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春秋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20年(春秋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测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书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八下·大同期末) 下图是郭沫若故居里的一副对联,请用楷体字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
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2. (2分) (2019八下·右玉期末) 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皑(ái)皑农谚(yàn)羁(jī)绊挑拨离间(jiān)
B . 闸(zhá)口旷(kuàng)野怅惘(wǎng)接踵(zhǒng)而至
C . 恐吓(hè)蛮横(hèng)寒噤(jìn)暴风骤(jù)雨
D . 闭塞(sāi)凋零(líng)隧(suì)道草长莺(yīng)飞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婚姻法修改后适用该法的第一批司法解释。
B . 人脑库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脑科学的探索、对人脑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水平。
C . 球迷们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全国女排联赛的冠亚军将在辽宁队与八一队之间。
D . 在采访日本外务省发言人服部则夫时,这位发言人明确否认了日本开始将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的传说。
4. (2分)(2017·重庆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 . 双眉颦蹙侧身垂睫笑颊粲然
B . 侧身垂睫笑颊粲然双眉颦蹙
C . 侧身垂睫双眉颦蹙笑颊粲然
D . 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侧身垂睫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5. (3分) (2020七上·安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完成后面小题
(1)在《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如来给了观音“金、紧、禁”三个箍儿,请结合名著内容,为下列人物选择相应的选项。
A.金箍(金代表金口玉言,不得违背,是全方位管束。
)
B.紧箍(紧代表约束,引导正确,惩罚错误。
)
C.禁箍(禁代表禁止,只对错误的方面进行阻止、抵制。
)
孙悟空________ 黑熊精________ 红孩儿________
(2)六小龄童没有出现在2016猴年春晚的节目中,却沸腾了整个互联网,此前,网友们“帮大圣上春晚”的众多言论中蕴藏着的,是我们对大圣深深的怀念。
从明朝至今,《西游记》流传了五百多年,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
有人说,在很多人心目中,“孙悟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认同吗?请你结合原著相关情节阐述理由。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默写填空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 。
(《春》)
②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 ,领着我们向前去。
(《春》)
③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④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⑤夕阳西下,________ 。
(《天净沙秋思》)
⑥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⑦________,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⑧ 曲径通幽处,________。
⑨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
⑩ 子曰:“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 (2分)请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拟写一则广告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限20字内)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 (14分) (2017八上·泰兴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①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拯乃强应之。
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②归,杀而鬻③之。
”寻④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汝坐盗割牛舌!”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⑤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包拯传》,有删改)
【注】①知:主持管理②第:只管③鬻:卖④寻:不久⑤遗:赠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拯强应之 ________
②汝坐盗割牛舌 ________
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父母皆老
A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 . 是以必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C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D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5)比较选文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链接】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选自《治水必躬亲》)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9. (4分)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阙题①(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10. (7分)(2020·芜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央视新闻 4月26日)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一大早,养正小学一组可爱的照片在家长群中刷屏: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联系上养正小学副校长洪峰,洪校长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我们的创意,用我们的提倡的话来说就是: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
”上午,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洪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在佩戴体验的同时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围绕“一米帽”学校还开展了防疫知识问答、介绍我和一米帽的故事,评选最喜爱的一米帽,以及说唱一米帽防疫拍手歌等等,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材料二】
保持距离,是时下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
即便没有病毒肆虐,在公众场合也应适当保持距离。
比如,银行取钱、机关办事、车站买票等,举凡需要排队,尤其一凑近就有探取他人隐私之嫌的场合,都应疏密有度、有条不紊。
有个著名的美学原理叫“距离产生美”。
一幅名画,两三米外欣赏妙不可言,硬贴近看,就是五颜六色和一堆麻点。
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保持适当距离,会欣赏到对方的种种优点;走得太近,则会发现一堆毛病。
更何况,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空间,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大事小情。
朋友之间,如果不分你我,看似亲密,其实脆弱,很可能因“越界"出现问题。
反倒是一些始终保持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关系的朋友,能友谊长存。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自陈鲁明《请保持距离》,《北京日报》2020年4月28日)【材料三】
《清平乐》背后的宋人生活情趣张九龙
在历朝历代的官帽中,大概没有比宋代更博人眼球的。
电视剧《清平乐》里,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
关于其来历,有种绘声绘色的说法。
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
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兄弟们也个个加官晋爵。
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兄弟,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迅速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
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
于是,他设计出一种新型官帽,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
大臣们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
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宋朝官帽的学名叫“展脚幞头”。
如果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留存于世的画像,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幞头”早有原型。
隋唐时期的幞头是略微下垂,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了。
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展脚幞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帽子。
宋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男子皆戴。
从古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时期,不少门卫、乐伎甚至干活的仆人都头戴展脚幞头。
为了行动方便,宋朝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多戴无脚幞头。
由于当时官吏戴的幞头所用罗纱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后世便有了“乌纱帽”的说法。
展脚幞头在宋代壁画和雕塑里屡见不鲜,但是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
目前,仅1999年,从江苏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现的宋代蒋师益墓中看到。
蒋师益是名贡士,没有官职记载,但是墓里出土了一件展脚幞头。
它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是地地道道的“一米帽”。
至于宋人为什么把幞头的造型给夸张化,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
我们还可以从流行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
历史上,很多具有实用功能的用品,会因为穿戴在外而被人们加以夸张化和装饰化。
夸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达到极端,直至脱离了最初的结构和功能。
(摘选自2020年5月1日《齐鲁晚报》)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
(2)养正小学“一米帽”一出现就登上热搜,请结合所给的材料,试着阐释什么是“一米帽”?
(3)请简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论证思路。
(4)材料三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的现象引起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11. (12分) (2016九上·沙坪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恩
凸凹
①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
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②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
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
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③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④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
”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
⑤“等等。
”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
⑥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
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⑦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
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
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⑧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
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的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
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
”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
⑩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
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
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⑪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
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⑫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
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
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
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⑬“是,是,自然是哩。
”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⑭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
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⑮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1)文章围绕标题“感恩”,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
(品味划线词的含义)
②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
(从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4)细读第⑨、⑭两段,并分析下面两句话表现人们的心态有何不同?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
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
”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5)作者凸凹被誉为扑身乡土的劳模作家,他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本文虽然写的是城市生活,但乡土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蕴含其中。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本文乡土的痕迹:
②说说文中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
12. (10分) (2020九上·凤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
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彩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員伤亡十分严重。
闪电(雷)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去年夏天,美国共有320多人死于雷击;我国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字,但估计不会低于美国。
去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左右,在江省临海市的杜桥镇地,一个炸雷就击倒30个人,其中1人当场死亡,另外1人在送医院抢救过程中又相继死去6人。
②在我国,每年的5月-10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击较多发。
③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④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为人类提供(送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感量的25%-30%!在萸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早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⑤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
赤道地区太阳光强度大,气候爽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就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⑥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的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3℃-4℃,同时,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并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⑦如果没有闪电,科学家说,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造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统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1万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另外,大气中还含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闪电时,电流高达们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魚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
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嗄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需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20亿吨。
这20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20万个年产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归纳概括台风的作用。
(每点不超过6个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全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4)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巨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九、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
13. (50分)(2020·湛江模拟) 题目一:
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选(二)要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突破”;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 (共1题;共2分)
1-1、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2-1、
3-1、
4-1、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5-1、
5-2、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6-1、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1、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1、
8-2、
8-3、
8-4、
8-5、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9-1、
9-2、
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2-4、
九、写作题 (共1题;共50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