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微不至
(日本)星新一
大厦群起伏连绵,像群山般伸向远方,远天的白云之间,现出了夏日初升的大阳,阳光照进了房间。
这是一座80层公寓的第72层的一个房间,床上躺着一个男人,他就是这屋子的主人,名叫特鲁,在宇宙旅行保险公司工作。
太阳升得更高了,窗边的玻璃雕刻品亮晶晶的,把太阳光反射到墙上,在镶着自动日历钟的2050年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圆圆的光点。
射入的阳光渐渐增强,由于窗上蓝色大玻璃的反射,使热气透不进屋子,只能让光线照射进来。
因为室内有某种装置,使得气温全年都保持适当,而且,让含有微微花香的新鲜空气充满屋子的各个角落。
花香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而变化,现在是夏季,按特鲁的爱好,混合着百合花香的新鲜空气,从角落里静静地飘散出来。
墙上日历钟的时钟指着八点了,一阵轻轻的响声过后,接着从圆花瓶形状的银色扩音器里放出了音乐,并且还响起了温柔的说话声:“喂,到起床时间了,起床吧……”
时钟与所有的装置都联系着,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于是“话”停住了,墙壁之中响起了轻轻的齿轮转动的声音。
天花板上静静地降下了一双“手”,这种用软塑料制成的、被人们称为“手”的装置,不论哪一家都有。
“还睡吗?上班要迟到了。
”与“话”音同时,“手”掀开了被子,抱起特鲁,送进了浴室。
特鲁像木偶一样被摆弄着,进入了自动打开的溶室门后,“手”把特鲁放到喷头下面,这时从墙壁上伸出的一只小“手”在他脸上涂上了脱毛膏,只用了五秒钟时间就把胡子完全溶化了丝毫也不伤害皮肤。
那只大的“手”也在灵活地活动着,从特鲁身上脱下睡衣扔进旁边的电子洗衣机。
“来洗一下淋浴吧。
”随着“话”音,温度适当的水喷了出来,旋即就像骤雨一般消失了。
于是干燥的热风吹来,一瞬间,特鲁皮肤上的水全都被吹干了。
这一切刚完,喷雾器轻轻酒出香水,“手”又给他穿上了洁白的服装。
“早餐己备好,请来这边。
”与“话”音同时,“手”把特鲁送到餐室椅子上,这里的桌上已摆好从厨房运来的面包、咖啡、牛奶等,香气四溢。
“请吧。
”与此同时,电视屏幕上映出了当天的新闻摘要三分钟,然后三面的墙壁又飘送出轻快的音乐,在清爽的空气中回荡。
音乐弱了下来,“话”音道:“如果您不吃那就撤掉了。
”
一切都合乎每天所要求做的在进行着,特鲁也不接旁边的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所以传送机便按程序开动了,桌上的食器叮当地碰撞着移进了厨房。
音乐再次增强,烟卷装置来到面前停了下来,只要一拿起烟卷,这个装置就会自动点火,但特鲁今天早晨好像不想仲手拿烟。
乐曲变换着响了好一会
时钟指着8时50分了
音乐停止了,“话”音再次提示:“喂,该走了。
”
“手”扶起特鲁送向房间一角,一靠近那门就自动打开了。
那里有用结实透明的塑料制成的像蚕茧形状的车子,“手”把特鲁放了进去。
祝您今天顺利,您走之后,房间会像以往一样被整理好的
按了旁边的电钮
随着这声音,车门关上了
“咔”的一声,年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很大的管道里。
由这个管道可以到达城市所有的地方,也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
因为空气压力很大,谁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特鲁的车子在管道中行进着,车前安有小型装置发出无线电波,管道接收了这信号,便在复杂的路线中毫无差错地指引道路
五分钟后,特鲁的车子停在他公司的大门前。
正是上班时间,大门口有许多职员,其中一人隔着塑料车门向特鲁喊着:“早晨好,特鲁先生,怎么回事,脸色这么难看?”
特鲁没动,那同事仲手一拉特鲁的手,不由大声喊叫起来:“啊,冰凉!喂,医生!”
不一会儿,医生由管道到来了,在一片嘈杂声中检查了特鲁的身体。
情况怎么样?
