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4个N原子:2N2B.铁离子:Fe2+
C.硫酸铝:Al2(SO4)3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液氧制炸药——可燃性
C.金刚石切制玻璃——硬度大
D.一氧化碳炼铁——还原性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4.我国许多地区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3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

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3: 2
B.茶氨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C.茶氨酸是由26个原子构成的
D.茶树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
6.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B.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 7.如图所示变化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来解释的是()
A.干冰变小B.闻到气味
C.酸溶液导电D.蔗糖溶于水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可将混合物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B.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镁粉,可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为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
D.除去硝酸钠中的硫酸钠,可将混合物溶解、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9.推理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金属活动顺序位于H 前面的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能置换出氢气,则位于H 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子未分裂
10.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图2对比金属锌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图3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图4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阳春三月,空气清新,美景怡人,适合踏春赏景。

(1)空气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
B 空气中各种成分是均匀混合的,其中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C 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轻温室效应
D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划分6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2)小明邀同学一起野外烧烤,有烤腌制青鱼、烤羊肉,烤馒头,奶油蛋糕,其中缺乏的一种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3)以下有关烧烤过程中点炭火及结束时熄灭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

A 点燃木炭不易,可借助干草或纸张引燃,从而提高木炭的着火点
B 用扇子煽可使木炭更易燃的原因是增大了炭火周围氧气的含量
C 结束时用水扑灭与用沙土覆盖所用的主要灭火原理一致
D 结束时将未燃尽的炭火移走利用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为测定纯碱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取23克样品置于大烧杯中,然后在滴加稀盐酸,至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共滴加稀盐酸255.8g,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测得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270g,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小丽同学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 g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m g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克;
(2)当加入51.6g稀硫酸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4.完成下列各题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

其原因是______。

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 ℃、10 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 g·L-1和1.293 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

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调查与研究)化学魔法课堂社团成员来到某电镀厂附近(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5:05 5:11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绘制出时间-pH关系图_______。

②根据雨水的pH及其变化情况,判断本地区是否酸雨?_______(填“是”或“否”)。

雨水的酸性在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③社团同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现象与结论”
现象结论
B ________
煤中含有硫元素
C 无明显现象
D ________ 煤中含有碳元素
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Cu+(O2)与SO₂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6.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
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显现出红色。

(猜想验证)
I.经讨论,大家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

Ⅱ.小欣同学根据资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________。

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到滤液颜色无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小欣的猜想不成立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滤液中还可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请你和小雨一起验证他的猜想。

Ⅳ.根据小雨的验证结果,可知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析】
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则4个氮原子的符号为4N,选项错误;
B、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选项错误;
C、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硫酸铝的化学式写为:Al2(SO4)3,选项正确;
D、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分布在3个电子层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2、B
【解析】
A. 石墨做电池电极,是因为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选项正确;
B. 液氧制炸药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氧气不可燃,选项错误;
C. 金刚石切制玻璃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选项正确;
D. 一氧化碳炼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选项正确。

故选B。

3、D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

【详解】
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

故选D。

4、B
【解析】
A、茶氨酸中氧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氧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3×16):(2×14)=48:28=12:7,选项A错误;
B、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外,其他含碳化合物均为有机物,所以茶氨酸为有机物,选项B正确;
C、一个茶氨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一共有46个原子,选项C错误;
D、题目信息给出茶树适宜生长的pH为5-6,偏酸性,所以适合在偏酸性的土壤生长,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说物质构成时,一般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因此一个分子才可以说由多少个原子构成。

5、D
【解析】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M是它们的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155g溶液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水最多溶解40ga,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B、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故B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时,a、b的溶解度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b 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c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
s
100%
100g+s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时c的溶解度,所以
t℃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D错误。

故选D.
7、C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干冰变小,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B、能够闻到气体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C、酸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A
【解析】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可将混合物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因为炭粉在空气中灼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氧化铜不反应,故正确;
B.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镁粉,加入的稀硫酸会与铁粉和镁粉都发生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也将主要物质除去除去,故错误;
C.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不可将其加水,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生成熟石灰,故错误;
D. 除去硝酸钠中的硫酸钠,不可用氯化钡溶液,因为氯化钡溶液会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同时,还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盐(如:碳酸钠)溶液也会显碱性,故选项A不正确;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它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B正确;
C、金属活动顺序位于H 前面的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有的位于H 后面的金属也能和酸反应,但不是置换出氢气,故选项C不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子可能发生分裂有重新构成原来的分子,
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
A、图1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故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符合题意;
B、图2中滴加的酸不同,一个是稀盐酸,一个是稀硫酸,不能对比金属锌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符合题意;
C、图3两个试管中的药品不同,一个是红磷,一个是白磷,无法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无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BD 维生素BD
【解析】
(1)有关空气的说法,选择不正确的。

