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感谢有你,如果没有你的绵薄之力
....,我们就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B.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舞文弄墨
....,逆袭夺冠。
C.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
D.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果然不孚众望
....,正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⑤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A.⑤①④②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②①③④
3.选出下列书写全部正确
..的一项()
A.洋溢笼统人情事故B.鞠躬端详历历在目
C.丰饶怀恋心无旁鹜D.尊循徘徊因地制宜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都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航海开拓者。
B.《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C.《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参加这次行动的共有八个人:晁盖、宋江、刘唐、阮氏三兄弟、公孙胜、白胜。
D.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5.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
..的一项是
A.喟.叹(kuì)迟疑不决.鄙.薄(bǐ) 拈.轻怕重
B.猝.然(cù) 坦荡如砥.沮.丧(jǔ) 大气磅礴.
C.窒.息(zhì) 入不敷.出褶.皱(zhě) 望眼欲穿.
D.焦灼.(zhuó) 高官厚禄.瞥.见(biē) 鸦鹊.无声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休闲生活水平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的休闲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正从实现国民幸福的关键手段走向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材料二
材料三 2016年1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花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指出要围绕五大幸福产业的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所谓的“五大幸福产业”涵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个领域,构成了休闲产业的主体。
随着国家休闲政策的发布,各地也在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组织休闲节事活动等,民众的辛福感会随之逐年提升。
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近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和“近年国内旅游收人及旅游人数增长情况”图,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四条主要信息。
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我国居民“休闲生活”与民众幸福感的关系!(70字以内)
7.默写。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黄鹤楼》)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浮光跃金,__________。
(《岳阳楼记》)
8.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
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是个“狠角色”,也有人认为林冲“忍”字当头性格懦弱。
请结合两个故事情节说说林冲性格中懦弱和忍让的表现。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结合词的上片,说说这首“壮词”是如何描写“壮景”的?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节选自《论语》)
(乙)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
或如厕,亦必手一编。
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
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
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节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①赀:价格。
②傅:凭借。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__)
(3)涉猎殆遍(______) (4)以揣摩当世之故(______)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堪其忧其真不知马也B.切问而近思泉香而酒洌
C.必挟策以随以其境过清D.则深湛思之客之美我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4.甲、乙两文的读书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①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
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
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
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
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
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
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
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
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
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那么,我们如何能获得清新的空气呢?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健康的空气消毒法:首先是自然通风法。
居室和车内每天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上午9时、下午3时左右,一般要通风10~30分钟。
其次是紫外线照射法。
居室内无人时,可在每个房间(15平米左右)安装一只30瓦的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以上,可以杀没室内空气中90%的病原微生物。
⑥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
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
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本文有删改)
1.专家建议少用空气清新剂原因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2.选文从生活实例写起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什么作用?
4.选文中第⑤段的两种空气消毒法,可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5.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
()
A.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爆炸。
B.空气清新剂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C.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
D.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12.阅读下面小小说,回答问题
刨树(赵文辉)
①细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掉。
小北风刀子一样刮着,卷起一股股雪面堆到墙根处。
男人把脖子缩进了袄领里,真冷呀!男人不由得“踏踏踏”地小跑起来。
②到了家门口,却见两个汉子蹲在他家门口墙角避风,两辆破自行车歪在一边,每辆车上都绑了一张铁铲子。
“刨树的?”男人问他们,他们点点头,身子缩得更小了一些。
男人又问:“没找着活儿?”一个汉子答:“这鬼天气,喊了半天,除了一嘴雪,啥也没有。
”男人瞧他俩冻得脸色乌青,清水鼻涕挂在鼻尖儿下,就有些不忍,对他俩说:“去家里暖和暖和?”两个汉子捂着快要冻僵的手,连说遇上好心人了。
进屋的时候,男人瞅了一眼南墙根那棵榆树,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
③媳妇正在剪纸,见男人领进两个汉子,一脸疑问。
男人赶紧解释:“刨树的,来咱家暖和暖和。
”媳妇点了点头,手里的剪刀仍然“嚓嚓”地响着。
煤球炉早就被男人捅开了,这时蹿出半尺高的火苗。
嚎叫的东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
④过了一个时辰,风一下子住了,只有零星小雪飘着,两个汉子站起身。
“得去寻活儿了。
”一个汉子说。
另一个汉子接话:“这鬼天气,寻也是白寻。
”这时男人又隔着窗子瞅了一眼那棵榆树,望一眼媳妇:“要不,把咱那棵榆树刨了?”
⑤媳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一只花喜鹊,喜鹊眼总剪不好,急得她头上快冒汗了。
听了男人的问话,她连头也没抬,只“啊”了一声。
男人犹豫着,不知这一声“啊”是同意了还是没听清,就又问了一遍。
这次媳妇回答清楚了:“刨吧。
”却又说:“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男人不吭声,好一阵才开了口:“刨吧,这雪天……”媳妇懂了,没再说
啥。
⑥两个汉子听说有活儿干,浑身是劲儿,也不觉得冷了。
他俩对男人说:“刨树还是老规矩,不收钱,树皮归俺,不过晌午得管一顿饭,饭不讲究,孬好都中。
”男人知道他们把树皮铲去是做过春节烧的香,点点头。
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
⑦媳妇也开始做饭。
⑧男人凑过来,问:“啥饭?”
⑨“大米。
”“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
”
⑩男人迟疑了一下,又问:“不割点肉?”
⑪媳妇瞪他一眼:“才吃过两天,割啥肉?”
