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内病外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内病外治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建华博士
“冬病夏治”治什么?
刘建华博士介绍,从中医学上来讲,“冬病”主要是人体易受寒气侵袭的疾病,通常指易于在冬天发作的疾病或是在冬季病情易加重的疾病。
此类疾病通常在夏季处于缓解期,如果在夏季治疗,增强身体抵抗力,冬春季节发作的几率大大降低。
常见的“冬病”主要是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
进入夏至,又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因阳虚、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旺盛、病情有所缓解时,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增强抗病、祛邪能力,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或减轻其症状。
健康提醒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预防养生的一大特色疗法。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冬病夏治一般多从“三伏”开始。
按照往年的经验,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敷贴,可以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
所以,今年6月21日左右,就可以着手准备“冬病夏治”了。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治法。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
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
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
寒邪属于中医所说的“阴邪”,在阴气上升达到顶点的冬季,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所以见效缓慢。
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寒邪则内伏不发,此时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如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穴直达病处,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是最佳时机
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每年三伏季节阳气正旺之时,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在此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常用方法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穴位贴敷、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内服等,其中以穴位贴敷最为常用,尤其适宜慢性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穴位贴敷因使用的药物和穴位不同可发挥多种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补气养血,平衡阴阳,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扶正祛邪,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再发作。
穴位贴敷可治疗多种疾病
据刘建华博士介绍,“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贴敷疗法。
简单来说,采用将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穴位贴敷法结合了局部刺激、经络调衡及药物自身作用三方面的功能。
穴位贴敷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
同时对成人哮喘病、腰腿痛等冬季疾病,以及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腰椎病、寒性胃溃疡、痛经、体虚感冒等疾病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不
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穴位贴敷的材料
贴敷的材料,最常见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
比如白芥子、竹沥、地鳖虫、生姜汁等天然中药,结合现代远红外技术和透皮给药技术精制而成膏药,至于取穴,是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天突、膻中、肺俞、心俞、膏肓、大椎、百劳、大杼、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
举例来说,比如夏治哮喘,穴位的选择多为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膈俞、大椎等,每次可选3-4组穴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多选择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等穴位。
背部取穴贴药时应注意最好避开肋骨,循两边肋骨边缘,肋间肌处,使药物容易渗入,提高疗效。
健康贴士
今年穴位贴敷时间表
今年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时间表:根据中医理论夏至即是开穴的日子。
夏至:从6月21日开始,连贴三天。
头伏:从7月19日开始,连贴三天。
中伏:从7月29日开始,连贴三天。
中伏:从7月29日开始,连贴三天。
末伏:从8月8日开始,连贴三天。
夏至到头伏之前为一个疗程;头伏至末伏每10天为一个疗程。
每个疗程连贴3天,每天贴一次,贴后成人6至8小时取下,儿童2至4小时取下。
连续治疗三年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
入伏第一天没赶上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治疗效果都一样,这个不必担心。
但是只要贴了,就一定要连续贴“三伏”,不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另外,对于一部分人群来说,是不适合采用这个方法的,比如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的,特殊体质的,如对胶布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阴虚火旺者、孕妇、皮肤过嫩的3岁以下儿童等,都是不能进行贴敷的。
贴敷后少吃“发物”
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患者一定要少吃“发物”,如辛辣食品、牛羊肉、海鲜、生冷食物等,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
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另外,贴敷期间有感染、发烧的现象,要等病好后再贴;如果贴敷期间有皮肤起泡或过敏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冬病夏治”是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所以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疗效。
起床后的第一杯水怎样喝健康
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份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8杯水。
很多人都知道,起床后空腹喝下第一杯水有益健康。
但是,你是否审视过,这一杯水到底该怎么喝才正确?白开水、淡盐水、蜂蜜水、柠檬水、果汁、牛奶……这些选项都对吗?喝什么?
白开水√
新鲜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且含钙、镁等元素的硬水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白开水还能使血液得到迅速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
蜂蜜水√
清晨起来喝一杯蜂蜜水更为科学。
人经过一夜睡眠后,体内大部分水份已被排泄和吸收,这时空腹饮一杯蜂蜜水,既可补充水份,又可增加营养,完全可取代白开水的位置。
柠檬水√
每天早上起来,在尚未进食之前,空腹喝下一杯加了新鲜柠檬片的热开水。
这杯排毒水不仅是身体最好的酸碱中和剂,还能起到清除宿便、排除毒素的功效。
此外,如果有口气不佳的困扰,它也能帮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