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二中16-17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1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政治主张B.自由观念C.批判精神D.公民意识
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7.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战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是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
A.实现统一,奠定版图B.稳定社会,开创治世
C.调整政策,发展农业D.吸取教训,兼听纳谏
8.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18,964,499
3、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4.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1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其中最晚的是()
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B.“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2.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4.“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7.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选项不能准确支撑此观点的是()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3.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5.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A.《井冈山的斗争》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15.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9.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救国问题的不同之处是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18届)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任务目标不同B.道路方法不同
C.理想信念不同D.阶级基础不同
10.《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1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政治主张B.自由观念C.批判精神D.公民意识
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7.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战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是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
A.实现统一,奠定版图B.稳定社会,开创治世
C.调整政策,发展农业D.吸取教训,兼听纳谏
8.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18,964,499
3、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4.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1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按出现时间先后,其中最晚的是()
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B.“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2.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4.“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7.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选项不能准确支撑此观点的是()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3.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5.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A.《井冈山的斗争》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15.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9.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救国问题的不同之处是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18届)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任务目标不同B.道路方法不同
C.理想信念不同D.阶级基础不同
10.《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