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 . 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2. (2分)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 (闰土的)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 .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 .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D .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2020·贵州模拟) 默写。

(1) ________,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萧关逢候骑,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6) 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8)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________?”(《曹刿论战》)
(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生态度。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5分)
4. (5分)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

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________
(2)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
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

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8分)
5. (18分) (2015七上·临海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人期行
B . 俄/而雪骤
C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4)《诫子书》不到百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得清楚明白。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才?请结合文章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迪。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八下·灌阳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作者借“欲济无舟楫”想表达________之意;《登岳阳楼》中写登楼所见雄奇壮观景象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上岳阳楼为什么会“涕泗流”?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7. (20分)(2020·泰州模拟) 阅读邵凤丽的《古筝:别有深情一万重》,完成各题。

①古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誉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

最早的古筝称为“筝”,又名“秦筝”“汉筝”“瑶筝”等,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汉族传统弹拨乐器。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分析了古筝名的由来,他认为“筝,铮铮然”,由于发音上与铮音十分类似,所以取名为筝。

关于古筝的来历,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

筝由瑟分
②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意思是说,太帝让仙女素娥弹奏一种五十弦的瑟。

可当素娥弹奏时,太帝觉得素娥弹奏得过于悲凉,不想让她继续弹奏下去,但是又忍不住想听。

于是,太帝将瑟一分为二,变成二十五弦。

历史上还有“二女分瑟”与“父子争瑟”的故事。

③以上几个故事中都认为筝是由瑟演变而来的,但是汉代黄宪在《天禄阁外史》卷四中已经记载,魏王饮宴时,用筝进行配乐,同时配乐的还有瑟。

由此可知,筝、瑟这两种乐器在当时已经并存于世,都是非常重要的乐器。

筝不是由瑟分化而来的,只不过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其发音是一样的。

筝筑同源
④在古代,还有一种叫筑的乐器。

它的外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

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拿竹尺击弦发音。

筑起源于楚地,声音悲亢而激越。

⑤那么,筑和筝又有什么关系呢?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筝,五弦,筑身也。

”这里说的筝有五根弦,形体同筑一样。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由此可以看出,筝的形体和筑一样,只是筝要用弦演奏,属于典型的弦类乐器。

⑥筑虽有弦,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属于打击类乐器。

它是用竹尺来击打筑身发出声音,和筝的弹奏相比,筑的演奏方法要简单一些。

总的来说,筝和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相同,演奏手法相似,可以说先有筑,后发展成筝,筝、筑是同源的。

纤指弄鸣弦
⑦在唐代,女子也可以通过弹筝博得“周郎”青睐。

李端在《听筝》中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柱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弹筝女子用她纖细洁白的手拨筝。

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子高超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诗人笔锋陡转,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精通音乐,谁将乐曲弹错,周瑜就用目光示意。

此诗显然受到这个历史故事的启发,“时时误拂弦”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这种失误明显是有意为之,希望把心上人引到身边来。

⑧“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或许由于筝乐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波动乃至情感上的共鸣,诗人们喜爱用筝乐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哀怨、愁苦之情,筝乐也就形成了悲凉、凄美的风格,古筝也有了“悲筝”“哀筝”之称。

“秦筝不复续断弦,回身掩泪挑灯立”,哀怨的筝声正在诉说着思夫之苦;而“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

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又将游子离家、内心思乡的伤悲全部浸润在古筝的音符之中。

(有删改)
(1)文章以《古筝:别有深情一万重》为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3)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部分中合适,并简述理由。

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顾况曾作《李湖州孺人弹筝歌》:“思妇高楼刺壁窥,愁猿叫月鹦呼儿。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

”这里的“孺人”指的就是他的夫人。

他的夫人从12岁时开始学筝,精通筝乐。

每当客人来家中做客时,她就会弹筝助兴,而客人常常会写诗来称赞或抒发情感。

8. (12分)(2020·常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已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別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已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

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

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

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

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

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已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

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

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

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

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已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您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

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

有改动〉
(1)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2)“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 . 第②段后
B . 第③段后
C . 第④段后
D . 第⑤段后
(3)第⑥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
七、名著阅读(二选一) (共2题;共15分)
9. (8分)(2012·丽水) 根据下列材料,在横线处写出主人公的名字。

(1) 11月18日,________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2)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

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当天,________就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信……
(3)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

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这是________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10. (7分)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

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

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

党来了。

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A领着解放军来啦!”
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

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
探照灯骤然熄灭了。

可是B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

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

(1)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B是。

(2)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3)“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和追求?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2016八上·蚌埠期中)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

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你校准备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校报小记者需要采访一位曾经参加长征的96岁高龄的老红军,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合理的问题。

(3)校宣传部长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长征精神”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长征精神”知识竞赛
活动三: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
九、作文 (共2题;共10分)
12. (5分) (2019七下·诸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比比皆是。

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

13. (5分) (2017九上·莱芜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5分)
4-1、
4-2、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8分)
5-1、
5-2、
5-3、
5-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
6-1、
6-2、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七、名著阅读(二选一) (共2题;共15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11-3、
九、作文 (共2题;共10分)
12-1、
13-1、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