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查及教育干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查及教育干预效果观察目的:调查社区内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健康教育干预对不良生活
方式的改善和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法与实地观察法相结合,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指导,观察教育前后不良方式的改变。
结果: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显著。
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的行为,可降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标签:社区冠心病;生活方式;教育干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临近及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延年增高的趋势,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2]。
笔者对本社区内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开展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内60岁以上确诊为冠心病的久居居民165例。
其中,男76例,女89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1岁,平均68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着重对该人群的饮食习惯、情绪变化、吸烟、体育锻炼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比。
1.3 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社区医生与患者及家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及根据病情情绪化的随时交流指导。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药物治疗措施基本相同。
由于本社区冠心病患者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地较分散,故没有采用发放健康教育读本及电教方式。
1.4 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的基本知识、高脂饮食、肥胖及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情绪变化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适度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的好处,家庭常备药的应用及家庭急救等。
2 结果
2.1 饮食习惯
嗜食油脂类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者49例,占29.7%,其中食入量较大者17例(34.6%);荤素食品均食者94例,占57.0%,其中食入量较大者38例(40.0%);喜欢清淡食物者22例,占13.3%,其中食量较大者14例(63.6%)。
健康教育前饮食控制较好者64例,占38.8%,健康教育后饮食控制好者119例,占72.0%,表明健康教育前后饮食控制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吸烟嗜好
吸烟者97例,占58.8%,其中吸烟>10支/d者20例(20.4%),吸烟10支/d者6例(9.8%),吸烟<10支/d者55例(90.2%),健康教育前后吸烟人数及日吸烟支数明显减少,说明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冠心病患者的吸烟习惯。
2.3 情绪变化
冠心病患者多具有A型性格,情绪变化大。
情绪不稳定者122例,占74.0%,稳定者43例,占26.0%;健康教育后情绪不稳定者37例,占22.4%,情绪稳定者128例,占77.6%。
健康教育前后情绪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适当体育锻炼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2次者51例,占30.9%,每周参加3~4次体育锻炼者87例,占52.7%,每周参加5~7次体育锻炼者27例,占16.4%。
健康教育后每周参加3~4次者99例,占60.0%,每周参加5~7次者66例,占40.0%。
健康教育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明显增多。
3 讨论
健康教育改变了某些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脂类物质的摄入量,增加了植物性质的比例,有利于降低血脂,有着比药物治疗更重要的作用,且经济实惠、无任何副作用[3-4]。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充分认识到高脂饮食的危害,更能有效地配合社区医生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延缓冠心病的发展。
健康教育可使冠心病患者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或减少日吸烟支数。
有文献表明,吸烟可致动脉壁缺氧,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减少,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循环血中血栓素A2相对增多,血小板易于积聚在动脉壁,且组织儿茶酚胺的释放增加,促进血小板的集聚,增高其活性,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因此应在冠心病患者群乃至全社会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与致死率[5]。
情绪变化对冠心病的病情有重要影响。
患者情绪激动,易于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和(或)血栓形成,加之心肌耗氧量增多,从而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乃至猝死的发生。
教育患者时刻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对自身疾病持有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有效防止心脏事件的发生。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大脑皮层对冠状动脉的调节功能,改善机体的供血功能和心力储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并可提高血浆HDL-C的水平,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Tuomileto等研究表明适度体育锻炼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且适度运动的强度与冠心病之间有剂量反应关系[6]。
本文的调查结果也证明适度运动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使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冠心病的危害性,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觉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冠心病患者的年平均住院人次由46.0%降至24.2%,平均住院日数由原来的17.6 d降至12.8 d,节约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冠心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是冠心病防治的一项重要的有效方法,只有预防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世勇.系统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8,4(6):89-90.
[2]庞蓓蕾,刘力松,顾妍,等.冠心病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与行为状况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7,13(31):3035-3037.
[3]江时森,黄浙勇.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8):673-676.
[4]龙岩,刘建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1,17(11):151-153.
[5]李瑾,朱琳.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139-140.
[6]赵凤玲.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