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训练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7年11月6日至8日,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石柱县举行,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文化遗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C。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②④当选。
①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③说法错误。
2.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
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
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④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不会日益趋同,②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差异及不同文化共同进步,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3.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焦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如今的“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交流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④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文化个性寓于其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A。
“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正确;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文化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④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质检卷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全球各地民众所熟知。
应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邀请,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于2019年5月14—15日亮相莫斯科,并作为开幕演出,带领当地观众穿越600年历史时光,体验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
这说明( )①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价值,必须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④在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全球各地民众所熟知”可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带领当地观众穿越600年历史时光,体验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可知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①③分析正确;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2019年9月23日,以增进中蒙两国人民友谊、让更多蒙古国民众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宗旨的“中国西藏·扎西德勒”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乌兰巴托举行。
两国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两国关系良性发展。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各美其美要求认同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②美人之美要求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美美与共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④携手推动可以依托大众传媒,推动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错误;③说法错误,美美与共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②④分析正确。
3.2019年9月24日,“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点:比如都使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虎豹等;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作壁画等。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评估卷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评估卷(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T)2.对待文化多样性,要求尊重本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F)3.文化是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途径传播的。
(F)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T)5.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T)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F)7.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F)8.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F)9.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T)10.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T)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月22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茶艺技能”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落幕。
从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看,“中国茶艺”应属于( )A. 世界自然遗产B. 文化景观遗产C.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D.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世界遗产分为三类,茶艺属于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C符合题意。
]《光明日报》在《“眼球经济”与媒体责任》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大众传媒随之迅猛发展,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答12~13题。
1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报刊的出现B.印刷媒体的推广C.网络的出现D.广播电视的产生B[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播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正确。
] 13.大众传媒在适应“眼球经济”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单元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含答案

单元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1.“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英国的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中国的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都曾发出韶华易逝的感叹。
在两位戏剧巨匠逝世4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广受好评。
在这一活动中()①中英戏剧文化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②要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③应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证明经典文化的价值远高于流行文化的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与英国歌剧的独特魅力,中英戏剧文化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增强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笼统比较大小,且材料没有涉及流行文化,④判断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2.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世界文化遗产,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针对长城保护管理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文物局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采取多种途径,发布长城资源及保护管理信息,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和保护理念,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长城保护。
保护长城有利于()①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D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长城并不能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排除;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差异性、多样性,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项。
3.2017年12月3~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大会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以文化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携手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1-2022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

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
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①③说法错误,不选。
]2.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 [《大闹天宫》如今传播广泛,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它的发展,故选B。
] 3.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xx年新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火爆异常。
京剧《赤壁》轰动欧洲文化名城说明( )A.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B.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C.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答案】B [京剧《赤壁》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说明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故选B。
]4.从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xx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为迎接“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广东省各地市纷纷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有( )①庆祝民族节日②保护文化遗产③继承传统思想和文艺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需要继承和创新,题中所列各项均正确,故选D。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单元检测(十)一、选择题1.2024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
“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漂亮、壮丽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哀思”“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许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
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从技术和形式上来说,网络直播早已不是什么簇新事。
直播+消遣、直播+教化、直播+医疗、直播+电商等多种互联网模式,正变更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
但直播平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饱受诟病。
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应当对网络直播规范引导,必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B.透过网络直播,可以看到中国网民多姿多彩的生活C.自媒体时代,网络直播渐渐变为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D.多元化的网络直播内容,根源于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相识3.作为沂蒙手绣典型代表的沂蒙香荷包,在颜色上既有传统的大红、大绿、粉红、黑等基本色调,又奇妙运用对比色;在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等现代时尚元素,又填充白芷、辛夷、丁香、冰片、艾草等中草药,是不行多得的养生祥瑞物,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宠儿。
