庭坚说过:三天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胸藏玄机包万象,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对读书学习重要性的阐述。
不爱学习的老师其课堂表现表现就是表达不清楚,词语不精准,语言不生动,方法不灵活,感情不丰富,层次不明晰,学生不高兴。
经常不学习的老师,其工作状态也不会很饱满,表现为无所追求,无所用心,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萎靡不振。
教师的良好工作状态的外显特征,应该是始终充满激情,热情洋溢,对教学充满执着,对学生充满热爱,对讲台充满留恋,课堂始终灵动活泼,气氛融洽;语言总是机智幽默,字字珠玑;讲授总是条理分明,言简意赅;教态总是亲切自然,端庄大气。
这方面特级教师余漪就是最好的榜样。
良好的工作状态也是教学艺术的内涵之一。
一个老师良好的工作状态缘于良好的修为和境界,是以经常性的看书学习和自砺为条件的。
所以我们要读中外教育经典,以获得智慧和力量;学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以获得前进的动力;学习模范教师的育人故事,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和激情,课堂活色生香;学习教育家的思想,不断吸取精神营养和智力元素,让自己永葆勃勃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二是要养成实践的习惯,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加丰厚。
做好一件事,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更要有实践的夯实,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现在教师中有一种倾向,就是热衷于对那些美妙的理念和动听的观点的欣赏,少有行动上的跟进。
有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实践的重要。
一个注重实践的老师,对新理念理解就透彻,操作起来也自然高效。
我们的老师听过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王升教授在《如何形成教学艺术》一书中也有很多好的观点,例如,在他讲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艺术”时,就强调要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观点,他呼吁要给学生一定量的自由时间,要给学生一定量的“问题自由”,道理谁都懂,不少老师却总是只说不练,在操作层面如何把控,却少有动作,大量充斥于课堂的是满堂灌,教
师的个人秀,学生仍然被压抑,老师总是被尊宠,课堂永远是讲堂。
名师的课堂为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样突出,师生交流那样自然,课堂气氛那样融洽?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懂得很多,关键是他们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实践得多了,效果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就必须既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注重实践。
在实践中磨砺自己,雕琢自己。
具体来讲,就是要多研究教材教参,通过集体备课来充实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流中丰富自己;注重教学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重视教学交流,在借鉴别人中完善自己;投身教育研究,在探索规律总超越自己。
日积月累,课堂的精彩度就会提升,课堂的内涵就会不断丰富,教学艺术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