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的现实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下乡”不能太狠利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这给城市工商资本提供了涉足“三农”产业的绝佳机会。
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传统的大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潜力正在缩小,培育新的经济拉动力和增长点非常迫切。
把经济转到内需拉动特别是消费拉动上刻不容缓,而“三农”将是我国经济下步新的拉动力和增长点。
从“三农”产业中挖掘投资潜力、消费潜力和出口潜力是一个必然选择。
仅一个城镇化就横跨投资和消费两大经济动力,按照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算,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还有8亿多人口需要转移。
其中蕴藏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是巨大的。
同时,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农村工业化、绿色农业、立体农业、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经营等蕴藏的投资机会非常巨大。
工商业资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比如:发展种养业产前和产后服务、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和“四荒”资源开发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产业等。
再比如:在绿色农业、环保农业上做足文章,工商业资本不仅可以获取较大回报,而且农民能够得益,消费者能够消费健康环保农产品。
对于“三农”来说,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过程中需要的投资资金资本异常之大,而由于“三农”收益比价
较低,长期以来吸引不了资本资金的眼光。
因此,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对促进“三农”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资本匮乏是一个好途径。
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必将是一举两得、一策双赢之效果。
不过,把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的好事做好要格外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三农”发展之所以资本资金匮乏,主要是农业、农村产业利润回报率过低,不足以吸引资本的眼球。
这也是不仅金融资本不愿意进入农村农业,而且存量农村金融资本竞相流出农村农业的原因。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必须下决心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继续缩小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对资本吸引力、竞争力较弱的局面。
从眼前政策来说,必须出台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的政策措施,比如:在税收上给“下乡”的城市工商业资本以优惠等。
同时,给工商业资本“下乡”创业提供在行政服务、快捷审批上的宽松环境等。
其次,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不能太狠利。
如果资本下乡像进入能源、资源、金融、来料加工、品牌代理等领域那样如狼似虎式狠利、没有底线攫取超额回报,那么,这种资本“下乡”将对“三农”造成较大损害。
本来农业就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三农”产业很脆弱回报低,这种弱势地位,确实经不起强势资本的冲击和搅局。
因此,一方面城市工商业资本在初始“下乡”时不能追求过高利润空间,应该采取薄利广销、把量做上去后获取较高回报。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应该适度对资本“下乡”回报予以适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