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观后有感[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杨善洲精神观后有感
大善之洲——学习民族脊梁杨善洲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承诺与践行,他的忠诚与坚守。

杨善洲在61岁退休之后选择在大亮山坚持植树22年,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动因则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做出了承诺,就必须践行,看似简单,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它需要的不仅是敢于实践的勇气,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

杨善洲做出的承诺以及为此付出的22年艰辛努力,看似平凡却闪耀着崇高道德和人性光芒的壮举。

为什么杨善洲会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多次,叫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

为什么当时没有答应请求,依杨善洲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这个“不答应”是坚持了党性的原则,而又做出承诺“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这个“承诺”又是在大
原则之下的乡土温情。

一路坚守下来,杨善洲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从承诺践行的内容上来看,选择了在大亮山植树,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简单的承诺,平凡的执着,朴实的话语,朴素的生活,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学习的不仅是外在的工作事迹,更应学习的是内在的动机,学习该答应什么,该承诺什么,该反思什么,该坚守什么。

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杨善洲,总书记为何强调“自觉”?自觉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可以使人纯洁,使人追求,使人进步,使人明智,使人高尚。

战争年代,一些党员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和条件下一起参加革命实践,但有的党员进步很快,甚至原来比较落后的赶到前面去了,有的进步很慢;有的甚至发生动摇等等。

为什么?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进行党性锻炼和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不同。

贯彻落实总书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指示,我们要在增强自觉性上下功夫、做文章。

自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
永恒主题。

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总之,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激励自己顽强拼搏、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品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
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党员的应有的风采。

第二篇:观杨善洲有感
观电影《杨善洲》有感
周末我在网上观看了电影《杨善洲》,这部电影主要讲诉杨善洲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提高粮食产量;离职时放弃敬老院舒适的生活而选择开发荒山,并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的事迹。

这是一个让全中国都肃然起敬的老人,身为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的他在参加工作及退休后的近60年里,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克勤克俭,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许下的誓词;以极为鲜明高尚的人格,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穷尽一生的执着追求,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纵观杨善洲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做到了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最难能可贵的,便是那份执着与坚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退休后。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杨善洲做到了,前半辈子,他坚守住了作为领导干部的操守,后半辈子,他执着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

他一生都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以求。

杨善洲已经去了,但是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却永远的伫留在人们的心头,就像一座灯塔,在迷雾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时刻提醒我们在花花世界面前,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三篇:观杨善洲有感
永远的丰碑
——观《杨善洲》有感
最近,在党支部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洲》。

看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给人以心灵的洗礼。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有限,我们就该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不平凡的事。

他做到了,永恒的奋斗精神屹立而起,为世人所敬佩,永垂不朽。

整部影片朴实无华,讲述杨善洲的真实事迹,他30岁担任县级领,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在地方党委部门工作的40多年间,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带草帽,穿草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草帽书记”;他60岁退休又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20余年,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他向我们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

他爱自己的家人。

但是无论是作为儿子、丈夫还是父亲,杨善洲似乎都是不称职的。

他没有为自己的父母安排好高档别墅,没有让自己的妻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早早准备好未来,让他们几辈子衣食无忧。

看似无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他的正直和廉洁,他不仅让自己活得清清白白,他也让自己的家人活得问心无愧、平静安宁。

他爱身边的他人。

他的心里时刻装着他们。

平民书记实至名归。

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束手无策”。

他爱生活的环境。

杨善洲为了人民为了党辛苦工作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该该享享清福了吧?而他又开始了另一段征程的跋涉,他竟然做起了新时代的“愚公”!只是,他不是“移山”而是“造林”,他也不是“愚公”而是真正的“智者”——他知道“保护环境”比“改造环境”更重要!靠着微薄的个人力量,他影响着周围的人,最终让光秃的大亮山变得郁郁葱葱,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也要将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给国家人民。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大亮山,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为绿色天地。

杨善洲走了,但他的精神没有停下脚步,他瘦弱的身躯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他的奉献之光将会照亮更多的地方,永不磨灭!
观看这部影片后,大家都感慨万千,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继续以杨善洲同志为楷模,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办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公室工作氛围。

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
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信以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政治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

杨善洲的执着、坚持、无私,使每个党员受益匪浅,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辛文贵
2012年6月26日
第四篇:观杨善洲有感
观看《杨善洲》《杨闇公》观后感
周末,单位组织了我们观看《杨善洲》《杨闇公》这2场电影。

观看后被这位”草鞋书记”的先进事迹
所感动, 也被杨闇公烈士追求真理、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兢兢业业做工作,踏踏实实为人民实事。

退休后22年如一日的守候着家乡的大亮山,将光秃秃的“大亮山”培植出连绵不断的树林,影片中这位书记总是和书有着不解之缘,他爱树,爱种树,他的人生也像他种的一颗颗松树一样正直,朴素,不畏严寒。

都说退休是是享清福的时候,可杨善洲书记退休不退志的精神为家乡为祖国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取得的伟大的成绩。

那不是一个退休老人的余火残光,而是强大意志与伟大人格升华出的太阳般的力量,照亮着云南省的大亮山,也照到的我的内心。

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当下所有的年轻人学习,也提醒着我反思自己的不足,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尽业。

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

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

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研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要保持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杜绝利用职权之便,损害人民,损害他人利益。

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人才。

《杨闇公》虽不是一部制作精良、考究的商业电影,也不是像《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场面恢弘的主流电影,在观看完这部制作朴实电影后在心灵上的震撼也是相当大的,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重庆早期党组织主要创建者杨闇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生动诠释了杨闇公坚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人生理想。

哪怕是在面对敌人残酷折磨,哪怕是临死的最后一刻,杨闇公烈士用他钢铁的意志捍卫了共产党的信仰与尊严。

杨闇公、杨善洲这两位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承诺。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把他们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时刻敲打自己。

2011年9月24日
第五篇:观《杨善洲》有感
观《杨善洲》有感
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

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

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

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

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

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

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
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

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

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

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

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