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尤其在当今资源日趋紧缺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剂用现有的矿产资源以满足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文章通过对该经济区的矿产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在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实证、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进行研究。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依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和开发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实现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连珠三角,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锰矿、铝土矿、锡矿和铅锌矿是广西的优势矿产资源,均分布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主要是钛铁、铅锌、锡、锑等。
其中以钛铁矿有较大开发潜力,其余矿种储备量均在1000万吨以下。
非金属矿:主要是高岭土、石英砂、石膏、各类粘土、石灰石、花岗岩等,其中高岭土储量占全国首位。
根据调查的资料和北海、钦州、防城港国土部门提供的材料分析、整理,综述如下:
(一)矿产资源数量及分布
钛铁矿:钛铁矿在钦州市_的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钦北区有广泛分布,为坡积型和冲积型矿床,潜在资源储量为1000万吨左右(矿砂)。
只有钦南区犀牛脚镇三娘湾小型矿床一处,查明资源储量27.5万吨(矿砂)。
矿石品位为:钛铁矿矿物47.78kg/m3,锆石1,35kg/m3,矿石中多含独居石、磷钇矿等,亦可回收利用。
北海市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矿点7处。
较大的矿床主要分布在西场镇的官井、老温垌、裴屋一带,矿体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含矿层厚1~11.1米,已探明储量136万吨,居广西第二位,属大型矿床,并伴生锆英石、独居石、钪等多种矿产,其中三氧化二钪185吨,属特大型伴生矿床,可综合利用。
防城港共有滨海钛铁砂矿8处,其中万尾、巫头达到小型矿床规模。
1999年底探明资源量96633吨(矿物),自1965年以来陆续由民间开采,至1991年已采出钛铁矿7.03万吨,到2000年钛铁矿资源已开采殆尽。
石膏矿:钦州市在钦北区的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和灵山县的陆屋镇和三隆镇,统称
钦灵石膏矿床,为大型石膏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1425.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14亿吨。
矿石平均品位为:CaS042H2097.66%。
北海市分布在合浦县星岛湖乡大岭头村一带,矿体长3公里,宽2.4公里,矿层累计厚度5.29~8.67米,探明储量2.71亿吨,居广西第二位,属大型矿床,远景储量达特大型矿床水平。
锰矿:钦州市主要分布在钦南区黄屋屯镇的大角村、那卜村,钦北区大直镇的天岩村、华荣山,板城镇的屯茂村、那必村,大垌镇的镘头麓,灵山县旧州镇的上井村,浦北县寨圩镇的丰门一带,已探明小型矿床14座,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09.5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00多万吨。
矿石品位一般为:Mn25%,TFe4.5—18%,伴生Co、Ni,矿石采选,预测资源储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防城港探明基础储量46.2万吨,保有基础储量9万吨。
高岭土:是北海市最丰富最具开发潜力的矿产,主要分布在合浦县廉州、石康、常乐镇,有十字路、清水江、新屋面、那车垌等大型矿区。
北海市高岭土矿体展布面积近30平方公里,长20多公里,宽0.8—1.7公里,厚20米,目前已探明储量2.41亿吨,居全国首位,其中十字路矿区9041.4万吨,清水江矿区1.5亿吨,均属大型矿床。
石英砂:北海市石英砂矿层总长30多公里,宽100-500米,厚4~7米,沿海岸分布。
北海市是全国三大石英砂矿产区之一,陆地砂主要分布于市区南部海岸带陆侧,已探明储量1982万吨,居广西首位,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4处。
海域石英砂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铁山港区沿海滩涂、砂堤、港口航道拦门砂一带,可采资源量亿吨以上,但未正规探明储量。
防城港的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港口区东部万尾金滩、南部及东兴市沿海滨岸地带,经勘查企沙镇山中,保有基础储量68万吨,江平镇巫头、万尾等5处,资源量4434.49万吨。
粘土(包括砖用粘土、陶瓷粘土、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粘土):北海市广泛分布在全市各地,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埋深1~8米,厚度4—15米,资源量几十亿吨,已探明储量8388.4万吨,已开采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30多处。
其中,陶瓷粘土分布于铁山港区兴港镇,探明储量564万吨,属中型矿床。
耐火粘土分布于合浦县星岛湖乡一带,探明储量569万吨,属中型矿床。
钦州市目前开展泥兴陶土矿勘查,预测泥兴陶土储量近3000万吨以上。
从钦州、北海市、防城港的资料分析,矿产资源中以非金属矿产粘土、石英砂、高岭土为主,金属矿探明资源储量很少,除锰、铁个别地产达到小型矿床规模外,其他都属矿点、矿化点。
而钛铁矿、锰矿属于难采难选难冶的矿种。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钦州市:2006年度,全市年矿石产量637.98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矿产品销售收入19966万元,比上年下降14.16%,从业人员7788人。
2007年度,全市开采的矿种主要有:煤、铁、锰、钛、铅锌、磷、石膏矿、矿泉水和砂、石、粘土等矿产。
到2007年9月底止,全市持证矿山269个,其中,灵山县82个,浦北县41个,钦北区58个,钦南区57个,市级发证25个,区厅发证6个。
北海市:2006年,北海市开发固体矿产7种,有矿山企业99个,年产矿石量420万吨。
高岭土:合浦县十字路矿区北风塘矿段兖矿北海高岭土有限公司2003年建成投产,2006年开采61.7万吨,2007年估计达80万吨。
石英砂:2006年北海南海洋石英砂有限公司建成投产,2006年产量15万吨,2007年将达20万吨以上。
石膏:已建成两家中型矿山企业,设计开采量为50万吨/年,因安全生产问题,自2001年5月起停产,至今尚未复产。
粘土:目前有将近70家企业开采,除小部分原料在本地加工生产外,主要是以原矿形态销往外地或国外。
2006年,陶瓷粘土开采量9.28万吨,耐火粘土开采量3.72万吨,砖瓦用粘土开采量115.6万吨。
