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
※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
※引申一:
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三)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二、故事启蒙
(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
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
1.引导发问:
(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
(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
(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
(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
(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
(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3.给小朋友的话: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
4.考验时间
(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
(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
否更轻松自如.
(二)李绩焚须
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
1.引导发问:
(1)为何唐太宗割胡 (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
(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
(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
(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1.引导发问:
(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 (兄弟姐妹)
(2)你们快乐吗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状况剧分析:
1.剧情
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
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
2.讲解
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
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 《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
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
饮食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 故事一:孔融让梨
坐
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
走
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
(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
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
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
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
何搀扶老人家走路)
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
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
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
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
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
家中:
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
学校:
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
公司:
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
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
二,故事启蒙:
(一)张良与圮上老人
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
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
1.引导发问
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 .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
1.吃饭
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 ※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
2.走路
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
※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
3.公车让座
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
※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
4.长辈叫人
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
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
※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
5.客人来访
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 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
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
(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
1.先向客人问好
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
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
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
《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称尊长勿呼名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对老师,对长辈也要有适合的称呼,像外国人都会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但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称谓的礼仪十分重视,所以我们不可模仿.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
就像现在如果老师听到有人直呼自己父母亲的名字都会觉得怪怪的.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麼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注一:现代人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强调自我表现,不懂谦虚的美德.
(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疾」是快步走过去,「趋」是小步的走过去,「揖」是很恭敬的向他问候.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著,让长辈先走过去.
※引申:
当我们刚好在忙自己的事情时,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恭敬之心.
※提问二:询问小朋友,在校看到校长或老师,会逃避的请举手
※故事一:伯禽趋跪.
(四)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注二:
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
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古时的马车与现代汽车之不同,古时与现今街道之差异,均应考虑最合宜的行礼方式.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要注意迎,送的礼节,长者搭车时,我们要送到车站,目送他搭上车再离开.机场送别时,要一直到没有人影了,挥挥手再离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不能不谨慎
学习.
二,故事启蒙
(一)蔡顺拾椹供亲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采桑椹,回家的路上遇到强盗,强盗很纳闷为什麼他为什麼要把桑椹装两篮蔡顺告诉强盗,一边是熟的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另一边是不太熟的留给自己吃.强盗感动他的孝心把他放了,并送些米给蔡顺奉养母亲,但是他并没接受,因为蔡顺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了解物品的来路,以免被别人误会.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於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2.一合酥:
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
怎敢违反」
3.鸡肋:
当曹操正为是否撤兵的问题而困扰时,军中的膳食官送上鸡汤,他见汤中有鸡肋,於是便以「鸡肋」作为夜间军营内的暗号.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鸡肋,吃著没有肉,扔了还有味),正如曹军的处境那样尴尬,进兵则遭蜀将马超拒守,退兵则恐被蜀兵耻笑,留在那裏没有多大意思.杨修由「鸡肋」这个暗号推测曹操有意撤兵.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
(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4)跟学生说明白这样是很不好而且不恭敬他人的行为,学了弟子规就要做出好的榜样及模范,所以看到长辈都要打招呼问好.
※正确,看到老师应该快步向前,在距离老师适当的距离,跟老师问好并鞠躬. 2.正式演练
看完了不对的示范后,请学生出来做对的行为,在路上遇
到师长长辈,要快步向前到适当的距离,鞠躬问好.
每一组出来演练的小朋友,会轮替角色,一次当老师,一
次当学生.
在演练过程中,若看到有学生做不够好的行为,要加以纠
正,也请一旁的学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人做的不够好.
(二)练习送客
请学生出来演出家中客人要离开时的情景:
和客人道再见.
送亲友到楼下或路口,若是远道而来的亲友不熟悉环境,则要送他们上车才行, 目送客人离去.
《弟子规》出则弟第四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在长辈面前应该注意哪些礼貌.
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著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车或火车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
人子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启蒙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裏.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
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餵,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他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