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性是
A.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 B.表现为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C.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 D.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
2.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
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4.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
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
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
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
6.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
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
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
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一般说来,在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其央行往往采取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方法。

这一方法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是
①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贷款成本下降→企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本币贬值→商品出口量增加→扩大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收入减少→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④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实际收益减少→居民增加消费贷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9.近年来,公安机关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机关这样做是基于
①假币泛滥容易引发通货紧缩的问题
②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
③公民要珍惜爱护人民币
④制售假币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形成买方市场 B.都形成卖方市场
C.解决的问题都是扩大内需 D.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1.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12.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

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13.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为5000亿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在实际购买中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

A.8000、0.5、纸币贬值
B.4000、0.25、纸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C.2000、3、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
D.16000、2、通货膨胀
14.某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10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等于原来________元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
A.2.4 物价下跌B.0.6 物价上涨
C.0.2 物价上涨D.1.2 物价持续下跌
1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
16.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B.价值量提高C.价格下跌D.价格上涨
17.通常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以通胀率正负划分的,如果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于1或者是连续下降,则表明有轻微通货紧缩趋势。

2017年6月份,我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连续5个月处于“1时代”。

持续低迷的物价指数令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人们期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上场。

这说明
A.通货紧缩会恶化经济下行趋势,但对消费者有利
B.国家可以实施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
C.国家可以实施减税和减少国债的财政政策
D.CPI跌破“1时代”表明我国已发生通货紧缩
18.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经济现象。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A.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下跌
B.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C.物价是否上涨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
D.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19.下列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通货膨胀带来家庭货币财富的缩水
②通货膨胀带来货币购买力的减弱
③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持续下跌
④通货膨胀带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件,平均价格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
A.8000 通货膨胀B.1000 通货紧缩
C.8000 通货紧缩D.1000 通货膨胀
21.2019年3月27日,央行公布2019年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商名单。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行为。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紧缩
②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紧缩
③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量→抑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
④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下列关于国家发行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纸币,以便人们消费
B.为了让纸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纸币
C.为了政府需要,国家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D.国家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23.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趋势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总需求增长依然可能进一步放缓。

尽管还未出现整体性通缩,但结构性通货紧缩已非常明显,我们仍须对潜在通缩显性化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
①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②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③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④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③→②→④→①
24.据国家统计局网站7月15日讯,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预防通货膨胀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下列措施有助于预防通货膨胀的是()
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③增加商品的有效供应④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5.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
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
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它们的共性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D项符合题意;A项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与题意不符;B C项是通货紧缩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2.A
【详解】
①②: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银行信贷规模增大导致流通中货币量增多。

以上两点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物价下降、消费减少是通货紧缩时常出现的经济现象,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项。

3.B
解析:B
【解析】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需求减少,社会投资减少,导致社会失业率的提高,导致经济衰退,选B;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是通货膨胀的表现;C 不选,因为通货紧缩的表现是物价下降;D不选,因为通货紧缩不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定位】通货紧缩
【名师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

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后者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的现象。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解决的方法不同。

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

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4.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良性通货膨胀为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在良性通货膨胀下,价格上升,需求会增长,供给会增长,故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总需求和总供给会增长,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价格上升后,供给曲线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而不是下降,故排除。

考点:通货膨胀
5.B
解析:B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故B符合题意,C错误。

A错误,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过度的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秩序混乱,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阻碍经济发展,而通货紧缩严重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

D错误,通过膨胀是指全面持续的物质上涨的经济现象,如果仅有少数部分商品物价上涨,则不是通货膨胀。

【点睛】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国家应采取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而通货紧缩是指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萧条,经济衰退和危机,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就业,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宁可有适度的通货膨胀,不可有通货紧缩。

6.D
解析:D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民币贬值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人民币贬值,是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出口,同时使得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有利于吸引外资,吸引过往游客在华旅游和消费,故①③错误;人民币贬值,等量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进口相同的美国产品需要更多的人民币,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故②④正确。

故选D。

【点睛】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国内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会上升;有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不利于外国来华旅游购物观光购物消费留学等。

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不利于引进外资,但是有利于对外投资;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缩水,但有利于偿还外债。

(2)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有利于吸引外国来华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但出国成本增加,不利于出国旅游观光购物留学消费;人民币贬值,外商来华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引进外资,但是对外投资成本增
加,不利于对外投资。

有利于创汇,外汇储备增加,但不利于偿还外债。

7.A
解析: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的宏观调控。

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贷款成本下降,使企业增加贷款,从而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存款收入减少,居民可能增加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贷款基准利率下调与本币贬值没有直接关系,②说法错误;存款基准利率下调不一定存款实际收益减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8.A
解析:A
【详解】
①: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故①应该排在第一位。

④: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故④应该排在第二位。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故②应该排在第三位。

③: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故③应该排在第四位。

因此,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本题选A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售假人民币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是因为人民币是我国现行的法定货币,制售假币破坏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②④适合题意;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假币严重破坏金融秩序,①不适合题意;③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选D。

10.D
解析:D
【解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都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D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下属于卖方市场,通货紧缩下属于买方市场,A B项说法错误;通货膨胀需要增加总供给,抑制总需求。

通货紧缩需要扩大内需,增加社会总需求,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
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1.B
解析:B
【详解】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出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B项符合题意;通货膨胀时纸币购买力下降,A项说法错误;通货膨胀出现时需求旺盛,商品销售顺畅,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12.B
解析:B
【详解】
此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理解题意。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意味着存款贬值,即货币购买力下降,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个商品价值量*数量)/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紧缩。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是5000亿件,价格为8元,价格总额=5000*8=40000(亿元),流通次数为5次,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0000/5=8000(亿元)。

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100%=(16000-8000)/16000*100%=50%,纸币贬值了50%。

A符合题意,纸币发行量应为8000,这是1元纸币贬值了50%,实际购买力为0.5元。

纸币的购买力下降。

B 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C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D不合题意,纸币的发行量应为8000。

故选A。

14.B
解析:B
【详解】
B: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
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假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X,某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100%,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变为(1+20%)÷(1+100%)=0.6X;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等于原来0.6元的购买力。

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物价上涨,B适合题意。

ACD: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B。

15.B
解析:B
【详解】
AD错误,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说明其物价过高,货币购买力下降,工薪阶层实际收入减少,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会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正确,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通货膨胀率会大大超过储蓄的收益率,居民储蓄所得利息变少,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
C错误,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较高,短时间内生产者所获得利润会增加,进而提高生产者的投资欲望,居民投资渠道会更加多元化。

故选B。

16.D
解析:D
【详解】
依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该国当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0000亿元/4=2500亿元,而该国同期发行纸币5000亿元,这表明该国出现通货膨胀,会引起该国商品价格上涨。

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说法片面,通货紧缩会恶化经济下行趋势,短期内对消费者有利,但是从长远看对消费者则是不利的,故排除A。

C选项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物价指数持续低迷,经济不景气,这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减少国债的发行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故排除。

D选项错误,题目中,2017年6月份,我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连续5个月处于“1时代”,并没有表述CPI跌破“1时代”。

持续低迷的物价指数令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人们期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上场,这时国家可以通过实施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来加以应对,B选项正确。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因此,判断的标准主要是看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D符合题意;物价持续下跌是通货紧缩,A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