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氧化物
一、硫氧化物形成之原因
硫氧化物(主要是SO2)之形成是由燃料中硫份氧化的结果,其主要来源是锅炉燃烧过程。
欢迎访问
燃料中的煤和残余油均含有很高的硫份(1~2%)。
在煤中,主要的无机硫是黄铁矿(FeS2);有机硫的形式则包括 吩(thiophene),硫化物、硫赶(thiol)。
当燃烧为贫燃料之情况时,大
部份的硫被氧化为SO2;但在富燃料的情况,硫化物(H2S和COS)会残存下来,产生臭味。
一部份的SO2可能断续被氧化为SO3。
SO3是锅炉操作员相当关切的产物,因为它可能会和水反应产生硫酸而造成腐蚀问题,其反应式如下:
SO3+H2O→H2SO4 (1)
硫酸在大气温度下,很快被凝结形成硫酸雾;此种现象很容易从烟囱出口处的蓝烟判别出。
一般而言,SO2氧化成SO3的发生可能出现在燃烧温度低于900°K的情况下;而且反应速率相当慢。
因此,在锅炉燃烧过程中所排出之SOx,SO2占了90%以上,其余的部份才是SO3,H2S…等。
二、控制硫氧化物之方法
SO2之控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燃烧低硫份之燃料,另一为从烟气中去除SO2。
本节主要针对后者加以讨论,即排烟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
排烟脱硫(以下简称FGD)系统被使用在去除烟气中的SO2,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SO2被确认为对人体有害,及造成酸雨之元凶后,各国政府对其管制越来越严格,各环保先进国家亦不遗余力地发展FGD系统。
截至目前为止,FGD系统可谓相当完熟,但各种新的技术亦不断地推出;欲将所有FGD系统一一详述,势必篇幅太大,不切实际。
因此,本节仅就几种较常被采用的系统,加以讨论。
(一)湿式石尖/石灰石法
原理:
此种方法是利用石灰(GaO)或石灰石(CaCO3)吸收烟气中之SO2。
一般而言,石灰之吸收能力比石灰石过,但其价格要比石灰石贵;因此,大部份的电厂采用石灰石做为吸收剂。
它们与SO2作用的反应式详述如下:1.采用石灰石之反应机构:
SO2(g)+H2O→H++HSO3- (2)
H+→CaCO3→Ca2++HCO3- (3)
Ca2++HSO3+2H2O→CaSO3.2H2O+H+ (4)
H++HCO3-→H2CO3 (5)
H2CO3→CO2(g)+H2O (6)
总反应式可写成
CaCO3+SO2+2H2O→CaSO3.2H2O+CO2 (7)
2.采用石灰之反应机构:
SO2(g)+N2O→H++HSO3- (2)
CaO+H2O→Ca(OH)2 (8)
Ca(OH)2→Ca2++2OH- (9)
Ca2++HSO3-+2H2O→CaSO3.2H2O+H+ (4)
H++OH-→H2 (10)
总反应式可写成
CaO+SO2+2H2O→CaSO3.2H2O (11)
在以上的两种反应机构中,Ca2+的形成是控步骤。
石灰石系统中,Ca2+的形成与[H+]有关(反应式(3));所以适合的pH无关,所以它的操作pH值大约8左右。
另外,此种方法之产物(CaSO3.2H2O)可进一步氧化为石膏(CaSO4.2H2O),可使用在水泥或壁板工厂。
其反应式为
CaSO3.2H2O+1/2O2→CaSO4.2H2O (12)
(二)氢氧化镁泥浆吸收法
原理
此种方法是在湿式涤氧塔中使用氢氧化镁泥浆吸收SO2,反应后主要的产物是亚硫酸镁,其反应式如下:Mg(OH)2+SO2→MgSO3+H2O (13)
有时亦会产生如下之反应:
MgSO3+H2O+SO2→Mg(HSO3)2 (14)
Mg(HSO3)2+Mg(OH)2→2MgSO3+2H2O (15)
亚硫酸镁事进上步氧化为较稳定之硫酸镁,即可直接排放。
反应式如下:
MgSO3+1/2O2→MgSO4 (16)
本法可考虑回收,先将含MgSO3泥浆脱水,并行热分解,回收MgO并产生SO2。
反应式如下:
MgSO3→MgO+SO2 (17)
二氧化硫气体收集后用来生产硫酸或硫元素。
(三)钠基吸收法
原理