防城港市:2006年度,全市开采的矿种主要有:煤、锰、锡、萤石、水泥和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建筑用花岗岩、粘土等矿产。
全市持证矿山128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3个,小型81个,小矿43个。
2006年度,全市年矿石产量189万吨,矿产品销售收入3743.55万元,比上从业人员3276人。
从沿海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看,开发利用最多的都集中在砖瓦用粘土、高岭土、建筑用砂和建筑用砂岩,而玻璃用砂、石英、石膏、钛铁矿等的开发利用很少,甚至还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
(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方式粗放:绝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比较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
2006年,防城港全市共有各类持证开采矿山128个,其中大型矿1个,中型矿3个,小型小矿124个,年产矿石量189万吨,从业人数3276人,年产值4082万元。
2006年,钦州共有各类持证开采矿山277个,其中中型矿4个,其余全都是小型小矿。
可见,矿山规模小,矿产开发总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再加上地质勘查投入少、勘查程度低、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无法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1矿产深加工能力不足。
矿产开采或加工销售企业大多以对外销售原矿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矿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立足于本地的深加工能力,资源优势没能形成产业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粘土、石膏、石英砂都是广西乃至全国的优势矿种,但在开发利用时都是开采销售原矿或初加工生产复粉,没有深加工。
高岭土生产目前以陶瓷级土为主,造纸涂料级土及其他高端产品不多,存在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偏低等问题。
特别是该经济区缺乏大型陶瓷厂、玻璃厂等下游产业,矿产品基本作原料销售,矿业产值和利税不高,资源优势未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
2矿产资源开发无序,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北海市的高岭土矿生产企业中,有5家拥有矿权的公司年设计采矿量都达100万吨,甚至达200万吨,每家公司都超过目前全国最大的高岭土土矿山生产规模。
这批高岭土企业投产后,不仅会引发高岭土产品市场恶性竞争,也会大大加快高岭土资源的耗竭,影响这一优势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钛铁矿是该区域优势矿产之一,储量大,伴生矿丰富,是非常利于综合开发利用的大型钛铁砂矿床和特大型钪(sc)矿床,但受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因素所限至今尚未开发。
3破坏土地和环境的问题严重。
受经济利益驱动,矿农无证开采、乱采滥挖行为屡有
发生。
每年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开采的粘土、砂石等矿产达几百万吨,挖损破坏的土地达数十公顷,例如目前北海市挖损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400公顷,而复垦率仅30%左右。
北海市地势平坦,大部分矿山是露天矿山,在平地上凹陷式开采,难于利用地形以高填低复垦土地,加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迟迟未颁布实施,没有经费保证,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举步维艰,被破坏的土地大部分未恢复治理。
本经济区内的矿山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小矿企业,缺乏地质资料、资金和技术,存在“难开不开,采富弃贫,优矿劣用”的行为,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4矿产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尚未形成。
经济区内的金属矿产资源少,跟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偏低有关,例如锰矿、钛矿、锑矿等都可能存在有价值的矿床,但需要进一步做好商业性的勘查工作。
二是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早已颁布实施,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早有法律依据,但因自治区的保证金管理办法未出台,目前不能征收保证金,严重影响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这对沿海各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十分不利。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供求分析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1能源矿产。
(1)电力工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工业布局,需要大量消耗煤矿资源的电力工业主要有:南宁电厂,规划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年消耗标准煤650万吨。
北海电厂,规划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消耗标准煤350万吨。
钦州电厂,规划设计总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年消耗标准煤900万吨。
防城港电厂,规划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年消耗标准煤650万吨。
崇左电厂,规划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年消耗标准煤650万吨。
防城港钢铁基地。
规划设计年产钢l000万吨,年消耗标准煤800万吨。
每年共需约4000万吨煤炭。
(2)石油加工工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工业布局,需要大量消耗石油资源的主要有:钦州石化炼油厂。
规划设计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0万吨。
2金属矿产。
钢铁工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体工业布局,需要大量消耗铁矿资源的主要有:防城港钢铁基地,规划设计年产钢1000万吨,每年消耗铁矿石2000万吨。
3其他需求。
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市化迅速扩张,对水泥、石料、砖、沙等都有大量的需求,原料主要有:(1)粘土,包括砖用粘土、陶瓷粘土、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粘土。
