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鲁教版化学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专题4《非金属及化合物》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Inorganic Synthesis《无机合成》一书中,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少量某种干燥纯净的气体。

该装置中所用药品正确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2.近期,世界范围内有成千上万个湖泊变为鱼类绝迹的死湖,数以千万公顷计的森林衰败枯萎,大片土地沙漠化……将这些现象与频繁降落的酸雨相联系,人们认为,酸雨是肇事主因。

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SO2SO3H2SO4
猜想二:SO2H2SO3H2SO4
猜想三:以上两过程同时存在
有关上述猜想,收集一定量该地区刚下的雨水进行实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若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则该雨水加入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存在猜想二的过程,则该雨水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若只存在猜想一的过程,则该雨水的pH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D.上述任意一个猜想正确,该地区雨水的pH均小于5.6
3.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

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

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易燃品且易溶于水
B.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FeO·2Fe2O3·8SiO2·H2O
C. 1 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的硝酸作用,至少需消耗6 L 3 mol·L-1HNO3溶液
D. 1 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氢氟酸作用,至少需消耗5.5 L 2 mol·L-1HF溶液
4.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5.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利用液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设计了如下的五步操作,正确的程序是()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
①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装置中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气密性)
①在蒸馏烧瓶中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
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
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O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会变小
7.对氯水处理或氯水与下列物质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8.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

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明矾,使海水的盐分沉淀并淡化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透法等
D.大海中含有钾、溴、碘等元素,需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才可得到钾、溴、碘的单质
9.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10.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Cl2+6FeI2===2FeCl3+4FeI3 B. Cl2+FeI2===FeCl2+I2C. Co2O3+6HCl===2CoCl2+Cl2↑+3H2O D. 2Fe3++2I-===2Fe2++I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H2SO42 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1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13.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 ()
A. Na2SO3溶液已部分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氧化
14.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B.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4 mol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的pH=1
15.将CO2气体缓缓地通入到含KOH、Ba(OH)2和KAlO2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通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各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
B. b~c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3H2O+CO2====2Al(OH)3↓+C
C. a~b段与c~d段所发生的反应相同
D. d~e段沉淀的减少是碳酸钡固体的消失所致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1)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AC
A.氨水
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D.纯碱溶液 (2)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①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液化、分馏
,与碳反应后除去CO2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氨)塔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设备B的名称___________冷凝塔或冷凝器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________n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

①设备C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

①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CO(g)+H2O(g)①CO2(g)+H2(g) 已知100 0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_____。

17.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
a→→→d。

(2)实验开始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

Cl2通过
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使C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20 mL E中溶液,倒入已检查完气密性良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填“上层液”或“下层液”)。

(5)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9.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纤维,塑料组燃剂等,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提溴过程中,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将其中的Br-氧化,再用空气吹出溴;然后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溴歧化为Br-和BrO3-,其离子方程式为。

(2)溴与氯能以共价键结合形成BrCl。

BrCl分子中,显正电性。

BrCl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Br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uBr2(s)=2CuBr(s)+ Br2(g) ∆H=+105.4 kJ/mol
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CuBr2于487 K下加热分解,平衡时p(Br2)为4.66×103Pa。

①如反应体系的体积不变,提高反应温度,则p(Br2)将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①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加一倍,则p(Br2)的变化范围为。

20.新制备的氯水,显________色,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分子存在。

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立即有________生成,说明氯水中有________存在。

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并放出无色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

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①n(HS)变化关系如下表:
①由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

a.c(Na+)=2c(S)+c(HS)
b.c(Na+)>c(HS)>c(S)>c(H+)=c(OH-)
c.c(Na+)+c(H+)=c(S)+c(HS)+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

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

简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若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盐酸中,无法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应将浓盐酸加入到浓硫酸中,故A项正确,B项错误;浓氨水与浓NaOH溶液混合后浓度变小不易挥发出NH3,且得不到干燥的NH3,故C、D项错误。

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三个猜想,其区别在于雨水的成分,猜想一是指酸雨中含H2SO4,猜想二是指酸雨中含H2SO3,然后逐渐被氧化为H2SO4。

