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现象


太阳辐射强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气温年较差小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 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 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 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突破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 应用1: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应用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 应用3:解释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增加昼夜温差
果园铺沙
地膜
地温
地制杂草生长;难降解
银色地膜
利于光合作用
大棚
气温
深化应用
农业覆盖技术
覆沙、覆膜、覆草
共同点:保湿、减轻次生盐碱化;减 少地表侵蚀,保肥;调节地温(覆膜、 覆沙增温,覆草冬季保温夏季降温) 不同点: 覆膜:黑膜抑制杂草生长,遮光降温; 白膜反光增加作物底部光照。 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覆草: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 易发病虫害
A.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点拨:减少冰雪覆盖,降低地面反射率, 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雾霾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雾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水汽含
量、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图所示甲区域以农业为主,是全 球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互动探究 利用大气的热力作用,解释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较大,光线被削弱的路径短,太阳辐射强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③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的原因: 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比平原低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易散失 ③海中拔国高太,阳地辐面射有能大分面布积图冰雪覆盖,对太阳中辐国射7的月发平射均率气高温,分地布面图吸 收的太阳辐射少,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少,气温低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目录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反射 逸出
逸出 太阳短 地面 (大气辐射波)辐射 吸收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 吸收
吸收 散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大气逆
返回地面
辐射
(大气大逆气辐的射削)弱作用: 反射 吸收 散射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 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考点突破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
应用1: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应用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 应用3:解释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减少地面辐射
温室大棚
增加大气逆辐射
烟雾防冻
11.图中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 外的最低温分别对应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2.下列室外昼夜温差最大的日期可
能是( )。A.3月15日 B.3月20日C.3月25

D.3月27日
(3)推测冰面降尘增加对喜马拉 雅山脉冰川消融的可能影响,并 说明理由。(6分)
可能影响:促进冰川消融。(2分) 理由:冰面降尘的增加会降低冰雪的反 射率(提高吸收率),(2分)冰面获 得较多的热量会加剧冰川融化。(2分)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 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考向
结合示意图分析大气受热状况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读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021年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葡萄生长时所需的最低气温为12~15 ℃,花期最适温度为20 ℃左 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 ℃。葡萄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需水量较多。生 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水多反而还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严格控制土 壤中的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我国某地采用棚架避雨栽培技术,搭建的避雨棚是半拱式简易避雨 棚,可根据需要揭膜或者覆膜,采用此技术后葡萄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据此回答3~5题。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纬度低,冬 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比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温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结合下列材料,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南极洲出现全球极端最低温” 的地理原因。
现象 散射作用 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反射作用
考点突破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及应用
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应用1:吸收、反射、散射与自然现象的分析 应用2: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少的影响因素
云层、尘埃
【分析思路】 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 红外线
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北京某年2月份二
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
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
少,光合作用弱
考点突破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及应用
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应用1:吸收、反射、散射与自然现象的分析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 红外线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地面反射
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 地表反射率(下垫面状况) 地形地势(海拔高低) 天气状况(云量多少) 日照时长
考 向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 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南极低温—大气受热过程原因 能量来源:纬度高,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能量传递:地表冰雪覆盖且深厚,对太阳辐射反射能力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能量储存: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
冰雪天气,道路无结冰,但桥面经常大量结冰,原因是( )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D.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学生参考教材图(必一P34)及自己的理解绘出大气受热过程图。
O3吸收紫外线

H2O、CO2吸收红外线



太阳暖大地
大 气 上 界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总结规律: 一个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个转化:光(太阳辐射)转化热(气温) 三度空间:大气上界、大气层、下垫面 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一个结果:大气的冷暖的时空差异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
地形地势(海拔高低)
天气状况(云量多少)
A
日照时长
B
大 气 上 界
考点突破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及应用
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应用1:吸收、反射、散射与自然现象的分析 应用2: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少的影响因素
云层、尘埃
【分析思路】 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3.该地最可能位于以下哪个省区( )。A.吉林
B.西藏 C.湖北 D.新疆4.棚架避雨栽培技
术,可以( )。A.增加昼夜温差
B.减少农
药用量C.减弱光合作用
D.提高土壤肥力5.
一般来说,葡萄开花前覆膜,葡萄采收完揭膜。覆膜
期间,若天气晴朗,应把棚膜卷起,使其多接受阳光照
射和散去闷热,以增强光合作用,利于营养积累,增进
云层、尘埃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 红外线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火山喷发时,白天宛如黑夜 反射作用 交通信号灯中“红灯停” 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散射作用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的天空仍
是亮的 散射作用 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接近夏至日时有 “白夜”
果实着色和品质。据此判断,下列省区和覆膜、揭
膜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A.辽宁—3月覆膜
B.福建—1月覆膜C.江西—6月揭膜
D.湖南—7月揭膜
(2021年重庆江津区高三三模)为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保温性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推广 阴、阳棚温室系统。该系统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在后墙的北侧增设了阴棚(图Ⅰ)。图Ⅱ示意某年3月 部分日期的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外的最低气温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核心概念梳理
两个热源、三个过程、三个辐射、两个作用
1.两个热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辐射 。 2.三个过程: 太阳暖大地 , 大地暖大气 , 大气还大地 。 3.三个辐射: 太阳辐射 , 地面辐射 , 大气逆辐射 。 4.两个作用: 削弱作用 , 保温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