已经晚了,他的心胜衰弱,老毛病发作,已经死了
什么时候?
“大约已有十个小时了,可以说是在昨天夜里吧。
”
(选自《星新一科幻作品选》)(1)【品科幻】浏览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小说创作至今虽然已有50多年,但其中内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科幻色彩。
从家居生活看,室内气温可保持全年适当,还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散发含有微微花香的新鲜空气;更神奇的是①________。
从交通出行看,②________。
星新一的作品可以激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2)【寻伏笔】星新一善于给小说的结局埋下伏笔,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请找出文中为“特鲁先生己经去世”埋下的三处伏笔。
(3)【议主题】小艾和小宇对这篇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观点。
你赞同谁的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艾:这篇小说主要表达了对高科技时代生活的赞美。
小宇:我觉得这篇小说主要表达的是对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答案】(1)室内有被称为“手”的装置,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务;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速通行,并通过无线电波指引,毫无差错
(2)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手”把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像木偶一样被摆弄着:“手”送来了早餐,但特鲁没吃;“手”要把早餐撤掉,特鲁也不按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烟卷装置送来了烟,但特鲁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3)我赞同小宇的说法。
这篇小说用大量笔塁写了特鲁所享受的超级自动化的生活却告诉
读者特鲁已死去多时,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未来时代的科技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却没有发现人的死亡,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人文关怀。
可见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解析】【分析】⑴这篇小说具有科幻色彩内容,从家居生活看,室内气温可保持全年适当,还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人的喜爱散发含有微微花香的新鲜空气;有播放音乐和智能说话的扩音器;有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务,可以说无所不能的“手”;交通运输便捷,车子被空气压缩机送入一个很大的管道里,谁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可以到达城市所有的地方,也能到达大厦的房间里。
⑵运用伏笔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在戏剧创作中有称伏线。
结尾的结论是“特鲁先生己经去世”,前文有多处交代,找到特鲁没有反应,异常举动的句子归纳作答即可。
⑶这是一道探究题目,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
本文无微不至的只是物质生活,而不是精神生活,主角半夜死去也无人伴护和发现,表现高科技不能取代一切的主题,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人文关怀,可见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故答案为:⑴① 室内有被称为“手”的装置,能提供穿衣、洗浴、送餐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服务;② 车子利用空气压缩机在管道中快速通行,并通过无线电波指引,毫无差错。
⑵录音带上的“话”反复了三次,特鲁没有什么表示;“手”把特鲁送进了浴室,特鲁像木偶一样被摆弄着:“手”送来了早餐,但特鲁没吃;“手”要把早餐撤掉,特鲁也不按电钮不表示是否同意:烟卷装置送来了烟,但特鲁好像不想伸手拿烟。
⑶我赞同小宇的说法。
这篇小说用大量笔塁写了特鲁所享受的超级自动化的生活却告诉读者特鲁已死去多时,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未来时代的科技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却没有发现人的死亡,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人文关怀。
可见这篇小说表达了对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担忧。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从不同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伏笔的写法。
答题时应注意,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⑶本题考查探究主旨和发表观点。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文章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
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从修辞或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
【答案】(1)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调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事物的)和主要事件(包括结果)即可。
Ⅰ①—③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Ⅱ④—⑦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①从“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判断是排比修辞。
②加强语气。
③表现了女士良好的教养。
④表现了作者的出乎意料和对女士的赞美。
(3)①认识:好的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其他人尊重,甚至敬佩。
生活中对于那些有好的教养的人我们都会不自觉的露出微笑,表示自己的好感或赞赏。
因为有这样的人社会才越来越好,教养能够让一个人被周围的人更快的接受。
②在公众场合我会尽量低声的讲话,会爱护周围的公物,会尽量帮助有需要的人等。
故答案为:⑴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⑵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⑶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调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
【点评】⑴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①—③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④—⑦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⑵此题考查常见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做此类试题时,先要判断是否是多种修辞混合使用,要求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然后分析句子含义,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心头
①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
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了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②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服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
③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
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
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冰,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
④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
大家出了校门,一路簇拥着曹老师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青老师笑着边走边答。
走了会儿功夫,他停下脚步,摘下眼镜用衬杉擦了擦,又戴上,眯着眼前后左右看看,待同学们都赶上来了,说:“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
”
⑤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
