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检测含解析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散文词义、句意理解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20分)
无名书店
傅月庵
旧书店老板有两种,一种是很懂书的,一种是不太懂书的;前者少,后者多。

不太懂书的又有两种,一种是售价五折的,一种是售价五折之外的;前者多,后者少。

无名书店属于后者。

它没有店名,没有店招,只有一个白色亚克力带滚轮招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低价书〞三个大字,以及“平均约三点三折〞的一行小字。

每天下午两点之后,老板把它咕噜咕噜推到巷口摆着,路过罗斯福路HY大学对面汤圆店、吉野家速食店旁的人,都可见到。

无名书店是少有独栋独户的旧书店,店门口有块空地,还有棵盎然蔽天的大榕树,夏天时绿荫满地,清风习习,理论上景致不差,可惜大树旁一个防火浴缸和破馊水桶坏了HY,地上许多污渍,因此永远去除不掉,斑斑难数。

但无论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公馆商圈,有此三四坪的空地,还是奇迹,可称福地。

因为是福地,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警察纷出巡逻时,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很有默契地都会涌入
此港避风。

下班时间是顺路闲逛,十有七次,那位忠厚的少年老板很可能正拿着一个便当边吃边跟“难民
..〞聊天。

少年老板接掌此店不久,大约仅是两年前的事吧。

更早的时候,是老板的父亲在经营:“门虽设而常关〞“书虽有而混乱〞,一叠又一叠的新旧中洋文书籍堆得满地都是,从来不整理。

店内还有个小房间,更是连叠都不叠,大小书籍随意抛得齐腰高,每次看到总会心动忖思:底下应当有宝!但无论如何,也只敢窥望而不敢进去一游,原因是害怕如同电影中的雨林、沼泽、流沙阵一样,一个不小心,身陷其中,竟将渐渐灭顶……
老老板其实不老,是个精壮汉子,皮肤黝黑,一口白牙,终年背心短裤,经寒耐暑,非常有性格。

他卖书从来不啰唆,随心情好坏,最贵也就是五折,更多时候,四折三折都敢卖,尤其“汉声精选绘本〞,还有低得不像话的“泄愤价〞,因为他最痛恨不能分售的儿童套书!有一回跟他闲聊起来,才晓得以往他是专卖进口画册,摄影、建筑、戏剧、旅游、美术……无所不包,在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谁知后来一场水灾,把存书淹去大半,心灰意冷之下,才卖起旧书来的,这也就是店内为何那么多精装画册的由
来。

无名书店地段虽好,老老板的性格经营方式,虽然有趣,却注定人气萧索:这世界上,甘心在霉味四溢、灰尘四起的屋子里挥汗如雨翻披旧书拼凑上下册者,毕竟不多。

这种“卖与识者〞的“看天田〞景象,一直到了两年前,才总算有了改变。

少年老板原来是职业HY人,据说干到连长退伍。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偶尔再到店里时,书是人非事事不同。

精壮汉子换成白面书生,让人担忧的“流沙房〞,清出四面书架,整个店面虽然称不上整齐清洁、本本归定位,但也总算有模有样,空气流通,光线还不错了。

第一次跟少年老板买书,是一本1943年开通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老板,这本多少?〞我心想这书只怕不廉价。

“喔,这是古董书,按厚度跟大小卖的,50元,这样可以吗?〞明晰的声音透着一丝腼腆,我那么当场傻眼,这种估价方式,这种征询态度,逛了二十几年旧书店,难道我终于逛到“君子国〞了吗?后来我才发现,新气象,如今书价一律三折,旧书跟英文书架上那么贴有“依厚度及大小计算〞的纸条,果然虎父无犬子,照样有趣!
少年老板的有趣,除了每一笔生意,他都会翻到权页向顾客说明:“我们这里是按定价的三折计算,这本定价是多少多少,所以是卖多少多少。

这样可以吗?〞不管生熟,买一次,说一次,绝不偷懒。

同时为了怕人找不到老板,他还在左胸口别了个识别证,上面写着“低价书〞。

之所以不写“老板〞,我相信,一定是害羞的缘故!
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归类得也不算好,糟糟乱乱的,我却很爱去逛,一来是两位老板都很有趣,无论碰到谁,聊上几句,顿觉人间存古意,值得活下去。

二来因为书价实在太廉价,来逛的人随手都会带个一两本,许多书,根本还在骑楼里整理,就被卖光了。

人生贵自适,买书未必为了书,读书也未必为了知。

买书卖书,藏书散书,论到底,也不过就是浮生
梦尘之一耳,新旧良窳
..无论,千卷买进终复去,或者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珍贵的吧!
(选自买书琐记,有删节)★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难民:
(2)良窳:
解析:(1)原文中说“因为是福地,所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警察纷出巡逻时……边吃边跟‘难民’聊天〞,可知“难民〞是指“无路可躲的流动摊贩们〞。

