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社会价值量化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馆社会价值量化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海量信息的产生。
为了方便查询和检索利用,
社会适时地产生了各种信息服务机构。
然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中,作为公
共服务机构的档案馆却一直备受争议,这种现象主要归咎于档案馆的社会定位、
服务方式及其发挥效用的形式比较特殊:无论是公共档案馆,还是其他形态的档
案机构,从创建伊始就无法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产出效益进行量化,而其间接价
值更是无人问津。
关键词:档案馆;社会价值量化评估;可行性分析
引言
一个单位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并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在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各
种新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为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由于档案管理在单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要从多方面、多角
度考虑问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为单位实现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1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工作交替造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各部门在发展的同时,与档案有关的资料日益增多,各部门的
管理者也渐渐意识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尽管有着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工作经历,但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也很突出,即: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已被定型,难以更
好地进行有效的创新;而80后、90后人员拥有强大的信息技术背景,他们更倾
向于更高层次的管理职位,而缺乏相关的工作经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工
作人员还处于比较保守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我国的档案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1.2对档案数据价值挖掘不足
档案数据价值意识不高。
档案机构等单位保存了大量、丰富的档案数据资源,但对档案中的数据缺乏价值意识,受以往“重收藏、轻利用”理念的影响,习惯
被动地去利用开发档案,只有部分档案数据利用频繁,浪费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数据,满足不了精准化、个性化的档案需求。
缺少信息技术支撑档案数据挖掘。
尽
管现有许多档案机构进行数据开发,但数据开发使用模式简单,主要是粗浅的编
研材料和建立简单的检索框架,档案数据的价值挖掘、关联分析的治理技术等信
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档案数据的隐藏价值没有被充分发现,所蕴含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体现。
1.3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有些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未能发现自我价值,对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产生排斥情绪,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对工作失去热情,未能结合时代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
素养。
此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思维僵化,
与创新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不符。
例如,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
背景下,很多革命纪念馆都构建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
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信息化管理
系统的操作技巧,并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2新时期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2.1全面融入企业科研生产流程,打通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壁垒
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档案工作的流程发生了结构性的
变化,从“收、管、用”串行管理模式转变为“收、管、用”同一时空并发的并
行管理模式。
这一转变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企业档案管
理工作应借此机会,全面融入企业的科研生产流程,从后端单纯的保管服务走向
全流程的监管与服务。
“前端介入”,即档案部门通过系统设置、标准规范、制
度保障等手段在信息产生之前就介入信息产生的流程,确保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
据的统一性、唯一性、准确性;档案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把归档的要求预设在信息系统中,自动实现对归档数据齐套性检测和元数据管理,确保流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档案管理系统与各应用系统通过接口对接,实现各应用系统数据的自动归集和有效管控。
也就是说,在现代企业的档案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放在对传统纸质文件的整理上,而是要放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档案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流转与归集以及归档数据安全存储与有效利用上。
2.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高效、顺利、稳定地开展,都必须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支撑,同时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动态优化、完善和调整,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为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方向,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以纪念馆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在实际工作中,对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划分不清晰,归档流程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升,革命纪念馆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其社会影响力在持续增强,这对档案管理和单位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明确了革命纪念馆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丰富青少年精神世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下,革命纪念馆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也在持续变化,以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单位发展的要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或新增管理规章制度才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求。
2.3引入数据处理技术
在大数据生命周期方面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档案数据预处理,将收集到的档案数据进行清洗、规范化、一致性等技术处理,使档案数据有序、统一,这一步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分析、利用打下基础。
一方面,数据处理技术可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不仅降低节约成本,还能有效地提高档案数据的处理速度。
例如,浙江省档案馆使用科大讯飞的技术处理声像档案,实现自动编目和著录,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档案数据的质量。
例如成
都市档案馆对于不能全文检索的档案数据资源,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进
行分析提取,不仅提升档案数据质量也方便后续的发掘利用;又例如在组织档案
数据时,可以使用数据仓库ETL工具即时删除无效的档案数据,把有效的档案数
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从而提高了档案数据的质量。
现依托于大数据的新的信息数
据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档案大数据,档案数据作为更有价值、数量级别大的数据,引入新的数据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
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现阶段,很多单位的
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档案收集不全面、归类不合理,档案保管方法不科学,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档案管理方式单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为此,单位领导要意识到档案管理工
作的重要性,根据具体问题,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
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J].电子政务,2021.
[2]刘越男.数据治理: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新视角和新职能[J].档案学研究,2020(05):50-57.
[3]杨晶晶.设计企业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研究[J].北京档案,2020(2):
26-28.
[4]杨茜茜.概念、内容与定位:我国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的理论坐标[J].档案
学研究,2021(06):28-34.
[5]常大伟,潘娜.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的结构体系与建设路径[J].浙江档
案,2020(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