可见( )①新元素的注入使传统手工艺更具活力②沂蒙香荷包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④融入现代元素是传统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媒介即讯息”。
我国主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从相加迈向相融,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媒体融合发展( )A.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C.使新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引导力D.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5.中华民族一直敬重自然、酷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名称中都有一个“和”字,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和平、和谐的珍视和向往。
可见(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中华文化具有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③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④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①②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项。
2.“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
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
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
一个“淡”字从更深层次折射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对过去的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珍视,而不是担忧;B项符合题意,故当选;C项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内涵会因时而变;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项。
3.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能引领文明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升④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引领文明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③④符合题意。
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5课 文化创新效果检测

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0单元第25课文化创新效果检测1.(xx·北京卷)“天人合一,顺时而食。
”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影响的特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观点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②观点错误。
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古老智慧的启发下,推出时令点心,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同时还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答案选D。
]2.(xx·山东济南模拟)《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实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
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答案】C [A与题意无关。
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故B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D说法错误。
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体现了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C 正确。
]3.(xx·安徽合肥模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合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首次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
老百姓喜欢“学习强国”平台,主要是因为( )①它内容丰富,受众主动,是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媒介②它能超越时空限制,使老百姓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化零为整”③老百姓需要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④老百姓能够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直播以其特有的真实感、代入感,为传统文艺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京剧、昆曲、民乐、书法、泥塑等传统艺术纷纷进入网络直播间,从各自的小天地飞向了社会大舞台。
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广辟文化传播途径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可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作为沂蒙手绣典型代表的沂蒙香荷包,在颜色上既有传统的大红、大绿、粉红、黑等基本色调,又巧妙运用对比色;在挂件上融入藏银、苗银、菩提子等现代时尚元素,又填充白芷、辛夷、丁香、冰片、艾草等中草药,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吉祥物,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的宠儿。
可见( )①新元素的注入使传统手工艺更具活力②沂蒙香荷包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工艺的真正价值在于走向世界④融入现代元素是传统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
”《中国地名大会》作为CCTV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教版)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
对网游企业而言,应当深化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科技进步使文化民族性加强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进展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进展走向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加国家的文化软实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进展的影响。
材料强调,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④符合题意。
科技进步并不愿定会使文化的民族性加强,故①表述有误;科技进步推动文化进展,但不能引领文化进展走向,③说法错误。
答案:D2.直拍横打技术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进展,它开拓了直拍的反面进攻技术,也是比直拍反手正面攻球更为合理的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直拍运动员必需把握的一项技术。
我国选手王皓、马琳等人,在娴熟把握了这项技术后都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果。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可以说明()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展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富强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气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进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
材料强调,直拍横打技术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进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主要说明文化创新推动实践进展,促进文化富强,故①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故④表述有误。
答案:B3.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于2021年10月6日至15日在中国天津进行。
本届运动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盛会,东亚国家的文化在天津碰撞出和谐的火花,进一步加强东亚各国的文化沟通。
从文化的角度看()①文化上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富强②文化上可以相互敬重、加深理解、亲热合作③举办运动会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可以扩大各自文化的影响④举办运动会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0文化传承与创新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村落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村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带动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转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8·河北承德二模)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体现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人居理念。
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有利于( )①通过挖掘鼓浪屿的经济价值,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②提高世界遗产的知名度,获得各国的文化认同③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④守护人类共同财富,增进国家间文化交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因是 (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承袭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2018·北京丰台期末)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这说明( )A.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B.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C.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D.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政治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
这主要表明()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素养2.“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
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用来‘化’人类自身的。
”这一说法强调了()A.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3.蒙古族的“安代舞”被誉为蒙古舞蹈活化石,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田野调查、原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加强对“安代舞”的传承和保护。
其目的是()①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特征③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④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汉语老师仇海平与他来自五大洲的留学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传唱中西合璧、古今相融的最古老情歌《关雎》,为经典插上音乐的翅膀,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东西方文化的深情对话()①反映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基本特征②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③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④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
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药被证明对某些疾病有效,但仅仅使用传统方法有时难以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训练卷A卷教师版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训练卷 A卷教师版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 卷(选择题)本卷共 0 20 题个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 0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__ 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会场活动在广州举办,“非选保护,你我同行”是它的口号之一。
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①有利于向世人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②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③有利于“再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④能丰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护非遗活动有利于“再现”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向世人展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大众传媒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④:丰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题意的简单重复,不是意义,排除④。
