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大包干”, 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 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具体形式有包干 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1. 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1961年出现了连续三年的 旱灾、洪涝、风雹、蝗灾、鼠灾等严重灾害,使全国经济陷入 困难。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的农民多达三千多万人。
2.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化大革命或文革)是一场开 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运动,现在被 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 常常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
11
(五)九十年代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集中精力把经济 建设搞上去。会议指出,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 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农业的质量,全面振兴农村 经济,树立大农业观念,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中国农业使农业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 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
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中国农业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30年的发展
进步,对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24
我国提出“八字方针”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006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确定发展现 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007年的中央 “一号文件”再次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
14
人均纯收入(元) 同比增长(%)
5153 4761
4140
3587
2476 2622 2936 3255 6.8 6.2
7.4
9.5
8.0
8.5
4.8 4.3
人均纯收入(元) 同比增长(%)
4048 3682
3100
2320
2509
2760
18.8
8.0
8.1
10.0
12.3
9.9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
2. 农业合作化
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 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到1956年底,完成了由农民 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这种合作组 织形式对当时贫穷落后、生产力极很不发达的农村农业 生产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6
3. 人民公社
8
(三)七十年代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初步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全会作出了 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中国农业 由此发生巨变,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
17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 制基本建立;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8
十八大
1、提出三农问题是 “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农业基础地位的 认识
1、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 保安全 2、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农业可持 续发展长效机制 3、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让乡 村成故园 4、承包地“三权分离”,相关法律待修订
22
30年改革开放农业政策变化
调动农民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农业
惠农、强农
23
30年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中国农业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中国农业使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这一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农情的深 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 政策,取得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的巨大成就,开创了农业农 村发展新的黄金期。
10
(四)八十年代
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 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作出具体部署。 1983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 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 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 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浅析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目录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与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
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与启示
3
回顾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的路程,我们走过的路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49年建国初期到1979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农村改革主要经历了三项重大改革:
会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 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13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际变化情况
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际变化情况
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增长变化趋势
15
3.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在2004年至2014年连续11年 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 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指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率。(2006年1月1 日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2007年1月29日, 中央发《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 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
1958年下半年,我国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实行生 产资料公社所有制,取消了自留地。挫伤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 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 “左”倾冒进的产物。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
7
(二)六十年代
2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全面深 化农村改革加快 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若干意见》( 简称一号文件) 19日正式公布。 一号文件涉及粮 食安全、农业长 效机制、土地改 革等8个方面。
八焦点 四看点
1、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3、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4、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6、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7、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8、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传统农业是一种产品经济,即在农业中缺少经营环节, 农业生产的成功仅仅只需要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来 衡量就行了。而现代农业则是一种商品经济,其最终的衡 量标准是农业的效益和效率,从而经营环节处在较生产环 节更重要的位置。
27
现代农业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及以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为目标。为此,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 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补贴、高风险为特 点的基础上的。显然,我国现代农业由于缺乏西方发达国 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所选择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是完 全不同的。
28
我国现代农业至少应该包括下述五层含义
一是农业生产环境的人工化以及生产手段自动化,即用现代工业及其
技术全面装备农业,由机械、工程、设施、通讯、网络、海洋农牧化等补充、延 长、改善、扩大和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时间、生产空间和生产范围,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是用现代市场科学、管理科学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组织农 业,由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农业, 大幅度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 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
4、提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加大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
29
我国现代农业至少应该包括下述五层含义
三是现代产业发展理论武装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综合支撑体系,用 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单位农产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是用科学知识与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者 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素质;
五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应用农业,实现产业技术的革命,农业 生产方式的历史变革,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
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 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 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5、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牢固树立了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新理念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布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生产,尽快构 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 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八字方针”
政策 投入 科技
为中国农民富裕生 活和农业现代化发 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
25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26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广义上的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 物)的生长和发育能力,以达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目 的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物体、农业劳动者、农业生产 技术手段、农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的要素。
16
4.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 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 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 针。
2、提出“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拓宽和创新了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思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9
3、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要求,指出了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土地改革 组织农业合作化 建立人民公社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现在,才进入到我
们所说的改革开放新时代。
4
(一)、五十年代
1.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 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全面实现了农民“耕 者有其田”的愿望。
1996年12月3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切实做好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 》。提出三减方案:减免贫困户的税 费负担;减轻乡镇企业负担;减少乡镇机构和人员的开支。
12
(六)新世纪
1. 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会议的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