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救国之路》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三课探求救国之路

活动主题一:戊戌变法课时:一课时

课题戊戌变法年级六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屈辱与抗争3:它将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所遭受的屈辱和人民为此而进行的抗争,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意识。

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个学习主题《探索救国之路》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梁启超、谭嗣同等爱国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之路所做的艰苦努力。增强爱国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血泪国耻》和《悲壮的抗争》对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的史实有所了解,尤其两次鸦片战争签下的不平等条约,甲午海战签下的《中日马关条约》和与八国联军签下的《辛丑条约》激起了学生的无限愤慨,中国怎么办法?如何救中国?每个同学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的已学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课前让学生搜集救国之路,既是学生爱国的内驱力,又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要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查阅历史资料,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分析、整理的能力。

4.通过戊戌变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

1.自主查阅历史资料,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分析、整理。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使孩子们了解历史、分析历史。知道中国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之路所做的艰苦努力。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懂得中国的救国道路是无数仁人志士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树立爱国主义理想,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

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调查汇报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1.影像资料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调查,身边取材;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

媒体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图书馆借阅相关资料,或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

3.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与课上汇报交流表等。

2.准备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搜集图片、录像资料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戊戌变法

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再一次以失败告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学生观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课件图片显示),思考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师生交流:《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进程,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国人民更加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爱国人士的反抗。

2.教师引导: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历史。(板书课题:探寻救国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戊戌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为基础,回忆历史激发学生救国之情,为本课学习树立了感情基调。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又是本课学习“戊戌变法”引起的原因,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我学习,我知道”

1.教师引领:要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把握事情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事情的几个方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

2.教师引领:要了解“戊戌变法”我们要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后汇报:“戊戌变法”时间、背景、人物、经过、结果等。

3.小组内根据刚才讨论的方法,交流搜集到的戊戌变法的有关资料。完成表格。(课件展示:前置性调查学习表)

“戊戌变法”前置性调查表

项目内容资料来源

时间

背景及原因

主要人物及

人物相关资料

变法内容

经过

结果

我的体会

4.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在小组内资料进行汇总,填写手中的汇总表格。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汇总表,组长和成员根据小组内成员搜集到的资料精心筛选汇总表格,完成表格的填写。)

5.小组汇报:

预设1:“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变法”。

教师评价:一个戊戌变法的时间,你们就搜集了这样丰富详实的资料,既知道时间也知道为什么称“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原因,真是细心啊!

预设2:我们小组搜集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