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前3分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课前3分钟”
为适应语文“大量读写,双规运行”教改试验的需要,我在教学中开设了“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获益多多,现将本人开展活动的方法及一点感受谈一下,以就教于同行。

“大量读写,双规运行”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是达到这一主旨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何巧用这三分钟的时间呢?
一、合理计划,循序渐进。

初次开展这一活动,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不能奢望学生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循序渐进。

我将这个活动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收看、收听电视、广播新闻,课前进行三、五句话的新闻报道,要求新闻的三大主体(标题、导语、主体)具备。

第二阶段,让学生自选二百字左右的小故事进行演讲,要求内容健康,演讲时要做到声情并茂。

第三阶段,配合教材所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或作者紧密相关的小故事或小评论、诗歌等进行演说。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通过阅览室为学生提供条件,也可以作为阅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选取有价值的内容。

总之,无论哪一阶段,都需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点评,并且,其他同学课后都要把听的内容记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才能发挥课前3分钟的作用,才能使其不流于形式,否则,学生只听了热闹,有的同学甚至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到头来一无所获。

二、巧选材料,渲染气氛。

恰到好处的短短三分钟演讲可渲染整堂课的气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先让学生讲述了周总理“手术后”的故事,演讲的同学很投入,她那如歌如泣的语言,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顷刻间,教室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而被浓重的悲伤的气氛所笼罩,师生也都为之感动落泪,那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一些老教师更是情不能自已,课后,他们说:“学生动情的演讲,让我们好像见到了总理,我们更加思念总理,更加忘不了总理的恩情”,在同学们心目中也永远烙下了周总理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旧关心煤矿工人的深深印记,对总理的热爱与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样就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三、巧择材料,激发兴趣。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一名同学先富有感情地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和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同学们对此特变感兴趣,听得特别认真,接着教师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鲁迅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学生兴味无穷,迫切地想了解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十分钟后,学生准确无误地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件事用极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出来,藤野先生那种毫无民族偏见,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令同学们赞叹不已,鲁迅先生那种崇高的爱国思想也令同学们感动。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同学们丝毫没有厌倦情绪,因而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

总之,有效地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时间,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