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视角下辽宁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
◎姜宝山 马奉延 孟 迪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选取辽宁地区22个村,结合调研和现场访谈,总结分析辽宁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村产业链建设、设施建设、理念转变、基层党建四个方面分析,提出辽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统筹农村经济政策的总抓手,是党和政府站在国家全局发展高度提出的重要战略[1]。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2019年辽宁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财政支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利用财政政策的系统性和指向性,推动辽宁地区农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

可见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2]。

从学术研究来看,钟真等(2019)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实证分析,发现外来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

柏先红等(2019)基于全国的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农村经济需要以精准脱贫为抓手[4]。

谢水园等(2019)通过对政策建议的分析给出了辽宁农村金融创新的建议[5]。

刘淄博等(2019)通过对辽宁盘锦市的实地考察从收入、交通、休闲等方面得出了辽宁经济发展的建议[6]。

李燕琴(2019)通过借鉴欧洲一体化IRT框架理论,归纳出乡村振兴战略框架结构[7]。

刘承昊(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电商赋能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8]。

梅立润等(2019)提出党建引领符合新时代党的责任与使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创造性价值,是推进国家战略的经验与要求[9]。

二、辽宁部分调研村落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村集体经济状况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拥有强经济实力的村集体。

这种类型的村子大都离城市不远,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部分依靠二,三产业。

第二类是有一定收入的村集体。

这些村子大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荒地、果园、等资源,每年取得一定的收入。

第三类是没有任何收入的村集体。

这些村大都地属偏远地带,交通十分不便,村集体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无产业优势特色。

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村里无可利用发展集体产业的土地,自有收入来源太少。

因此,选取这些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不仅是辽宁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科学依据与参考,也为其他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辽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居于前列。

据辽宁农经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47.99亿元,约占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的1.1%。

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 4105个,占村总数的33.58%;无经营收益的村8120个,占村总数的66.42%。

可以看出辽宁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态势不好,只有少数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全省各市下辖的村部经济发展的状态水平基本相似,基本都以第一产业为主,多数种植玉米,小麦等杂粮,少数种植药材,蔬菜;还有一些养殖牛羊等。

辽西北地区如阜新,朝阳,铁岭等地交通设施有待完善,特色产业尚未形成。

而辽中地区如抚顺,沈阳等地则水资源丰富,可发展特色旅游业。

村中人均耕地及收入水平相对偏低,目前大部分村落无集体经济,这是阻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辽宁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就这些典型村落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党建工作、当前该村面临的实际困难、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并发放了调研问卷,我们结合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几个问题。

(一)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产业链发展存在短缺
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产业链存在短缺。

农作物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增收困难。

蔬菜、果木种植面积较小,畜牧业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产量逐年降低。

例如康平县东小陵村共有农户466户,1638人,区域面积1.25万亩,耕地面积6584亩,林地面积2670亩。

村内土地连年干旱,以2017年为例,全村耕地有10.35%绝收,58.61%收成仅为正常产量的三到五成,31.04%收成为正常产量的
※本文通讯作者:孟迪
- 15 -
- 16 -
五到八成。

部分农产品种植结构不合理,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与其他省内村镇相比,仍存在产品品牌价值低,知名度不够,集体经济名存实亡等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水资源短缺急需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较差,水资源短缺。

我们调研的22村中有8个村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占比36.4%。

村委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完善农业灌溉的基础设施,所以大多数地都要靠天落雨,农业生产受限。

例如距离沈阳不远的康平县东小陵村,地下打井150米才勉强见到水源,地表为无法存水的干涸土壤,尽管目前村民吃水还无限制,但是有恶化的趋势,村庄河流全年大部分时间地表水干流,缺水不仅涉及到村民的生活问题,还涉及农产品和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在辽西北地区构成条件掣肘。

交通设施有待加强,民生工程急需解决。

农村的公路建设一直存在滞后现象,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有很多村子的道路泥泞不堪,下雨天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理念意识有待加强
村内党员,村民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不够,理念意识有待
提高。

从心理和行动上排斥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对22个村的调研数据统计,有接近41.7%的村落村民思想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动力。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偏低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其次,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低质量劳动力存放在农村地区。

由于思想守旧,不愿意尝试,导致村民的致富愿望无法实现。

(四)基层党建存在问题,村务监督难以奏效
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不强,党员干部作用不突出。