(2)原文中说“买书卖书,藏书散书,论到底,也不过就是浮生梦尘之一耳,新旧良窳无论,千卷买进终复去,或者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珍贵的吧〞,可知阐述的主语是书,可推断出“新旧良窳〞中“良窳〞指书的质量好坏。

参考答案:(1)难民:原指由于天灾或者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居地的人,这里指躲避
警察巡逻的摊贩。

(2)良窳:精粗优劣,这里指书的质量好坏。

2.文章开头的画横线句有何作用?(4分)
答:
解析:画线文字运用了比照的手法,讲述了两种不同的书店老板的特点,主要是点明了无名书店只是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

画线句子在构造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照手法,点明无名书店只是一家极其普通的书店;②引出下文写两任老板以及他们对书店的经营;③奠定了散文迂阔典雅而又幽默幽默的语言风格。

3.请概括“老老板〞与“少年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异同。

(6分)
答:
解析:此题考察概括文意的才能,只要在文中找到“老老板〞与“少年老板〞在书店经营上的详细做法,然后再概括异同即可。

参考答案:同:无名书店始终没有店名,没有店招,说明两位老板经营都没有广告意识,完全靠老实经营、低价促销来赢得顾客信赖。

异:“老老板〞曾经经营过进口画册专卖店,水灾之后心灰意冷,对这家书店的经营并不上心,书店在他的管理下书籍杂乱,环境脏乱;而“少年老板〞当兵回来之后肯用心HY 书店的经营环境,又在价格和效劳态度上下功夫,生意比之前更加兴隆。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6分)
答:
解析:“买书未必为了书〞可结合上一段中的“老实说,无名书店的存书不多……值得活下去〞,可知作者买书,是因为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

“读书也未必为了知〞的含意可从最后一段中的“或者许,来去之间的‘那一点意思’才是更值得挂念珍贵的吧〞来理解,其中“那一点意思〞主要是指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之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

从而可以进一步理解成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上的知识获得,而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者审美上的自由。

参考答案:①作者买书,不是因为自己缺书或者者贪图廉价,是作者喜欢与老板这样有古意的人打交道,从而获得惺惺相惜的认同感;②买书的目的与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买书的过程中,与书对话,与爱书之人互动,体验到发现、理解、欣赏等人生的真趣;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或者者审美上的自我满足。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答复以下问题。

(20分)
表的喜剧
季羡林
①自己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乡下人的固执与畏怯还保存了一局部。

初到柏林,眼前飞动着汽车电车的影子,天空里交织着电线,大街小街错综穿插着:这一切织成了一幅有魔力的网。

我惘然地跟着别人走,像在一片茫无涯际的大海里探索。

我第一次感觉到表的需要,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吃饭,什么时候去访人。

②到自己要按钟点挣面包的时候,才买了一只表。

然而换车时,因为急着搬行李,竟把玻璃罩碰碎了。

③于是由一位在柏林住过两年的朋友陪我去修理。

仍然有一幅充满了魔力的网覆盖着我,我迷惘地随了他走,在康德街找到了一家表铺,说明要换一个玻璃罩,表匠给了我一张纸条,容许第二天去拿。

④第二天,我不愿意再让别人陪我走无意义的路,便自己去取表。

但一想到到什么地方去取,立即有一团迷离错杂交织着电线的长长的街的影子浮如今我的眼前。

我拿出纸条看,才发现没有铺子的名字,更没有地址。

我迷惑了,本能地沿着康德街走去,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个铺子的招牌上、窗子里,时刻预备着承受一个奇迹:蓦地会有一个表字或者一只表呈现到我的眼前。

