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ele169�com | 79
应用技术
0 引言
在计算机分布测控系统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分别是由
下位机和上位机实现。

由于单片机成本较低且功能强大,被广泛的运用到分布测控系统中,因此,一般情况下单片机都被作为分布测控系统的下位机,同时,由于计算机具有很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所以被作为分布测控系统的上位机。

而上位机与下位机,即:计算机和单片机,两者
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是采用串口通信的模式,虽然其传输速度慢,但因其成本低、运行可靠等特点,仍然是数据通信的主流模式。

目前,针对串行通信程序的开发,主要采用的是VC++、VB、VF 等语言进行编写,但这些以文本语言编写为主的串口通信程序较为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同时,在实现串口通信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一致性。

虽然串口能够将所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缓存,但受到缓存容量的限制,当缓存装满后,收到的数据就会溢出,导致数据丢失。

LabVIEW 是一款以数据流为基础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有软件与硬件两种握手协议,通过握手,信息发送方与接收方就能在缓存即将存满时,进行相互通报,这样发送方就能及时的停止数据的传送,直到接收方清空缓存并做好接收新数据的准备后,再次发送消息,这样能够有效解决上下位机之间通信时序冲突问题,且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利用 LabVIEW 开发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案。

1 基于LabVIEW 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计算机与外部仪器设备连接比较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三
种:串口、并口及USB 接口,其中,USB 接口目前成为计算机的标准接口。

因此,在本论文的设计中,采用USB 接口转串口的方式来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即:将单片机的串口经过USB 转芯片后,变成USB 接口。

基于此,
本论文设计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线路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系统的线路结构图
由图可知,通信系统硬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计算机
(上位机,实现发送通信数据和人机交互功能)、单片机(下位机,实现串口数据接口功能)、USB 接口、CH340转换芯片(USB 转接芯片,实现USB 转串口功能)。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USB 通信的线路连接。

计算机与单片机首
次通过USB 接口连接时,需要利用CH340转换芯片进行驱动,这样计算机才会映射出一个连接串口。

因此,在本论文中设计中是按照串口通信方式进行设计的,串口通信显示系
统硬件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串口通信显示系统硬件电路图
2 基于LabVIEW 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软件设计
在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中,计算机为主控机,
单片机为从机。

主控机的主要作用是向从机发送数据存储和处理,并控制从机操作,主控机的串口通信程序是在LabVIEW 的环境下进行编写。

从机的主要作用实现对监控对象的控制与检测,从机的串口通信程序是在Keil C51环
基于LabVIEW 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设计
顾德峰
(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沭阳,223600)
摘要:串行数据通信方式是计算机分布式测控领域中的主流,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通信线路少等优点。

在串行通信程序开发中,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基于 LabVIEW的计算机与单片机的通信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串口通信协议,既能实现通信数据的主观展现,有效解决串口通信时序冲突问题,使得复杂的工作简易化,被广泛的应用到通信、控制、测试等领域中。

关键词:LabVIEW ;电子信息;单片机;计算机;通信系统
80 | 电子制作 2019年11月
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展现。

图3 单片机主函数流程图 图4 单片机串口中断函数流程图
■2.2 LabVIEW 部分的设计
LabVIEW 部分具有五个串行的通信节点,具体如下:
(1)
初始化节点。

该节点主要用于计算机对串口仪器设
备控制过程中实现奇偶校验、数据位等参数配置,确保系统能正常通信。

图5 串行通信流程图
(2)串口写节点。

该节点主要用于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发
如图6所示,根据本文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系统设计
要求,在前面板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利用LabVIEW 的添加控件功能,设置控件的输入、按钮及开关,通过调整起始与截止频率、扫描步进、扫描周期,实现对通信双方数据的控制。

接着,添加I/0资源名称,选择与
VISA 函数通信的串口通信设备。

图6 开发前面板
(2)开发框图程序
在LabVIEW 框图程序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框图的窗口面板中,选择符合
我们设计需求的功能的节点图标,并将其与框图中的端
子连接起来。

然后,需要利用单片机给时间寄存器、频率寄存器、步进寄存器、AD 芯片控制寄存器等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前面板输入的十进制数值转换为十六进制的数值,才能进行数据的存储、接口
及设备的写入,最终发送给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