猜想三则是指酸雨中既有H2SO4又有H2SO3。

由此分析各选项,A 项是检验雨水中含有S,正确。

B项H2SO3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正确。

C项,若只存在猜想一的过程,雨水成分为H2SO4,无pH变化过程,错误。

D项,酸雨的pH均小于5.6,正确。

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青石棉的组成可知,该物质属于硅酸盐,不是一种易燃品且难溶于水,A错误;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应该是Na2O·3FeO·Fe2O3·8SiO2·H2O,B错误;根据组成可知和硝酸作用生成2 mol硝酸钠、5 mol硝酸铁和1 mol NO,因此需要硝酸的物质的量是18 mol,选项C正确;和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NaF,物质的量分别是8 mol和2 mol,所以需要HF的物质的量是34 mol,D 错误。

选C。

4.【答案】D
【解析】A项,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B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开发新能源;D项,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选D。

5.【答案】A
【解析】实验仪器的安装原则:从下向上,从左向右。

首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好导气管,检查气密性;装置不漏气后,再加液体药品开始反应,制取气体。

选A。

6.【答案】C
【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分子和H+、Cl-、ClO-、OH-,光照氯水发生反应2HClO2HCl+O2↑,A错误、C正确;氯水中的H+可使石蕊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纸褪色,前者反应速率较快,后者反应速率较慢,故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氯水久置,因弱酸HClO分解成强酸(盐酸)使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
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和NaCl,没有气体产生;D项氯水滴入Na2O2中会产生O2。

选C。

8.【答案】A
【解析】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只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形成沉淀。

使水澄清,但不能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即不能使海水淡化,选A。

9.【答案】B
【解析】氯水中存在H+,与NaHCO3反应产生CO2,与H+相关;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O,而不是因为氯水中存在HCl;氯水中存在Cl2,能把Fe2+氧化成Fe3+,故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氯水中存在Cl-,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选B。

10.【答案】A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由于Fe3+氧化性强于I2,所以FeI3不存在,A中反应不可能发生;B、C、D中反应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所以可以发生。

例如n(Cl2)①n(FeI2)=1①1时即发生B项的反应。

选A。

11.【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NH3)。

B项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相应的盐和SO2,此时浓硫酸显酸性和强氧化性,而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

C项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变为稀H2SO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 L。

D 。

12.【答案】A
【解析】A项,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错误;B项,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正确;C项,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及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并且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的循环,C正确,D正确。

13.【答案】C
【解析】硝酸能将+4价的S氧化为+6价,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但加硝酸前的不溶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或它们的混合物,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氧化。

14.【答案】D
【解析】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消耗0.3 mol铜,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可得生成0.2 mol NO;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铁粉先跟氧化性强的硝酸反应生成NO,由图可知该反应消耗铁的量是0.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生成的NO也是0.2 mol,此时硝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了,据氮守恒知道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项正确;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OA段产生NO,A项正确;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项正
确;OA段和BC段共消耗H+1.0 mol,则原溶液中H+为2.0 mol,取20 mL原混合酸加水稀释至1 L后溶液的c(H+)=0.2 mol/L,即pH=0.7,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和题中图像可知,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CO2=BaCO3↓+H2O,反应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OH+CO2=K2CO3+H2O,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增加;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
+3H2O+CO2=2Al(OH)3↓+C,沉淀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加,达到最大量;c~d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CO2+H2O=2HC,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发生变化;d~e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O3+H2O+CO2=Ba(HCO3)2,沉淀的减少是碳酸钡固体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钡所致,综上所述,A、
B、D正确,C错误;选C。

16.【答案】①AC ①(1)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
(2)合成(氨)塔 N2(g)+3H2(g)2NH3(g) (3)冷凝塔或冷凝器 n 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 (4)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 (5)13.8
【解析】(1) 加入氨水,易形成络离子,不能生成沉淀,A错误。