村民监督委员会定位不准、职责不明。

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例如北镇市廖屯镇北三台子村53名党员中有75%在60岁以上,另外村组织中流动党员太多,管理难度较大。

部分党员党性观念薄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个别村干部官僚工作作风难以改进。

村干部违规违纪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受限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约束,村党组织活动开展有时候不规范、不及时。

发展定位思路不清 合作社经营模式不适
农业基础 设施差
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显性 问题
隐性 问题 战略性 个性
共性 老问题
新问题
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水资源稀缺
理念意识落后 基层党建存在问题
核心 基础 瓶颈
关键 局部性
缺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
缺少特色产业
缺乏农业技术
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够
村务监督难以奏效 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
图1 壮大村集体经济七维度问题分析
此外,如图1所示,除了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产业链建设不完善;缺少水资源;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基层党建问题严重等,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过程中,像发展定位思路不清、合作社经营模式不适合、村内人才缺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迫切需要认真梳理解决。

因此,辽宁村集体经济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加强辽宁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建议
(一)总体思路
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完善产业链是重点。

通过农业产业链协同作用,提出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意识转变,基层党组织堡垒构建等。

根据各个村集体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和分类推进经济建设发展,有效利用优势政府资源,实现农村经济
建设中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具体建议
1.内联外引,调整农村产业链结构
内部联动,外部引进。

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集中精力发展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发挥合作社的带动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要通过“村社合一”和“合作社+产业+农户”的路径探索,引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完善加工业和林业产业结构,推进养殖业等辅助产业发展。

探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把握当前旅游发展项目的机遇,依托便利交通条件,科学规划种植业的生产区域,在交通沿线建成特色采摘园,将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推广村内特色农副产品,形成集休闲、采摘、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积极推进合作经营发展。

推进合作社向规范运营、基础核算、品牌推广,特别是市场开发,努力发展集“建社制、稳生产、精加工、提销量、创品牌”为一体的产业模式。

通过网络电商销售,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力度,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共同发力。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增强水资源危机意识,制定近、中、远期解决方案。

要争取上级各级政府水利专项资金,做好水资源勘探,及早解决打水井问题,解决村民生活用水危机与难题;中期,在充分论证基础上,争取沿河道适当修建蓄水拦河坝,将盛水期的水流留存,以恢复地下水水位,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家里取水用水危机与难题;改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引导各种合作经济和股份制经济走市场化道路,实现自筹资金修缮设施,或加入邻近村庄,连村建设农业设施,联合家庭建设项目,实行联合管理制度,互利互惠。

远期,从地区整体特点出发,考虑调水项目解决农村农业、旅游业发展用水问题;增强农作物防御天灾的能力,做好水利和交通等重点农业设施建设,在运输、供水、供电和通讯方面提前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建设一个,发挥最大效益一个。

3.提升村民理念意识,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加强村民的观念和意识,强化村内文化建设。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领导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会,定期组织村民的思想和技能培训,让村民多了解,多学习其他典型村子的产业建设情况,对年轻村民要增加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训。

倡导农民以改革创新为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推进文明、卫生、科学进农村,努力革除有悖科学的陋习。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
创新党员监管机制,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灵活设置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即使在外地依然能够找到党组织依托。

健全流动党员活动制度,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市场经济驾驭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讲方法、讲实效,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力差的问题。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促使其为农民维护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作用,在合作社建设的过程中,党员同志要积极主动投资入股,给村民们做表率,积极拓展发展的路子,寻找新的致富途径,重视科技创新在农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玲.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7):284-285.
[2]张碧星,周晓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产业选择与成长[J].农业经济,2019(06):51-52.
[3]钟真,余镇涛,白迪.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来投资重要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9(06):76-93.
[4]柏先红,刘思扬.“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J].调研世界,2019(06):1-5.
[5]谢水园,刘源.辽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9(01):114-115.
[6]刘淄博,杨欣.改革开放四十年辽宁省农村发展状况及提升建议——基于辽宁盘锦周边农村的实地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3):217-219.
[7]李燕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创新逻辑与实施要点——基于欧洲一体化乡村旅游框架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4):63-69.
[8]刘承昊.乡村振兴:电商赋能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的困境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122-130.
[9]梅立润,唐皇凤.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证成和思路[J].理论月刊,2019(07):5-12.
[10]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07):44-49.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阳 110135
- 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