(2)岩石,包括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砖用页岩、石料。
(3)沙石,包括海沙、河沙、山沙。
(二)矿产资源供需对比分析
广西区内的铁、煤、石油等国民经济支柱性大宗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多为贫矿。
广西区内的铁矿保有储量3.11亿吨,以褐铁矿贫矿为主,杂质高、难选,只能与区外的富铁矿搭配使用。
煤矿保有资源储量22.91亿吨,其中大部分为低热量的褐煤和高灰、高硫、低发热量的烟煤,需控制使用;陆地上石油仅有百色盆地,油页岩地质储量1182.9万吨。
1煤炭资源。
(1)广西煤矿产量及需求分析。
广西煤炭储量超过1亿吨的煤田(矿区)为合山煤田、罗城煤田、红茂煤田、南宁煤田、扶绥煤田和百色煤田。
近两年来,广西限制煤田开采,年产煤维持在600万吨左右。
2006年广西煤需求量已突破4000万吨,年缺口会在3500万吨以上。
预计到2010年产量为950万吨,市场需求量达8290万吨,保障率为11.5%;到2020年产量为1450万吨,市场需求量为38014万吨,
保障率为3.8%。
区内供煤能力的形势非常严峻,见表1。
(2)北部湾经济区煤矿资源需求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煤炭资源大都是小型矿床,钦州矿务局稔子坪煤矿生产能力为每年40万吨;防城港市上思县煤田年产80万吨;按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布局规划,到2010年消耗煤超过2000万吨,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区内煤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
2铁矿资源。
(1)广西铁矿储量、产量及需求分析。
截止2004年底,广西铁矿探明保有储量为2.9亿吨,2004年全区铁矿石产量为90.54万吨,2005年全区产铁矿石为62.16万吨。
柳钢经过几年的扩建扩容后,每年产能达到500万吨,年消耗铁矿石近1000万吨,目前铁矿石60%以上需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俄罗斯、越南等国家进口。
(2)北部湾经济区铁矿资源需求分析。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工业布局规划,防城港钢铁基地和钦州恒荣钢铁公司每年消耗铁矿石将超过1000万吨,广西区内矿产资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利用开发的对策
(一)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定严格的节能监管措施,指导各行业走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沿海三市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加上城市化的迅速扩张,矿产资源消耗强度快速增长。
即使到了工业化全面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消费强度还会继续增长,进入矿产资源的高消费阶段。
所以,在未来50年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达到最高,其中最重要的矿种之一便是铁矿。
矿产资源是易耗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对矿产资源的战略地位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和减少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受制于矿产资源的约束。
在加大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的同时,适当限制和封闭煤矿、石油、铁矿的开采和出口,建立本经济区内自己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鼓励优先利用广西区外及国外的进口的煤矿、石油、铁矿。
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能源保障能力,积极研究制定绿色能源指标体系,督促企业自觉地、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科学有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减少单位时间内对能源及各种非能源矿产的需求。
(二)加强广西区内外、国内外合作勘探、开发力度。
贯彻中央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能源战略上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要求,把东南亚待开发的矿产资源作为重点对象在广西区内,利用最新勘查设备和勘查技术对整个经济区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
在区外,着力推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邻海域之间的合作勘查,广西地质矿产部门应积极大胆走出去,利用双方的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参与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尼、老挝等东盟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资源、资本、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能源供应打好坚实基础。
由于勘查深度越来越深,环保对勘查要求更加严格,造成工作成本提高,经费投入结构多元化有助于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增加国家公益性勘查经费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集体、公司法人、个人出资参与矿产资源的商业勘查,在相应矿种的开采上给予优先考虑。
(三)做好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加大矿产资源外调力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于矿产资源总量的不足和矿产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再加上分布与生产能力的不匹配造成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国际上矿产资源和矿产品的市场和价格逐步受跨国公司垄断,造成进口的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危
及经济安全。
做好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是通过周边省份外调矿产资源进行储备。
广西利用背靠大西南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云、贵、川等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上交通的便利,外调周边省份的矿产资源能够实现保障及时和运输成本低的优点。
二是通过进口国外矿产资源进行储备。
把进口国外矿产资源储备提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鼓励优先使用进口矿产资源,特别是限采和禁采的矿种,更加需要做好国外进口储备,在税费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