⑫男人不吭了,出去瞧了一会儿刨树的汉子,进屋凑上去,用肩头扛了一下媳妇的肩头:“割点肉吧?”媳妇忽然明白了,不由得笑了一下,说想割你去割吧。
男人前脚跨出门槛,后脚留在屋里,转过身问:“割几斤?”媳妇说:“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
⑬这棵榆树对两个汉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被放翻了。
吃饭时,两个汉子见碗里稠稠的肉片,对视一下,实感意外。
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
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
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
⑭一个汉子说:“大哥大嫂真是好心人,还专门割了肉,当客待俺呢。
”媳妇赶紧说:“都是你大哥的主意。
”树刨好了,两个汉子推了车要走,男人发现一个汉子没戴手套,不由得嘟囔道:这寒冬腊月的……媳妇笑笑,跑进屋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那个汉子:“把你大哥的手套戴上,要不手会冻烂的。
”汉子接了,也不会说啥客气话,跨上车却瓮声瓮气丢下一句话:“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
”
⑮过了几天,两个汉子果真来了。
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
他们还带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一对新崭崭的小椅子放在了男人和媳妇面前。
小椅子模样很乖,像两个穿了新衣裳,准备过年的娃娃一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表达作用?
3.文章中“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一句一语双关,说说你对其意思的理解。
4.小说第⑦至⑫段中对话描写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你从中读出了“媳妇”是怎样一个人?
5.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过年的柴火
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
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
想到辽阔乡野,被城市拥挤的
身心豁然开朗起来。
②下午的时候,我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
我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
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
你能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
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
”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
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默默看着车窗外飞跑的树,一句话也不说。
我问到时才回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
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
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不错啊。
”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
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唉!”
⑨男人沉重地叹息着,接着讲述。
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了眼泪。
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
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
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
他说,要把星光、月光和花朵包在香包里,有它们陪着,孩子就不寂寞了。
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
看着密密实实的编织,我心里感慨万分——想不出男人是怎样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柔韧的蒲草编织成深藏柔情的精美香包。
⑩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
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
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
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
她发现了我的车,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
男人急切地打开车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
⑪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⑫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
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
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
⑬“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我给爸爸捡了一垛柴火,又给妈妈捡了一垛。
今天我多捡了15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
⑭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⑮“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爸爸给你准备了数数的礼物。
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
妈回家了。
”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
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⑯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欢声笑语地走远了。
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作者:庞滟。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02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段写“我”冒着冷风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突出“我”想到辽阔乡野时身心豁然开朗的感受,与下文艰辛、困苦的乡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
“洗得发白的衣服”写出了男人节约、淳朴的形象“眼睛湿漉漉的”这一细节,表现了男人急于回家的心理。
C.文章写“我”和一对父女之间的故事,全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D.结尾夕阳中的画面,温馨美好,照应上文第⑩段对夕阳的描写,象征了小女孩将和爸爸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分离,令人回味无穷。
2.本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
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我”赠送食品并询问小女孩拾柴原因,感到心疼难受。
3.文中两处写到蒲草香包,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说说文章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语言表述
14.下面是《读者》杂志的“蜜蜂”图标,请说一说该图标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在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题分析】
A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使用对象错误。
B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用错了语境。
D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应改为“不负众望”。
2、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⑤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②中的“起源”“最初”;④中“汉魏以后”“屈原、伍子胥”;③“缅怀先贤、忠君爱国”;①句是总结。
据此,正确的顺序是:⑤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B。
3、B
【解题分析】
A项,人情事故——人情世故;C项,心无旁鹜——心无旁骛;D项,尊循——遵循。
4、C
【解题分析】
C项有误,参与“智取生辰纲”的八个人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5、D
【解题分析】
D:biē→piē、鹊→雀。
故选D。
6、(1)①近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呈逐年增长趋势。
②近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比上年实际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③近年国内旅游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
④近年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2)休闲生活水平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国的休闲产业,正从实现国民幸福的关键手段走向支撑国家
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大幸福产业,构成了休闲产业的主体。
随着国家休闲政策的发布,民众的幸福感会逐年提升。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图表的分析探究。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标题,标题能有效地提供信息。
然后审内容,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原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
通过图表一可以探究到:近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逐年增长。
比上年实际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通过图表二可以探究到:近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此分条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结合材料中“休闲生活水平是衡量民众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的休闲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正从实现国民幸福的关键手段走向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国家休闲政策的发布,各地也在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组织休闲节事活动等,民众的辛福感会随之逐年提升。
”等句子作答即可。
7、(1)芳草萋萋鹦鹉洲(2)札札弄机杼(3)八百里分麾下炙(4)枯藤老树昏鸦(5)静影沉璧【解题分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鹦
鹉”“洲”“杼”“麾”“炙”“藤”“璧”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题目点拨】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 (1)D
(2)示例:①妻子遭到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虽然怒火中烧,还是强忍了下来。
②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闯白虎节堂,惹上官司,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有忍和懦弱的一面。
③发配前休妻,也表现出性格中的懦弱和忍让。
④发配途中,董超、薛霸受高俅指使,对林冲各种折磨(炎热天气中,不顾林冲棒疮发作,逼迫林冲快走。
村中客店,灌醉林冲,烧开水烫伤林冲双脚。
四更早起,让被烫伤双脚的林冲穿新草鞋,使林冲鲜血淋漓,走不动),林冲一再忍受,也是一种懦弱。
【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