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学案 教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学案
课题: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主编:郭飞来代丽霞
时间:2012年10月22日备课组长
班级:姓名评价
一、【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②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懂得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我国的中心工作;⑤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二、【自主学习】:
1、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
①
②
③
④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的调节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过程
(1)社会再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
(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3、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②现实原因:第一,解决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盾)第二,是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四要素:路线、人、技术、改革)
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目标导航】: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4、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5、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
7、懂得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二、【自主学习】: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4、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5、国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6、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7、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8、我国为什么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连上新台阶,消费结构改善,由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新世纪的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
这说明 ( )。
①生产决定消费②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逐步提高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④不能被材料所说明。
答案 A
2.2011年4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上述观点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②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③生产为消费创造
动力④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的作用,③不选。
④表述错误。
答案 A
3.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④加
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与题干要求相悖。
答案 D
4.右图是中国移动3G标识。
通过3G手机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宽带
上网、观看手机电视等。
手机新功能带来生活和娱乐方式新变化。
这说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C.新的消费热点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解析A、C材料未体现,D观点错误。
答案 B
5.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A观点错误。
答案 C
6.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我国通过改革( )。
①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③能
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
答案 A
7.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将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这一做法( )。
①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②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③符合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8.2011年3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用3至5年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 )。
①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③公有制
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③与题意不符。
④说法不正确。
答案 A
9.我国国有经济通过改革、改制、控股等形式向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集结,催生出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
据7月7日发布的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国共有38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再创历史新高。
如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数只占全国工业企业的8.27%,但它们贡献的税收却占全国工业企业税收的56%。
这表明
( )。
A.国有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
B.大企业大集团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国有经济的作用。
答案 C
10.截至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共完成集体林权确权面积11 817.7万亩,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基本完成。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
①林地所有权转归农民②林地所有权依然归集体③农民享有林地的使用权④农
民享有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
答案 B
11.中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举措( )。
①表明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②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③有利于生产
力的进一步发展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农民无权自由买卖,故①说法错误。
答案 D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一汽集团主业资产完成股份化改制,并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
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被注入股份公司,控股股东放弃变更为一汽股份,实际控制人没有改变,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完成12~13题。
12.推进央企的股份制改革( )。
①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②说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③会削弱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④要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②③说法有误。
答案 A
13.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 )。
①增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总体实力②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
化,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③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发展社会生产力④迅速改变我国落后面貌,提高综合国力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①④说法不妥。
答案 B
2011年7月5日,人民网报道,中国共产党迎来90周年华诞,非公有制经济用累累硕果献上一份厚礼。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846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投资者1 794万人,注册资金19.2万亿元,从业人员9 417万人;个体工商户3 453万户,注册资金1.3万亿元,从业人员7 008万人。
完成14~15题。
1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 )。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适应了多层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解析A、B说法错误,C不是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答案 D
1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为保持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
B.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配力量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D.在我国国民经济主要行业中起主导作用
解析B、C、D说法均错误。
答案 A
16.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4%,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为47.9%,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53.4%,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为4.5、5.0和负0.1个百分点。
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国内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10分)
(2)请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10分)
答案(1)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因为国家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优化了经济结构,使消费呈现平稳较快增长,从而使我国经济在前三季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②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
④加强社会保障,激发消费预期。
⑤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