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学问汇总
二, 按课文原句填空:
1, 揭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确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领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马的凄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缘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马被埋没的干脆缘由(不能日行千里的缘由):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及常马等不行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形象)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全文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7,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三, 注音:
祇(zhǐ)骈(pián)死槽(cáo)枥(lì) 尽粟(sù)一石(dàn)
四, 说明词语: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通“ 现”,显现, 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二)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记。
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实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6.虽
故虽出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莫非,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想,“生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除千里马的。
8.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依据。
9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三)重点实词:
1, 祇:只是。
2, 辱:受辱没3,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4, 称:著称。
5, 一食:吃一顿。
6, 或:有时。
尽:吃尽。
7, 才美:才能和优点。
8, 且:犹,尚且。
9, 等:等同,一样。
10, 道:正确的方法。
11, 鸣:嘶鸣。
12, 通:通晓。
13, 执:拿着。
14, 临:面对。
15, 知:识别,了解
五, 翻译句子: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了千里马。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 故虽出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了宝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4,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
——能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
5,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依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6,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
7, 且欲及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一般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8,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依据(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9,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10, 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唉!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或许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啊!
六, 问题探究:
1, 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本文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凄惨遭遇,寄予自己明珠暗投, 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猛烈控诉。
2, 本文接受的写法是托物寓意。
文中的“伯乐”是比方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是比方人才;“食马者”是比方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 各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
参考答案: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确定作用。
其次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缘由。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4, 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凡,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参考答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凡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加了语言的气概。
5,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
参考答案: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具有坚毅的意志。
其次应当具有丰富的专业学问,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当具有毛遂自荐的志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6, 对于人才,有人主见“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实行什么方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敬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情愿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7, 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参考答案: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 朗读停顿: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及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及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漂浮,随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