然而得到的是绝望,康德街为什么竟这样长呢?
⑤走到街的尽端,折回来再看看,终于发现了一个表铺的招牌。

我仿佛到了圣地似的快活,一步跨进去。

但立即觉得有点不对,昨天进表铺时,那位修理表的老头正伏在窗子前工作,背后有一个放满了表的小玻璃橱,但今天那橱子移到哪儿去了呢?主人出来了,也是一位老头。

我只好把纸条给他,他立即去找表。

看他的神气,想到刚刚自己的疑心,我笑了。

但找了半天,表没找到。

他搔着发亮的头皮,告诉我他太太或者者知道表放在什么地方,让我第二天再去。

他把地址写在那张纸条的后面。

我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定。

踏着暮色回去时,对着这海似的柏林,我叹了一口气。

⑥过了一个杂念缭绕的夜,我又走到昨天去的铺子。

老头不在,出来的是他太太。

我递给她纸条。

她看到上面的字是她丈夫写的,立即去找表。

她拉开每一个抽屉、每一个橱子,把每一个纸包全翻开,然而没找到。

我的疑心一点都没有了,我觉得表确实是送到这儿来的。

老太婆更焦急了,白发在灯下闪着光,有点颤抖。

她只好让我过午再去。

我怀了更大的疑惑和不安定走了出来。

⑦要近黄昏,我又走了去。

看到是我,老头显得惊惶,老太婆露出不安定的神气。

两个人把每一个可能的地方全找了,但终于没找到。

老头更用力地搔着发亮的头皮;老太婆的头发在灯影里颤抖得更厉害。

最后老头终于忍不住问,是不是我自己送来的。

我昨天的疑心立即又活泼起来,于是解释说,我到柏林还不到四天,弄不清楚。

他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声,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沓纸条,同我给他的比着:两者显然有极大的区别。

我完全明白了,我走错了铺子。

我向他抱歉,把我脑筋里所有的在这情形下用得着的德文单字全搜寻出来,老人脸上浮起一片诚挚而会意的微笑。

⑧我沿着康德街走去,心里仿佛坠上了一块石头。

天空里交织着电线,眼前是一条条错综穿插的大街小街,街旁的电灯都亮起来了,一盏盏沿着街引上去,极目处是半面让电灯照得晕红了起来的天空。

柏林是大海,我正在这大海里漂浮着,找一个比我自己还要渺小的表。

我下意识地走到我那位朋友家里,把找表的经过说给他听。

他立即领我出来到康德街西半的一个表铺,离我去的那个最少有二里路。

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

1935年12月2日于德国哥廷根★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一段中“固执与畏怯〞的含义。

(4分)
答:
解析:“固执〞“畏怯〞都是性格特点,自然从人物行为、心理等方面去分析。

“固执与畏怯〞的前面有“没见过世面〞,后面第④段开头有“不愿意再让别人陪我走无意义的路〞的想法,才弄出充满喜剧色彩的笑话。

参考答案:性格内向,不能很快适应环境;遇事不善变通,怕给人添费事。

6.文章第①段和第⑧段都有关于柏林街景的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答:
解析:第①段把柏林比作大海,凸显出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对眼前飞动的汽车电车、交织着电线的天空以及错综穿插的大街小街,感到茫无涯际,惘然无助,感觉到买表的必要性。

构造上,第①段的街景描写为下文修表、找错表铺做铺垫。

第⑧段直接把柏林说成是大海,是因为实在难以找到比自己还渺小的表;“心里仿佛坠上了一块石头〞突出了心情的沉重压抑。

参考答案:第①段:表现柏林的繁华和广阔,表达了作者初到柏林的茫然无助;为下文修表和找错表铺做铺垫。

第⑧段:衬托作者取表未果的沉重和失落无助的心理。

7.作品中德国老夫妇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解析:人物的特点需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分析。

对德国老夫妇的描写,集中在⑤~⑦段,当“我〞去取表时,老头“立即去找表〞,老太婆也是“立即去找表〞。

她“拉开每一个抽屉、每一个橱子,把每一个纸包全翻开〞,这些描写,凸显了老夫妇的热情、负责。

表没有找到时,老头“把地址写在那张纸条的后面〞,老太婆“让我过午再去〞,也表现了他们的认真负责。

当“我〞再次来到表店,“老头显得惊惶〞“老太婆露出不安定的神气〞,但得知是“我〞记错了地方并向他抱歉时,“老人脸上浮起一片诚挚而会意的微笑〞,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宽容仁慈。

参考答案:老实和蔼(一直从自身去想找不到表的原因;发现是“我〞走错了表铺后,丝毫没有抱怨之
意);效劳热情(“立即去找表〞“让我第二天再去〞),做事认真(“拉开每一个抽屉、每一个橱子,把每一个纸包全翻开〞,把纸条比给“我〞看)。

★8.试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内涵。

(6分)
答:
解析:句末的“笑起来了〞是理解整个句子的关键,抓住它前面的句子来理解“笑〞的内涵,一是对自己荒唐行为的嘲笑;二是对因自己的荒唐而给老夫妇带来费事,而老夫妇并未抱怨、责骂的感谢;三是说明对柏林的情感由先前的“惘然〞到如今的舒心的“笑〞,感到自己不再是在“茫无涯际〞的“大海里漂浮着〞,而是由老夫妇的和蔼感到了柏林大海般的博大。

文章标题也透露出了自嘲的诙谐与幽默的色彩。

参考答案:①对自己的性格缺乏的自我解嘲;②为给德国老夫妇添费事感到歉意,对他们的诚恳友善充满感谢;③对柏林这座大海似的城的感觉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由原先的恐惧到觉得它没那么可怕甚至有点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