A、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其他元素,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A正确;
B、空气中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94%,B不正确;
C、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轻温室效应,C正确;
D、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划分6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D不正确。

故选BD。

(2)青鱼和羊肉中富含蛋白质,馒头富含糖类,奶油富含脂肪,其中缺乏的一种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

(3)有关熄灭炭火的说法,选择正确的。

A、点燃木炭不易,可借助干草或纸张引燃,从而提高木炭的温度,使它达到木炭的着火点,A不正确;
B、用扇子煽,空气流动,可使木炭更易燃的原因是增大了炭火周围氧气的含量,B正确;
C、用水扑灭炭火主要是降低木炭的温度,使之低于木炭的着火点;用沙土覆盖灭炭火主要隔绝氧气,C不正确;
D、结束时将未燃尽的炭火移走利用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D正确。

故选BD。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8.8g 92.2%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详解】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3g+255.8g270g8.8g
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4423g +x
8g
=+8.⨯↑
10623g x =448.8g ⨯ x 92.2%≈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92.2%。

【点睛】
=100%⨯碳酸钠的质量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1)8.4g (2)28%
【解析】
(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所以溶液质量的增加值60g-51.6g=8.4g ,即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

(2)已知氧化铜的质量,要求反应后溶质(硫酸铜)的质量。

可根据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

具体解题过程:
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设未知量
CuO+H 2SO 4=CuSO 4+H 2O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0 160 标出已知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8.4g x 标出已知未知量
80:160=8.4g :x 根据标出的量列比例式
x=16.8g 求解未知量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8g÷60g×100%
=28%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
点评:找出已知未知量的质量关系再进行相应的计算。

14、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向上排空气集气 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
(1)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溶于水的氧气量较小,鱼儿呼吸困难,故出现浮头现象,故填: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2)由于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因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极易与水结合成盐酸,在瓶口形成白雾,故填:向上排空气法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是增强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溶液褪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
的干扰)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
222422
Cu
2O+SO+C H S+2CO+2H O
或:
+
222422
Cu
O+2SO+C H2S+2CO+2H O
【解析】
调查与研究: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的时间-pH关系图为:。

②pH﹤5.6的雨水是酸雨,本地区的雨水pH小于5.6,因此本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雨水的pH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雨水的酸性在增强。

实验探究:
(4)从题中提供的资料中可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5)丙同学:
从题中提供的资料中可知,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如果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就会生成二氧化硫,B 中高锰酸钾溶液就会褪色,根据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硫元素,因此B 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因为C 装置中无明显现象,所以进入D 装置的气体中已经不含二氧化硫,根据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煤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D 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含硫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在B 和D 之间的C 装置作用是: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

(6)由表中实验Ⅰ、Ⅲ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由表中实验Ⅰ、Ⅱ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烟气中SO 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根据反应过程分析可知,参加该反应的物质是O 2、SO 2、C 2H 4,生成物是S 、CO 2、H 2O ,Cu +是催化剂,因此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422Cu 2O +SO +C H S+2CO +2H O 或:
+2224
22Cu O +2SO +C H 2S+2CO +2H O 。

【点睛】 本题的难点之一是写出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中提供的反应过程,从第一步中可知氧气是反应物,从第二步中可知二氧化硫是反应物,从第三步中可知C 2H 4是反应物,从第三步中还可知生成物是S 、CO 2、H 2O 。

而Cu +虽然参加了反应,但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可见Cu +是反应的催化剂。

由以上分析得出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FeCl 3 HCl 红 SiO 2
【解析】
猜想验证:Ⅱ大理石中含少量Fe 2O 3,三氧化二铁可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滤液中可能含有少量FeCl 3; Ⅲ滤液中可能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滤液中还可能含有HCl ;
实验操作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实验结论为:小丽的猜想成立,故实验现象为溶液变成红色;
Ⅳ小雨的猜想成立,滤液中含有HCl ,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大理石中含二氧化硅,则过滤所得的固体中含Si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