通入硫化氢气体,生成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铅等沉淀,B正确。

加入硫酸钠溶液不能使Cu2+生成沉淀,C错误。

加入碳酸钠溶液均能通过双水解调节pH转化为沉淀,D正确;(2)①分离空气提取氮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离液态空气,另一种是空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C和水反应的方程
式为C+H2O CO+H2,甲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①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N2(g)+3H2(g)2NH3(g);①冷凝分离设备为冷凝塔或冷凝器,水流和气流方向应逆向,则入水口是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可使冷水充满冷凝器,逆向冷凝效果好;①分离器用来分离液氨和原料气;①设CO,H2O的起始浓度分别为x,y,则转化的CO的最小值为0.9x, CO(g) + H2O(g)CO2(g) + H2(g) 起始 x y 0 0 变化 0.9x 0.9x 0.9x 0.9x 平衡 0.1x y-0.9x 0.9x 0.9x 根据平衡常数列式:=0.627,解得:=13.8.因故此只要此值大于13.8,转化率就会超过90%。

17.【答案】(1)c b
(2)2Cl 2+C+2H2O4HCl+CO2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
气,从而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供D中反应需要
(3)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造成污染(4)下层液上层液
(5)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
【解析】(1)连接的关键是C装置的作用,由于D中反应生成了CO2和HCl,有氢元素存在,说明有水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l2+C+2H2O4HCl+CO2,C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而且Cl2从C中出来带出水蒸气,因此应该是长进短出。

(2)C中提供水蒸气,烧杯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有利于水蒸气生成。

(3)K关闭,此时B相当于贮气装置,生成的气体将B中水压入漏斗中。

(4)此步操作是卤素单质的萃取,Cl2易溶于CCl4而使CCl4层呈黄绿色,Cl2无漂白性,上层液主要是Cl2和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HClO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

(5)由于D中反应生成了极易溶于水的HCl,E装置不正确,会造成E中水倒吸,可以用一个倒置的小漏斗防止倒吸。

18.【答案】(1)4NH3+5O24NO+6H2O
(2)NH4NO3
(3)乙同学方案正确;CO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CO2再通NH3生成的NH4HCO3的量少,而且易生成(NH4)2CO3,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全部是NH4HCO3溶液。

【解析】
19.【答案】(1)Cl23 Br2+6CO32-+3H2O=5Br-+ BrO3-+6HCO3-(或3Br2+3CO32-=5Br-+ BrO3-+3CO2)
(2)Br BrCl+H2O=HCl+ HBrO
(3)①增大 ①2.33×103Pa<p(Br2)≤4.66×103Pa
【解析】(1)溴在碳酸钠溶液的歧化可把反应理解为,溴与水发生歧化,产生H+的被碳酸钠吸收;
(2)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共同规律是反应物中正电性原子或原子团,负电性原子或原子团分别与水中OH-,H+等价交换的反应。

根据这一水解规律知,正电性的Br与OH-形成HBrO分子,负电性的Cl与H+生成HCl;
(3)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而可提高p(Br2);①体积增大一倍时,p(Br2)降为原来的一半,即2.33×103Pa,减压使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因而会大于2.33×103Pa;若
反应物足量,可平衡恢复到原有的p(Br2)。

20.【答案】浅黄绿色;Cl2;白色沉淀;Cl-;溶液中有H+显酸性,HClO又有漂白性而使试纸褪色;O22HClO2HCl+O2↑
【解析】根据新制备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新制备的氯水中溶解的Cl2使其显浅黄绿色。

新制备的氯水中含有Cl-,当加入AgNO3时,会发生反应:Ag++Cl-===AgCl↓;蓝色石蕊试纸遇氯水变红,说明有H+存在,很快褪色,则是因为HClO起漂白作用;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O2。

21.【答案】(1)SO 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2OH-+SO2H2O+S
(3)①酸
HS存在:HS H++S和HS+H 2O H2SO3+OH-,HS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①a、b
(4)①HS+H2O-2e-S+3H+
①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c(H+)降低,促使HS电离生成S,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解析】(1)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被氧气氧化成H2SO4。

(3)①由数据表可分析得出,当Na2SO3和NaHSO3二者混合时,若前者过量或等量混合时,溶液均显碱性;当后者过量较多时溶液才显酸性,即NaHSO3溶液显酸性。

①该溶液为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2c(S)+c(HS)+c(OH-),故c不正确;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所以c(Na+)=2c(S)+c(HS),故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n(HS)>n(S)时溶液才显中性,所以b正确。

(4)HS中的硫显+4价,在阳极失电子变为+6价;阴极室H+放电变成H2,c(H+)减小,促使HS
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生成较多的S,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Na+重新结合得Na2SO3吸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