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舟《因为门德尔松①》高一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舟?因为门德尔松①?高一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
这原因
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但我知道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
②那天在地铁站时,我听到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便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的四个手尖……什么也没有,光滑的,那些茧子都消失了,没有痕迹。
谁也看不出我曾拉过琴,一天八个小时,从漫长的运弓开始,空弦,全弓,一下一下,那琴像只永远杀不死的鸡,它叫啊叫地从G弦叫到E弦,然后再“叫〞回去。
一天天,我知道了音乐离我有多么远……门德尔松还在响,我无法躲避他流畅的清纯,像我无法躲避失败……我接着学会音阶、换把、顿弓、跳弓,知道泛音的位置,怎么揉弦。
从开塞拉到顿特,几年的光阴都被那些蝌蚪一样的音符给吞吃了。
我被音乐家这个巨大的幻觉支撑着。
③后来,我带着琴去了北大荒。
那么广袤的田野更需要一双结实的手。
我不能对贫下中农说关于手和帕格尼尼的话题。
夏天铲地,秋天割麦,冬天把冻实的粪刨开,我的手再按到指板上时听到琴弦沉重结实的声音,它们少了些灵活,不听命于自己。
慢慢的,再看到那把琴时觉得它像一个具体的梦。
④门德尔松的E小调也像梦……艺术在某个时期是奢侈的。
当我在打麦场上重复着扬场的动作而记起?引子与盘旋?的旋律时,我轻声哼着,在节奏中举起木锨,看着饱满的籽粒散开落下,再扬起再落下,一时体会到想象的生活离我们是多么遥远。
⑤门德尔松还在行进着,不必担忧有样板戏③的乐段插进来……一个黄昏我被叫出宿舍,冷面人对我说:夹上你的琴,去团部报到,排练样板戏,这是一项荣耀而艰巨的革命任务,明天就去。
回到宿舍先把那琴取下来,擦抹了一遍,琴弦松着,上紧的时候,我听到琴箱中嗡地一声,像是醒来的哈欠。
弦对准了,放下琴,我看了看自己的手,依旧有茧子,只是那玩意儿已从指尖换到了手心。
⑥?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场有很长的前奏,十六分音符快而密集。
这威猛的乐段当然不是一把小提琴就可胜任的,因陋就简,所有的乐器都入了进来,演奏时我仿佛听到零乱溃散的队伍从空中逃过。
除了竭力的无奈外,没有音乐。
说这不行,可能所有的乐器都要从音阶练起。
没有人理会,一支要在11天时间中排出一部大戏的队伍完全有理由不听什么练习曲这套话。
戏排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感的奇迹。
⑦门德尔松变幻着,愈加明丽,摇曳……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门德尔松的。
那天演出后休息,我在一棵柳树下先拉着练习曲,感觉手指已恢复如前。
我试着拉起门德尔松,那样地投入,像个又看到希望的人。
来视察的宣传部长听到了,他问:“你这个手提琴〔他一直把小提琴叫手提琴〕拉的是什么调调?〞我答复了。
他问:“门德尔松是什么人?〞我答复了。
他说:“怨不得呢!听着像资产阶级酒吧间里的臭调调。
闲了为什么不拉?打虎上山??为什么不拉?痛说革命家史??江河水??闲
了学学二胡,那玩艺离人民近。
〞
⑧他提到了二胡和人民,那样正义。
我无话。
收起琴时,我看着那琴僵直地躺下,像被收殓的尸体。
⑨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记日记了,每天在上铺的角落,将存积在心
里的东西写出来,不管多晚,哪怕只有一行,我要写。
我开始迷恋那张可以安放心情的白纸,那些文字甚至比音符更能抚慰我,它们无声,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
在快写完一本时,日记被一个上海知青偷看了,他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字条:“看完你的日记非常感动,你说了好多我想
说的话,希望你把日记坚持写下去,只是不要写得太露。
此致,革命的敬礼!知名不具。
〞
⑩想起来他该是读我文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
我知道他说的太露是什么意思。
这之后我有时用诗的形式来记日记,我只记一种心情,那时我曾写出过“风,凛冽的白发〞这种现在看来极为做作的句子。
?我以一种完全的自觉开始了写作。
这不同于拉小提琴,写作没有
乐谱可以参照,我也从来没有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写作和生活连在一起。
更多的是交谈,与一张白纸对话,每次把一些文字从心里交出来时,那种自话自说的语流很能打动一个想说什么而又无法说出的人。
就这样一直写到离开了北大荒。
?现在看那只是一个开始。
这一开始确实与放弃小提琴有关,但我
至今也不能成认就是那个事件决定了我现在的道路。
?1977年我回到了北京,25岁。
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在等着我。
实际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我3年的时间我一直为过那种安稳平常的生活而努力着。
3年过去后,我回到了写作,全身心地进入,那种迷恋的程度使熟悉我的人都疑惑。
我曾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到:一个30岁
还要来写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
这原因一直到现在我还不很清楚,但我知道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
我愿意接受一种说法:
写作的人命定了要去写作,不管经历什么样的生活他都会这样。
