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也是高中语文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那奇妙的对联这一课的语文教案怎么做才能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呢?下面是爱汇给大家的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总是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

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根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表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

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教学引入局部,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

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

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拟写对联局部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例如,再做根底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对联
“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根底。

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

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缺乏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局部可稍加大比重,拟写局部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根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答复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根本要求答复,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

(见课本)
3.妙联撷趣。

(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

)(多媒体课件显示)
名胜联: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岳阳楼·范仲淹)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欧阳修)
哀挽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来仪不愧古人风(周恩来·藏头联)
④此志得舒为民舍予(老舍)
谐讽联:
①昔具盖世(该死)之德今有罕见(汉奸)之才(挖苦汪精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