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课后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树荫下有耀眼的太阳的光斑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斜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向上弯了
2.如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D.一直在变短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相同的是()
A.铅笔“折断”B.水中倒影
C.墙上的影子D.光的色散
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露珠下的叶脉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空中的彩虹D.日环食
5.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树荫下的光斑
C.水中倒影D.勺子“弯折”
6.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7.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后,合成的微信启动页。

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8.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9.夏夜,和安湖公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此情景中()
A.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10.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

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这种估算方法()
A.是正确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B.是正确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C.是错误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D.是错误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Fast”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的直径约500m,方圆5公里内不允许设置任何无线电设备,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信号,接近于宇宙的边缘,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由此可推知光年是单位。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太阳光在透过窗玻璃射进屋内的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将(选填:“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13.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罕见日环食现象,在我国多地都可以看到。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现象;下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选填“甲”或“乙”)图。

14.如图所示,“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形成的。

月球运行至之间时,挡住中央部分的太阳光,只有周边的太阳光能够射进人眼。

15.“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等,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在墙壁上有一孔MN,室外有一物体AB.小明想通过孔MN在室内看到物体AB 的全部,请你作光路图确定小明眼睛的位置区域(用斜线标出)。

17.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19.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1)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观察者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烛焰的正立像
C.烛焰的倒立像
(2)该现象可用光的来解释。

20.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

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
(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第三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
B.树荫下有耀眼的太阳的光斑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D.斜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向上弯了
【解析】解: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
符合题意;
D、筷子在水下部分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看上去筷
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如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D.一直在变短
【解析】解:如下图,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又会变长。

【答案】B。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与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相同的是()
A.铅笔“折断”B.水中倒影
C.墙上的影子D.光的色散
【解析】解:A.铅笔“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墙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露珠下的叶脉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空中的彩虹D.日环食
【解析】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特别粗,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露珠在这里相当于
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形成视觉,
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日环食,是因为月球绕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是光在同
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5.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树荫下的光斑
C.水中倒影D.勺子“弯折”
【解析】解:A、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故A不合题意;
B、大树上树叶与树叶之间有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而且是倒立的实像。

故B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故C不合题意;
D、勺子好像在水面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来自水中勺子的光线从水中射
向空气中要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勺子的虚像。

故D不合题意。

【答案】B。

6.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解析】解:
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是实际存在的,而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构建的模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故C正确。

【答案】C。

7.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距地表高度为36000km 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后,合成的微信启动页。

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卫星能够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D.以地面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是运动的
【解析】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A正确;
B、图中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因为地球可以反射太阳光,所以我们在太空中人们能看到地球,而地球本
身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以地球为参照物,“风云四号”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风云四号”
卫星是静止的,故D错误;
【答案】A。

8.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解析】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A 正确,BCD错误。

【答案】A。

9.夏夜,和安湖公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此情景中
()
A.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解析】解:
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自身发光,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是自身发光,是光源,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10.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

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这种估算方法()
A.是正确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B.是正确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
C.是错误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D.是错误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解析】解: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这种估算方法原理是:
由于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来处理的,
所以,故这种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Fast”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的直径约500m,方圆5公里内不允许设置任何无线电设备,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信号,接近于宇宙的边缘,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由此可推知光年是长度单
位。

【解析】解:因为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当“Fast”射电望远镜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电磁波信号时,信号已经以光速传播了137亿年,这段距离就是137亿光年,故可知光年是长度单位。

【答案】长度。

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太阳光在透过窗玻璃射进屋内的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将先变小后变大(选填:“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因此当光从窗外穿过玻璃射进屋内时,光速将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3×108;先变小后变大。

13.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罕见日环食现象,在我国多地都可以看到。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下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甲(选填“甲”或“乙”)图。

【解析】解: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答案】直线传播;甲。

14.如图所示,“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挡住中央部分的太阳光,只有周边的太阳光能够射进人眼。

【解析】解:“金环日食”是指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形成的。

【答案】沿直线传播;太阳与地球。

15.“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等,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①③。

【解析】解:①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①③。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6.如图所示,在墙壁上有一孔MN,室外有一物体AB.小明想通过孔MN在室内看到物体AB的全部,请你作光路图确定小明眼睛的位置区域(用斜线标出)。

【解析】解:分别作出物体两个端点A和B发出的经过孔MN上下边缘的两条光线,这两条光线之间是人眼能够看到的范围,通过A和上边缘、B和下边缘的两条射线的交点即为眼睛的位置,如图所示:
17.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解析】解:
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被遮挡,在物体后形成影子,如图所示,图中B′A′是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
【答案】见上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

【解析】解: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正确;
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错误。

【答案】A。

19.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
(1)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观察者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C ;
A.三角形光斑
B.烛焰的正立像
C.烛焰的倒立像
(2)该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解析】解:(1)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答案】C;
(2)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1)C;(2)直线传播。

20.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

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A.食用油或牛奶 B.牛奶或咖啡 C.咖啡或食用油
(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中传播的实验。

A.酒精 B.玻璃砖 C.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解:
(1)由于食用油和水是不相溶的,所以不能加入食用油;将激光射入混有少量牛奶或咖啡并搅拌均匀的水中,可利用光的漫反射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故选B;
(2)前面已经用气体和液体做了实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还需要研究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路径,由于玻璃砖是透明的,故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实验;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适合再实验,而木块不是透明的介质,无法进行实验;故选B;
(3)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得均匀了,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1)B;(2)B;(3)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