故本题选 A。
2.20__ 年 11 月 1 日,日本世界遗产冲绳首里城深夜发生大火,烧毁面积达 420__平方米。
您纷纷表示惋惜。
这是因为,世界遗产()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D.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错误。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训练卷B卷教师版

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训练卷 B卷教师版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B)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 卷(选择题)本卷共 0 20 题个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 0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上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6000 多种语言。
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
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这表明()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决定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差异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④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②:“不同文明”和“人类文明”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
③:“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表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③正确,入选。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①说法错误,排除。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④说法错在“趋向统一”,排除。
故本题选 C。
2、2021 年第 24 届北京冬奥会会徽“感舞冬奥”(见下图),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 2021,生动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
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①③说法错误,不选。
]2.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 [《大闹天宫》如今传播广泛,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它的发展,故选B。
]3.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xx年新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火爆异常。
京剧《赤壁》轰动欧洲文化名城说明( )A.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B.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C.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答案】B [京剧《赤壁》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说明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故选B。
] 4.从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xx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为迎接“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广东省各地市纷纷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有( )①庆祝民族节日②保护文化遗产③继承传统思想和文艺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需要继承和创新,题中所列各项均正确,故选D。
]5.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答案】D [图书漂流活动传递着知识,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A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说法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C与题意无关。
]6.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在北京、广州等城市,青年志愿者的无私、热情和微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年志愿者活动( )①是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必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④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答案】D [①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未必就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③符合题意,青年志愿者在活动的过程中既把本民族的文化传递给了他人,同时也了解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服务性的活动,本身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不少优秀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后,因为没有用国际普遍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所以对国外观众吸引力有所下降。
这要求我们( ) A.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B.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C.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D.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答案】A [没有用国际普遍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说明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故选A。
]8.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进出口窗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仅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为宣传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全世界加大对广州的推介力度提供了战略性平台。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③对外经贸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答案】A [②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讲,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排除④。
故选A。
]9.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申遗活动,一批文化、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并得到较好的保护。
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③是发展旅游的重要依托④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答案】D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不选①。
文化遗产涉及自然、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它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②④。
③与题干无关。
]10.安徽安庆市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当地以戏曲为媒,希望通过发展黄梅戏,把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心维系在一起,实现文化为根,统一为上,和谐万邦。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③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C [通过发展黄梅戏把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华人的心维系在一起,最终实现统一,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③错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11.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有300年历史的殖民地国家无论怎么看都不像英国。
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但在社会结构上更接近于中国文化传统。
由此可见( )A.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D.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答案】B [新加坡西化的程度尽管更高,但在社会结构上更接近于中国文化传统,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B。
]12.在《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
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要(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符合题意。
B、C、D是从对待外来文化态度。
]13. 2015年4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顺利闭幕,河南省13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集中演出。
此次活动(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 [促进民族文化趋同的观点错误,故排除③。
民族节日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故④说法错误。
]14.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被艺术家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获得广泛好评。
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表明( )A.必须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必须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D.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答案】D [注意题干中“以新的形式重新演绎”,故D正确,A、B、C观点均错误。
]15.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科学技术只是推动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并不能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也不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②③,选①④。
] 16.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显得更有底气、有定气。
宋丹丹说“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
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B [“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说明赵本山时刻也没有离开社会实践,故选①②。
③④与题干无关。
]17.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一切传统文化都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要全部继承下来B.一切传统文化都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要毫不保留地全部抛弃C.否定一切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D.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答案】D [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部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D正确,A、B、C错误。
]18.(xx·江苏淮安二模)2013年2月7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其中,一幅4D版的《康熙南巡图》,以360°视角,展现了白昼变换、四季更替,加上栩栩如生的动画设计,再次把人们带进那历史的繁华之中。
这表明( )A.文化创新是历史的忠实再现B.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创新C.传统文化因技术才得以传承D.博采众长促进文化融合【答案】B [A说法错误;C夸大了技术的作用;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选B。
] 19.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又何来创新?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娱乐大片,除了名字与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这算是创新吗?当下,最重要的是让中国人都熟悉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并非无厘头的“创新”。
网友的观点表明( )A.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B.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