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遗址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B.炎帝C.禹D.舜
4.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北京人
6.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
7.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
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
8.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9.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美誉的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10.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现代汉字就起源于:()
A.龟兽文B.甲骨文C.金文D.铭文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B.
C.D.
12.春秋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率先称霸的是()
A.越王勾践B.晋文公C.齐桓公D.楚庄王
13.战国时期,历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除齐、秦、韩、赵、魏、楚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是()
A.燕国B.吴国C.鲁国D.宋国
14.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主张相似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5.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可以互相转化,如好学生可能变成坏学生,而坏学生也可能变成好学生,成语“塞翁之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这体现了下列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16.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1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18.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
19.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

他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
20.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2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2.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秦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其中错误的地方是()
①拿着一串圆形方孔钱上街买东西②用小篆写信给远方的朋友
③在街上因为重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与人发生争执④晚上在家看《史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
24.某同学计划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A.秦始皇陵B.大禹陵C.黄帝陵D.中山陵
25.有一个人如果他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49年,那么他活了多少年?()
A.55年B.54年C.56年D.57年
二、综合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战国时期,主张人“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和自由”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3)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修建了什么工程?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

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

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

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材料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材料四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农民起义领袖是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
(3)根据材料二,说出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立哪几个机构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4) 根据材料三,说出秦始皇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5)秦始皇时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3.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苛政猛于虎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根据材料二,请写出他在教育方面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上的两项主张。

材料三:汉武帝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
孔子的礼制庙宇。

(3)汉武帝时期各地纷纷建孔庙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当今世界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建立孔子学院。

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2014年7月
在福建厦门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开幕会致辞中强调:要面向未来,平等合作,共同推动孔子学院事业发展。

(4)你认为孔子学院存在和发展有何意义?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
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
(2)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
(3)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农民,要想免除徭役和赋税,那么你应该怎么做?
(4)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5)材料三中说“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是指材料二中的哪一改革措施?
湖南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遗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

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属于半坡原始居民,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
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B.炎帝C.禹D.舜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神州轩辕自古传”,轩辕指的是黄帝,是指中国历史从轩辕黄帝开始, ACD三项与轩辕黄帝
不符,炎帝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舜和禹都是黄帝之后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A。

4.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北京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生活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坐落在陕西西安,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
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专题复习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居民及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状况。

6.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B.女娲C.黄帝D.炎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
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历史上传说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的王位,这是实行世袭制的开始,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故答案为B。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答案】C
【解析】西周建国不久,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大规模分封诸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这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考点:西周分封制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

理解周初分封制和作用。

9.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美誉的工程是()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集防洪灌溉为一体,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美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现代汉字就起源于:()
A.龟兽文B.甲骨文C.金文D.铭文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现代汉字就起源于甲骨文,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B.
C.D.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图片B符合题意。

故选B。

12.春秋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率先称霸的是()
A.越王勾践B.晋文公C.齐桓公D.楚庄王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率先称霸,故此题选C。

13.战国时期,历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

除齐、秦、韩、赵、魏、楚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是()
A.燕国B.吴国C.鲁国D.宋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它们和秦、燕国、魏、楚形成战国七雄,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利用方位记忆战国七雄的位置。

14.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主张相似的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主张仁;法家学派主张法制,严刑峻法;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由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专题复习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5.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可以互相转化,如好学生可能变成坏学生,而坏学生也可能变成好学生,成语“塞翁之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这体现了下列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在我国开始占统治地位,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其措施包括奖励军功,即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

从贵族任战士到战士为贵族的变化正是这一措施下阶层的流动,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现代汉字就起源于甲骨文。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

他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A项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0.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答案】B
【解析】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兵力只有10万,而项羽有40万,但
刘邦善于用人,又有关中作为后方,最终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2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定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罢黜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通晓儒学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条件。

选项中D符
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22.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秦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其中错误的地方是()
①拿着一串圆形方孔钱上街买东西②用小篆写信给远方的朋友
③在街上因为重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与人发生争执④晚上在家看《史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司马迁所著。

仔细审查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
耕作免除徭,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史实。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秦孝公支持下开
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
治理。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24.某同学计划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A.秦始皇陵B.大禹陵C.黄帝陵D.中山陵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去黄帝陵,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有一个人如果他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49年,那么他活了多少年?()
A.55年B.54年C.56年D.57年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计算跨公元前后人物的年龄或者历史事件相距的年代,就是把两个年代相加再减一,因此生于公元前6年,死于公元49年,活了6加49减1等于54,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二、综合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战国时期,主张人“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和自由”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
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3)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
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修建了什么工程?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1)庄子
(2)图1:半坡居民图2:干栏式房屋
(3)谁:大禹工程:都江堰
(4)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

(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碳出行,从我做起(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人“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和自由”;(2)依据所学可知,图1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图2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成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美誉;
(4)依据所学可知,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中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
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碳出行,从我做起。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

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
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

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

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

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材料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材料四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农民起义领袖是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
(3)根据材料二,说出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立哪几个机构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