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
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
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
⑥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作响。
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便陆续往河岸游去。
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
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⑦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也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仗,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
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⑧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张纸条给班主任。
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⑨傍晚回到家里,见曹老师和我父亲正隔着八仙桌面对面坐着说话。
曹老师说:“农村学习条件不好,孩子最好留下来,反正他外婆还在城里,有人照顾。
”父亲说:“一家人分成两处总是不好,再说全家六七口人就靠我一人的工资吃饭,经济上也不允许。
”曹老师说:“从全县最好的小学一下转到边远的村小学,这怎么行呢?太可惜了,你这当父亲的就不心疼?”父亲又摇头又叹气:“我也是没办法。
”曹老师沉默了一阵,说:“我看你是不负责任!”他突然把眼镜摘下来,重重搁在桌子上,盯着我父亲大声说:“我戴着眼镜还真难看出这孩子是你亲生的。
”说罢,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
差点绊倒。
我赶忙抓起老师撂下的眼镜追了出去。
⑩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分钱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
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
”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
突然,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1)文章主要写了曹老师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曹老师带学生去游泳,并不是鲁莽之举,而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请你从文章中找出这方面的依据。
(3)按照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和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
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
(从描写的角度)
②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所以他很爱惜眼镜,但在文章的第⑨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5)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在心头”的妙处。
【答案】(1)组织我们去游泳;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临别送“我”小宣传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2)未下水时:强调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学生站成接,报了两遍数;下水后:面对学生站在水中,时刻叮嘱监督;出水时:立于水中清点人数,最后上岸穿衣。
(3)①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在听到父亲拒绝后的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紧紧”写出了曹老师抱“我”时动作的有力,“轻轻”写出了曹老师用“胡子和跟镜”蹭“我”的脸时动作的轻柔,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惋惜和不舍;“痒痒”“柔柔”写出了“我”被拥抱时的温暖和感动,表达了“我”对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曹老师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成长去做“我”爸爸的工作,没有成功,他既感到气愤也很失望,激动得完全忘记了自己,可见他心中装的全是学生。
(5)这是“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在心头”也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好奇;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与文章结尾呼应。
【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曹老师”为陈述的主体。
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曹老师”做的几件事情。
第三段写“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曹老师),竟要带大家去游泳”;第八九段曹老师与“我”父亲交谈,希望将“我”留下;第十段写曹老师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
(2)依据要根据曹老师的言行来分析。
如去之前先做教育提醒“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
”到了河边“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出水时“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
(3)①“站”“走去”“绊”“打了个趔趄”可知运用动作描写,曹老师来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但是父亲不同意,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划线词语“紧紧”“轻轻”“柔柔”运用叠词,使描绘的曹老师的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突出表现了曹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不舍,也表现出“我”对具有慈爱之心的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4)前文写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但在第九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与第九段有关,因为父亲要带“我”农村生活,曹老师苦口婆心劝说父亲让“我”留下来读书,可是父亲拒绝了,他为“我”的前途着想,于是曹老师很生气,人在生气的情况下,情绪失控,而导致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眼镜。
(5)此题题目中的“在心头”一方面指曹老师将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另一方面指“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同时以“在心头”为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结尾呼应,易于表现主题。
故答案为:⑴组织我们去游泳;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临别送“我”小宣传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⑵未下水时:强调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学生站成接,报了两遍数;下水后:面对学生站在水中,时刻叮嘱监督;出水时:立于水中清点人数,最后上岸穿衣;
⑶①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在听到父亲拒绝后的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紧紧”写出了曹老师抱“我”时动作的有力,“轻轻”写出了曹老师用“胡子和跟镜”蹭“我”的脸时动作的轻柔,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惋惜和不舍;“痒痒”“柔柔”写出了“我”被拥抱时的温暖和感动,表达了“我”对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⑷曹老师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成长去做“我”爸爸的工作,没有成功,他既感到气愤也很失望,激动得完全忘记了自己,可见他心中装的全是学生;
⑸这是“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在心头”也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好奇;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与文章结尾呼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主要事件内容的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