(3)主机通信软件的实现
在现代串口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程序编程过程中,大部分程序员会选择VB、VC 等高级编程语言进行编写。

在计算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利用
LabVIEW 的图形化编程功能,既能将高级语言函数封装成
应用技术
图形化的功能模块,只需要通过编程窗口中简单的图标连接,就能实现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信号的传输,而且相比于VB/VC等高级编程语言,编程更为简单,且花费成本低、时间短,更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周期,提高通信效率。

因此,在LabVIEW编程环境下,首先需要调用VISA,对仪器进行串口参数设置,包括数据位数、数据流量、比特率、串口号、奇偶校验等,然后对仪器缓存进行读操作。

在经过初始化后,如果流程没有问题,就可以使用该串口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在串口结束后,调用VISA结束,关闭仪器资源。

(4)调试运行
本论文设计中采用RS232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单片机串口通信波特率设置为9600,利用定时器设定采样时间间隔和波特率。

根据计算机与单片机软件与硬件系统及结构的设计,在LabVIEW平台中,通过计算机实现数据123的发送,单片机在接收到上位机传输的数据信息后,到计算机进行返回,并在液晶屏幕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显示,这样就完成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一次简单的数据通信过程。

4 结束语
LabVIEW具有的图形化编程界面为开发人员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同时,其所具有的强大网络功能,使得基于网络的系统开发、设计与测试更为便捷。

本文利用LabVIEW编程程序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接口之间的通信,通过调试,结果显示,所设计的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实现信号的的实时传输与通信,确保了两机信号之间的准确、无误的通信。

参考文献
* [1]段文勇,李燕. 基于 LabVIEW 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J]. 科技视界,2017,25(4):181.
* [2]张烁,王增才,郑洲. 基于 LabVIEW 的 XC2287 单片机 CAN 通信 AMT 参数采集系统[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19(3):109-112.
* [3]陈自卫,贺强,喻永成. 基于单片机和 LabVIEW的通信系统电能管理控制[J]. 微型机与应用,2015,34(5):64-67.
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备自投类型、实现逻辑等。

参考文献
* [1]备自投装置在单母分段接线中的应用[J].苗苗.信息化建设.2015(08) : 23-25
* [2]备自投装置在单母分段接线中的应用[J].周阳,李孝朋,王静.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 : 14-16* [3]强制进线备自投的应用研究[J].朱丰堂,朱财乐.电工技术.2015(02) : 36-38
* [4]备自投装置的闭锁与可靠性分析[J].李海勇.广东科技.2014(24) : 14-16
* [5]刘耀其.浅析备自投装置正常运行时的操作注意事项[J].电子测试, 2018(24) : 99-100.
(上接第74页)
(上接第8页)
后取缓冲区的前8位数据为二氧化碳数据,后8位数据为TVOC数据。

传感器节点程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

■3.3 上位机监控软件及手机端软件设计
本文上位机监控软件使用Labview2017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上位机通过IPv6网络与6LoWPAN边界路由器实现数据通信,数据传输路线经由PC机→6LoWPAN边界路由器→6LoWPAN传感器节点,同时在上位机中的Ubuntu 环境下配置基于Mosquitto 的MQTT服务器,与手机端共同连接阿里云服务器,手机端软件使用Android Studio开发,实现PC机与手机的远程通信。

4 系统测试
本系统在120平方米的房间中测试,室内布置了3个6LoWPAN模块、4个环境监测传感器共同组成6LoWPAN 网络,将6LoWPAN边缘路由器放置在距离2个6LoWPAN 传感器节点5米的位置,然后建立IPv6网络与6LoWPAN 传感网相互通信,经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在IPv6网络6LoWPAN网络之间的信息互传,最终实现室内加湿器及空调的智能控制。

系统上位机APP能够持续显示室内环境的数据状态,运行稳定,能够满足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的需求,实现无线传感网与IP网络的连接融合。

参考文献
* [1]李晨东.基于6LoWPAN技术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华大学, 2016.
* [2]田广东, 叶鑫.基于Contiki的6LoWPAN边界路由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 2016, 42 (03) : 61-61+70.
* [3]胡国强, 杨彦荣.基于6LoWPAN和IPv6网络的猪舍环境远程检测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 , 27(5).
www�ele169�com |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