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一、词汇积累绥靖阴遏锐不可当编算疟子寒噤仄歪张皇失措箱箧荡然无存肃穆荒谬絮说辟头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狼藉簌簌惨淡勾留蹒跚颓唐琐屑交卸典质赋闲颓唐琐屑情郁于中触目伤怀凹凼尴尬烦躁塌败滞笨惶恐荒僻取缔骷髅愧怍闯码头克扣接济唏嘘噩耗呵斥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连声诺诺匀称惟妙惟肖巧妙绝伦推崇驻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轩榭嶙峋丘壑镂空蔷薇重峦叠嶂额枋藻井殿试金銮殿伧俗纳凉帷幕缓冲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繁衍胚胎蟾蜍脊椎相安无事遗骸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失衡藩篱监控归咎在动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幻觉吟咏绮丽殷红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二、课文理解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2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消息),这篇新闻气势磅礴,记叙了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冒着炮火,奋勇前进,直取对岸的景象,让读者了解了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也是一则新闻(消息),这篇新闻写得儒雅广博,特别是背景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了南阳为古今兵家的必争之地,是个战略要地。
2、《芦花荡》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被誉为“四杆铁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记事》。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围绕孙犁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人们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本文是“白洋淀。
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具有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他还过于自信自尊。
3、《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文章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描写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 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
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的作家雨果。
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这 3 封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遣责了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的同情。
5、《亲爱的爸爸妈妈》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作,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顺序,记叙以作者参加追悼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阿长是鲁迅儿时保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叙写了家中女工(保姆)长妈妈与自己儿时的一些往事、趣事,重点写了长妈妈为自己买到渴慕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能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和对类似长妈妈的劳动妇女命运的关切之情。
本文的语言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和庄重。
7、《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这篇散文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本文的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
8、《台阶》的作者李森祥,小说以“台阶”
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而拼命苦干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4 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也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紧韧不拔的毅力;他有传统农民的谦卑。
9、《老王》的作者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他的丈夫是写小说《围城》的学者、作家钱钟书。
这篇纪事散文以作者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及其善良厚道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问题,也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人道主义精神。
语言朴素简洁。
10、《信客》的作者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重要作品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本文选自《秋雨散文》。
全文围绕一个“信”字展开,揭示了信客所要具备的特殊品质和素养,并通过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形象,赞美了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等优秀品格,说明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重和爱戴这个道理。
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典雅,警僻而畅达。
1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作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芦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从而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12、《桥之美》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桥之美”就是桥的美好。
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哪里的景物,去感受这些景物焕发出的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13、《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情——谈苏州园林》,本文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14、《故宫博物院》的作者黄传惕,原来是一篇广播稿。
文章按照空间顺序,依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端,依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
15、《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利用。
16、《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著名的气7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当于该诗的序。
全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找桃花源的情形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
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征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品质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本文不是一篇借物咏志风世的散文。
23、《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文章采用“总—分—总”
的结构形式,运用说明和描写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8 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
本文描绘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蓝图,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神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5、《杜甫诗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岳》是一首古体诗,以“望”入题,赞叹泰山,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抒发了雄心斗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联和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颈联和尾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深沉真挚,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叙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空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9 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7、《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把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
作者正是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黄州期间。
文章仅84 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
28、《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宋代的周密。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以“观”上,全文的四段分别从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个方面表现了钱塘海潮的壮美景观。
在写法上,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结合,下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想结合。
29、《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中,看似不着痕迹,但其心态可窥见一斑。
这就是在文中作者通过记叙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到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幽远脱欲的闲情雅致。
在写法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巧用白描,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
30、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流露了作者对田12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恶货物弃于地上的现象去收贮,而不一定要自己收藏。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兴风作乱,家家户户不必关大门了。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并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也不仅仅把自己的儿子当儿子。
(1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晚年得到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得到抚育。
(1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处,远眺群山,会觉得它们都变小了。
(1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船都被阻绝了。
(1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
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1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13 (1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20)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
(2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4)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白银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江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25)如履平地:就好像踏在平地上活动一样。
(26)黄烟四起: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
(27)略不相睹: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28)随波而逝:随着江流飘荡逐渐消失。
(29)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有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3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还能遇到像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3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四、诗文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14 问津。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环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陋室铭》中,点明题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说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9、《爱莲说》中,描写莲花优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4、《望岳》中成为千古传诵的惊人之语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 《答谢中书书》中由描写静景转入描写动景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0、《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观潮》中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3、《观潮》中表现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4、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名句“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5、《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成“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附:文体及写作知识。
1、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16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时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记叙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
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从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而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主叙文就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体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因此,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它的写法,如人称、顺序、线索以及选材和剪裁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
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也经常运用,议论的作用是: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
抒情是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说明文(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17 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举例子(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打比方(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列数字(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列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
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
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
18 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