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364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3640)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36-40)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闻名文学家。

②东坡:即苏轼。

[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

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显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

“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

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

[摸索与练习]
1.说明: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明白得,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事实上不相上下;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

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截了当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

一、垂髫(tiáo)。

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小孩,男女不分。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总角。

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青年。

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

三、豆蔻。

指十三四岁的女孩。

四、束发。

指男子十五岁。

五、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

六、而立。

指男子三十岁。

七、不惑。

指男子四十岁。

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摸索与练习]1.说明:①京师②鲁③私④殁⑤既⑥涕⑦盖⑧有
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③时虽未尽了。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明白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4]
①我明白范公的为人;②我见到范公的为人;③我听说范仲淹的运气;④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

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

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

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

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

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

”一座哗然,笑其杜撰。

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

”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

事实上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

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

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闻名的文人。

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

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闻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

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邻近的地名。

[文化常识]“觞(shāng)政”及其他。

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

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番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

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确实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

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

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

[摸索与练习]1.说明:①客②次第③杜撰
④綦切⑤风
2.翻译:①竞相延致;②众以先生博洽;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明白得:①“江东”指什么地点?
②什么缘故柳絮会“片片红”?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

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

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冻杀万民差不多上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

②苏府:苏州。

[文言知识]说“作”。

“作”是个多义词。

一、指“工作”。

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二、指“兴起”、“显现”。

上文“雪大作”,意为显现大雪。

又,《石钟山记》:“如乐作焉。

”三、指“激发”、“振作”。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另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说明。

[摸索与练习]
1.说明:①瑞②毕2.翻译: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②侈肆宴乐
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3.明白得:“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40.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一直,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
[4]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闻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熟知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模样。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

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

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即临近晚上。

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刻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一直”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明白得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明白得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明白得为“从前”。

[摸索与练习]1.说明: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明白得: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译文】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
子点上香,专门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事实上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关于东坡而言,只是是学生罢了,我如何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到乡里的私塾学习。

有个来自京城的学者拿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

苏轼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差不多上谁.先生说:“你什么缘故要明白他们?”苏轼回答说:“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明白。

若也是凡人,那什么缘故不能明白。

”先生对他的话感到专门惊奇,就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

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差不多上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

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

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

苏轼读完碑铭。

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差不多有5年了,但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人金寿门先生,也确实是金农,客居在扬州。

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

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来宾,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

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番作诗。

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儿,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刚要商量要罚他酒,那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

”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

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专门切题。

”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听到全篇,大伙儿都觉得金农专门博学,这才又赞扬又佩服。

事实上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
首诗为那个商人解围而已。

那个商人专门快乐,过了几天就拿了专门多钱赠给金农。

[4]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诚占据了苏州府后,(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

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假如看不到张明善就不快乐了。

有一天,下了专门大的雪,张士德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张明善提笔咏雪。

张明善提笔写倒:“(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

差不多上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张士德感到专门惭愧,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如何样。

40.蔡邕听琴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明白这是一段专门好的木头,就请人用那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精妙的音乐,但是木头尾部烧焦了,因此当时把那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快乐,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缘故呢?”就溜回去了。

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

”因为蔡邕一直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同时追问他逃离的缘故,蔡邕详细把情形告知了他,大伙儿没有不吃惊的。

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

我内心专门紧张,只担忧螳螂抓不到它啊。

这难道确实是产生杀心同时在琴声中显露出来的缘故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参考答案】
36.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专门尊敬地打躬作揖;②如何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3.②
37.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差不多⑥泪⑦大致⑧同“又”
2.①小小孩为必明白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因此把全部情形告诉了他;③当时尽管未能全部弄清。

3.②
38.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翌日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

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

39.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终止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如何样。

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40.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打搅的模样⑥微笑的模样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形告诉对方;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3.蔡邕熟知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