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场地项目桩基施工阶段的平面管理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小场地项目桩基施工阶段的平面管理
探究
[摘要]近年来,城市空间改造更新理念逐渐替代传统大兴大建,城市用地
规划日趋严密,新建项目场地面积趋于狭小、建筑规划布局更加紧密,从项目管
理来讲,在狭小空间紧密布局建筑单体,对项目建设期间的平面管理难度大大提升,精细化管理、高品质管理、合理化布局成为新建项目必不可少的管理思路和
管理方向。

[关键词]狭小场地;平面管理;高效施工;合理化布局
一、引言
桩基施工作为新建项目施工管理正式开展的第一步,参建各方对此阶段的管
理尤为重视,既是参建各方自身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参建各方之间管理理念的
相互渗透,现场管理的好与不好充分体现着参建各方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组
织水平。

对于施工单位来讲,桩基施工技术管理较为成熟,重点在于管理水平和
组织水平,目前房建专业的新建项目占地面积日益狭小、平面建筑布局日益紧凑,这两个特点给项目管理和组织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狭小场地内有序
的组织桩基施工,如何在多台桩机同时施工的前提下,做好施工部署和平面管理,确保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满足要求,值得施工方在开工之前认真策划。

二、项目工程概况
杭州市余政储出20号地块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项目用地面积24743 m2,总建筑面积约209038m2,有2幢29层的高层商业办公、7层的裙房和3层地下室组成,基坑周长约590.5m,基坑开挖面积约22262 m2,地下室建筑面积65948 m2。

本工程支护体系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排桩结合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护排桩桩径为φ1000@1300mm,数量为512根,
立柱桩桩径为φ800,数量为277根。

基础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径为φ800,数量为1385根。

项目效果图如图1.
图1 项目效果图
三、桩基阶段平面管理要点
(一)平面布置策划
桩基分部工程施工专业性强、施工内容单一,且施工技术成熟、质量管理可控,项目平面布置策划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前期策划的重点。

桩基施
工阶段的平面布置内容主要包括出入口的设置、场内道路规划、冲洗车辆装置、
加工场的数量及布局、泥浆池布局、现场排水管线及排放措施、办公区设置等。

通常来讲,桩基阶段的场内道路一般采用环形道路即可,适当考虑采用钢板
道路作为辅助。

但是道路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域特殊情况,因地制宜。

场地管理难
度最大的桩型为钻孔灌注桩,尤其是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由于吊运钢筋笼
的履带吊、转运土方的土方车辆、运输混凝土的罐车、挖土机均需要在场内道路
上行驶,车辆、机械行驶频率极高,场内行走路线建议设置成“日”字形或“田”字形,可大大提高场内道路的通畅性。

桩基施工阶段的场内混凝土道路设计宽度
不应小于6m、厚度不宜小于25cm,且应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宜布
置于混凝土中间位置,转角回转半径建议不小于12m。

为极大程度的提升土地利用率,绝大多数新建项目均设有地下室,基坑开挖
多数属于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则必不可少,围护结构中的止水帷
幕需要连贯性,为避免围护结构施工导致出入口中断,场地出入口设置宜不少于
两处,且在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安排多个出入口之间的转换。

对于场地狭窄的项目
而言,场内冲洗车辆装置目前常采用自动冲洗装置,但是由于桩基施工阶段场内
泥浆较多,车轮冲洗效果不佳,且泥块堆积较为严重,为提高车辆冲洗效率、避
免泥浆污染场外道路,桩基及土方施工阶段仍建议在设置自动冲洗装置的基础上,同时设置过车池。

场内加工场地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的投入量及单日成桩数量的需求,按正常施工效率,每一个加工场地每工日可完成8~12个完整的钢筋笼,加工效
率因钢筋笼长度有所差异,钢筋加工场地的布置数量应与单日成桩数量相匹配,
确保钢筋笼加工速度满足成桩需要。

临时设施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后期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试桩的位置也是制约着临时设施的布置形式。

所有临时设施均应避开试桩位置,
临时道路宜靠近试桩,且与试桩保持不小于8m的距离,即方便承压试桩检测时
配重块的吊装,又避免了承压桩检测时对道路的影响;钢筋加工棚应沿路边设置,若有多个加工棚,建议对角设置,减小钢筋笼吊运距离,提高吊笼运输效率。


浆池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桩基工程的施工顺序,尽量布置在最晚施工的区域,避免
过程中频繁转换和换填,造成机械和财力的浪费。

(二)平面日常管理
根据平面策划内容,进行场地布置,场地布置完成后的工作重点就转变为日
常管理,现场平面的日常管理是保证现场生产正常进行的保障,平面管理的好坏
对现场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桩基阶段而言,前期的管理压力相对较小,主要是泥浆的处理、道路的
清理、场地材料的堆放、安全防护措施的维护,但是随着施工的进行,道路难免
有所损坏,场地也存在二次周转,如何协调解决此类问题体现着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力度。

现场平面管理需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

施工道路由于车辆和机械行走频繁,泥块和泥浆是路面清理的主要任务,尤其是桩基施工后期,原混凝土道路损坏将极为严重,指派作业人员全时段跟踪清理及恢复,争取确保路面清洁,同时对于后期损坏的路面,基于成本方面考虑,常规做法为铺设钢板路面,钢板路面最大的缺陷就是容易弯曲变形甚至跟随路基下沉,遇到雨雪天气部分路面陷入泥水之中,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压力影响,泥水浑浊后钢板位置不清晰,一方面增加行车安全风险,很有可能造成车辆侧陷甚至侧翻;另一方面轮胎会携带泥浆洒落至其他干净区域,多次洒落将造成整个路面泥泞不堪。

所以在路面损坏需换用钢板道路时,必须采用塘渣对路基进行换填压实,路面钢板出现翘曲后第一时间进行修整。

加工场地的转移,必须确保转移后的场地内桩基及加固施工全部完成,避免多次转移,转移后的定型化安全防护措施需第一时间恢复到位,钢筋加工棚等设施应在使用前重新进行检查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使用。

桩基施工结束后需对场地进行恢复,除道路及钢筋加工场地等设施保留外,其余场地均应恢复至原始状态。

四、结论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造技术持续更新,建造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空间越来越紧凑,施工场地狭小的项目占比越来越高,粗犷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于当下的建筑业发展需要,更高、更精、更细的管理要求,现场平面作为现场管理的名片,也应该分阶段、分专业进行管理,做好前期策划、过程管控,方能将狭小空间的平面管理做到精致、有序、清洁,实现项目平面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大玮.物联网BIM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平面管理[J].福建:幸福生活指南,2019(35)
[2]康晋宇,杨红岩,肖天平.基于物联网+BIM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平面策划与管理[J].上海:建筑施工,2019(1)
[3]张哲健,刘红林,王刚.群体工程地下室总平面布置动态管理[J].上海:建筑施工,2021(2)
[4]姜伟欣,赵向伟,宋立博.房建施工总平面布置精细化管理与实践[J].四川:四川建材,202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