?十几年过去了,诗歌进入了生命,选择了她,我至今唯有感恩。
?在走出地铁的时候,门德尔松消失了。
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就像此时,左手的指尖没有了茧子,右手握笔的地方却长出了肉垫。
【注】:①门德尔松〔1809年-1847年〕,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7岁时完成了为人所熟知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1847年11月在莱比锡去世。
②样板戏,指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戏剧和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过文艺价值,在文化大革命到达顶峰,是当时整个国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智取威虎山?即是代表作之一。
5.如何理解第⑦段中“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门德尔松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
6.作者的艺术人生“因为门德尔松〞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请根据文章概括。
〔4分〕
7.从全文看,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6分〕
9.请根据文章,分析作者对艺术形式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并谈谈对“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这句话的理解。
〔7分〕
参考答案:
5.在文革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像门德尔松这样的浪漫主义的音乐是不被接受、不被允许的。
【解析】试题分析:答复此题,要联系第二段中“门德尔松还在行进着,不必担忧有样板戏③的乐段插进来……一个黄昏我被叫出宿舍,冷面人对我说:夹上你的琴,去团部报到,排练样板戏,这是一项荣耀而艰巨的革命任务,明天就去。
〞一句话,结合文后对样板戏的解释,便可组织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①早年为了音乐家的梦想而刻苦练琴;②到北大荒参加劳动停止了对音乐的练习;③参演样板戏,最后放弃了音乐梦;④选择诗歌作为生活、生命的归宿。
〔每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按照文章叙写的顺序,逐一概括要点,从文章的第2、3、5、13段中找出答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①以在地铁站听门德尔松E小调的感受为线索,引出对过去的回忆,现实与过去相互交织;②首尾照应;③比照。
〔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全分〕【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分析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其次要注意首尾的照应,比方开头叙写“一个30岁还要来写
诗的人,必定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与结尾“十几年过去了,诗歌进入了生命〞是照应的;还有自己艺术人生的形式、生活时代的比照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语言特点:①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练琴的艰辛、枯燥;②长短句结合,多用短句,节奏急促,表现了内容的繁多、过程的漫长。
〔每点3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那琴像只永远杀不死的鸡,它叫啊叫地从G弦叫到E弦,然后再“叫〞回去。
〞一句可以判断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根据“几年的光阴都被那些蝌蚪一样的音符给吞吃了。
〞可以判断是运用了比喻修辞;二者的作用一致,都是表现练琴的艰辛、枯燥;再通读全段,不难看出长短句结合使用,使得语句节奏急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作者的认识:①每个时代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②艺术家在选择艺术形式时应从时代出发,应有对现实的观照。
(4分)理解:艺术与生活、生命紧密相连,生命存在,艺术就存在,因此艺术不会停止,〔2分〕外部的因素只能改变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选择。
〔1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作者的认识,其实就是答复从文章能够反映出什么样的主旨,根据文章内容,不难得出答案:每个时代总会有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等答案;第二问,对“想到艺术,突然觉出她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也不会被什么事件所中断〞这句话的理解,要注意联系本文中叙写的时代特征艺术生活,同时,根据作者的艺术生命,可以得出外部因素会改变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选择等观点。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