(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有效保护环境
在采选矿的过程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研究开发矿产品深加工技术、贫矿和难选冶矿利用技术及节能降耗技术,在采矿和选矿的生产过程中依靠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方法、先进工艺,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降低矿石贫化率和矿石损失率,并形成考核制度强制推行。
在冶炼过程中提高原矿的利用率。
应用现代技术,在矿产冶炼过程中依靠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方法、先进工艺,提高原矿和辅助矿的利用率。
把矿产冶炼和矿产深加工结合起来,同时注意废矿的回收和废矿渣的二次利用。
(五)协调地矿和海矿矛盾,科学制定规划
逐步探索可行的方案,解决好用矿与用地、用矿与用海之间的矛盾,使矿权与地权、矿权与海权明晰的同时又协调统筹的管理。
如在解决采矿和用地矛盾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征地补偿机制并灵活运用。
明确土地表层使用权属于农户、土地底层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失地农民的具体困难,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耕作层面的补偿标准(考虑到因为土地底层存在某些矿产导致土地表面耕作层贫瘠化),可以按肥沃土地的标准给予土地补偿,同时作好对农户的宣传工作,切实解决用矿与用地的矛盾。
通过前期的地质勘查工作,探明陆地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科学地制定好规划,处理好在建设用地与开矿用地之间的矛盾。
(六)发挥沿边沿海优势,保障矿产资源供需平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资源丰富,在矿产进口和矿产集散方面比内陆地区更具特殊的优势。
在运输量和运输成本以及交通的便捷等方面都可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以及整个广西乃至西南地区作好矿产资源的进出口通道。
利用好这一优势,首先要加强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专用码头、航道、泊位和陆上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等的修建。
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贯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在能源结构上,逐步加大核电和风力、太阳能、潮汐能发电的研发力度和投入,加大对木薯酒精、棕榈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研发、推广力度,使能源保障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核电、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投入的不足,达到商业利用的不多,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将大有所为。
目录
一、钦州市概况 (2)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
(二)钦州港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二、钦州投资的政治环境 (3)
(一)社会制度、政治体系、政治局势稳定性 (3)
(二)政府对待外资的态度 (3)
三、钦州投资的经济环境 (4)
(一)政府对市场环境与市场结构的指导方向 (4)
(二)钦州产业结构现存问题分析及经济发展潜力 (4)
1.钦州市产业结构低度化的表现 (4)
2.经济转型方向及其潜力发展 (5)
(三)钦州产业政策及重点扶植产业趋势 (5)
1.利用发展钦州的自然资源 (5)
2.利用沿海的区位优势 (5)
3.培育高新科技产业 (5)
(四)钦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6)
1.2005—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对比情况 (6)
2.制约经济加快的主要原因 (8)
(五)钦州与东盟贸易情况 (9)
1.与新兴国家贸易发展迅速 (9)
2.进口新兴商品独具优势 (9)
四、钦州投资的基本设施环境 (9)
(一)钦州港特有交通枢纽 (9)
(二)能源及水资源的供应 (10)
五、钦州港口投资的政策环境 (10)
(一)税收优惠政策 (10)
(二)钦州外商投资政策 (14)
六、钦州投资的社会文化环境 (14)
试述北部湾经济区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以钦州保税港区为例
专业:金融学2班学号:200913006618 学生姓名:李姣
200913006628 周慧玲
200913006665 黄姗姗
200913006666 黄春艳
200913006668 吴春慧
指导老师:谢琳
【内容摘要】钦州保税港在北部湾经济圈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北部湾经济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切实加大对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所有这些,都有为钦州深入实施“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和实现“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战略目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城市设施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但投资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
为进一步探索北部湾经济区的国际投资环境,文章以钦州为例,通过对我国实行建设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政策以来,钦州市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环境建立钦州保税港,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概述,重点就钦州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基本设施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的探索其发展潜力。
【关键字】钦州保税港;投资环境;经济增长;优惠政策;市场结构
一、钦州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钦州,地处祖国西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
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钦州市辖4个市辖区、2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