此系统主要利用NaOH,Na2CO3或NaHCO3等钠基吸收剂来吸收烟气中之SO2,并产生如下之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18)
Na2CO3+SO2→Na2SO3+CO2 (19)
2NaHCO3+SO2→Na2SO3+H2O+2CO2 (20)
Na2SO3+SO2+H2O→2NaHSO3 (21)
亚硫酸钠亦可进一步被氧化为硫酸钠,
反应式如下:
Na2SO3+1/2O2→Na2SO4 (22)
(四)半干式涤气法
原理
半干式涤气法(spray dryer)是利用苏打灰或石灰泥浆去除烟气中的SO2。
吸收剂喷入涤气塔时为雾化的泥
浆,水气慢慢地被热烟气所蒸发,最后以干的钠盐或钙盐及未反应的吸收剂混合物之型式,被集尘器所收集。
其反应式如下:
SO2(g)+Na2CO3(aq) →Na2SO3(aq)+CO2(g) (23)
SO2(g)+CaO(s)+1/2H2O→CaSO3.1/2H3O (24)
Na2SO3+1/2O2→Na2SO4 (25)
SO2(g)+Na2CO3(s)→Na2SO4(g)+CO2(g) (26)
SO2(g)+CaO(s)+1/2O2(g)+2H2O→CaSO4.2H2O (27)
用苏打灰做吸收剂所产生之干混合物,其典型的成份包括约60%(重量)的亚硫酸钠,20%的硫酸钠,及20%的剩余之碳酸钠。
若使用石灰做为吸收剂,则其废弃物之组成约有55%的硫酸钙,30%的亚硫酸钙和15%的CaCO2和CaO。
一般,半干式涤气法的液气比(liquid to gas ratio)在0.03~0.04公升/平方公尺。
(五)干式吸收剂注入法
原理
干式FGD之原理是注入粉状吸收剂与SO2反应,产生之干产物由集尘器收集后去除。
使用在此系统之吸收剂主要为钙和钠基吸收剂,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钙基吸收剂:
石灰石(CaCO3)
CaCO3→CaO+CO2 (28)
氢氧化钙(Ca(OH)2)
Ca(0H)2→CaO+H2O (29)
吸收反应:
CaO+SO2+1/2O2→C aSO4 (30)
2.钠基吸收剂:
碳酸氢钠(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 (31)
碳酸氢三钠(NaHCO3.Na2CO3.2H2O)
2(NaHCO3.Na2CO3.2H2O)→2Na3CO3+CO2+5H2O (32)
吸收反应:
Na2CO3+SO2+1/2O2→Na2SO4+CO2 (33)
(六)海水吸收法
原理
利用海水吸收SO2之方法,主要的作用可分为两个部份,其一是海水之缓冲能力,反应式如下:
CO2+H2O→H2CO3 (34)
H2CO3→H++HCO3 (35)
HCO3-→H++CO32- (36)
由于此种作用,可使排入海水之酸性溶液,不致降低海水之pH值。
另一个主要的作用是海水涤气塔之吸收反应
SO2(g)→SO2(l) (37)
SO2+H2O→HSO3-+H+ (38)
HSO3-→SO32-+H+ (39)
产生之SO32-需要再进一步氧化成稳定之SO42-,其反应如下:
SO32-+1/2O2→SO42- (40)
因为在吸收液中之含氧量不足以使SO32-氧化完全,所以它必须与其它的循环海水混合并加以曝气。
(七)流体化床燃烧法(FBC)
任何锅炉燃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SO2,NO2微粒和固体残余物,流体化床燃烧法亦不例外。
但它可在炉床上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dolomite)以吸收SO2;加上的吸收剂(通常以Ca/S比表示)则视SO2之去除率而定。
而FBC之操作温度在760~870℃之间,据实验显示,此一温度范围有助于SO2的去除。
此外,此种温度亦减少热NOx的产生;如果欲进一步减低NOx排放量,亦可采用二段燃烧,排气循环、或者加注NH3等方法。
三、各种硫氧化物防治技术适用范围及优劣点比较
各种脱硫设备之比较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