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2013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我已感受到随名家之笔神游名胜的美妙:随谢大光,我好似听到了鼎湖山小溪r du men的流淌声;随柯蓝,我仿佛看到了某某旭日pen b d而出的壮观;随杨朔,那被鱼鹰激起的漓江涟漪又似乎在我的心湖里漾开。
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
B.说起某某,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某某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某某归来不看岳。
’‘
C.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
等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D.学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点
私利,就忍心破坏它呢?
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B.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邻居,由于产生了一点小误会,那天放学后便分道扬镳....,从不同的路线回家了。
几天过去,误会解除了,他们又和好如初。
C.这里的溶洞非常美丽,而且出人意料。
令游客们叹为观止...。
登峰造极、力攀某某政坛最顶峰、抢攻大位之势,是某某党派中的强势人物。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1分。
)
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③登斯楼也,如此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桃花源记》中,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世外桃源中老人小孩的和谐幸福。
⑤《某某楼记》中,读“,"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仁人那不变的开阔的心胸。
活动。
(6分)
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复原主金眼彪施恩。
谁教你强夺他的?〃
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 〔人名〕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依然在实践着他说的“我的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这一情节表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品质。
〔4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研究气象与物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以与学习与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学校最近进展了一次这方面的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活动一:古诗探奇】阅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探究诗中所描绘的山区物候现象与我们平原地区有什么差异,并简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因素。
(2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活动二:合理安排】星期五傍晚放学时,小明看到彩霞满天,兴奋不已。
他打算赶紧回家先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然后星期六一大早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出门做一次一日游。
小明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因为他懂得谚语“,〃中所蕴含的天气知识。
(2分)
【活动三:帮助同学】班上有好几个同学在默写古诗词时“燕〃“雁〃不分,常常犯低级错误,痛失“爱
分〃。
请你用物候学的知识,把“燕'’“雁'‘区别开来,并各举一个例句,帮助他提高默写的正确率,好吗?(4分)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诗词赏析〔6分〕
7、赏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按要求答题。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2分〕
〔2〕请赏析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
〔2分〕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明朝X基写的文言短文《芮伯献马贾祸》,完成第8-11题。
〔14分〕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如此将哓①于王,王必信
之。
是贾②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 ③果使求焉,弗得,遂谮 ④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 ⑥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哓〔xi co ]:嚷叫。
②贾:“买"的意思,在此引申作招致。
贾祸,招致灾祸。
③荣夷公:周厉 王的宠臣。
④谮:诬陷,中伤。
指恶意诬陷伤害。
⑥渎:渎通“黩〃,贪污。
&根据要求,完成如下两小题。
例句: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
〔1〕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11.
故事的结尾芮伯被逐,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三〕阅读说明文《低碳经济》 〔有删改〕,完成11 —13题。
(10分)
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根底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
欧美兴旺国家大 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开展模式,着力开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 等政策进展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此举对于正处 在高速开展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② 面对这样的挑战,开展低碳技术成为必然,但是, “低碳经济"的技术手段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
外对低碳经济的深入研究还不够。
显然,如何开展低碳经济,获取低碳技术,对中国来说,也只能是小马 过河,靠摸索来寻求适合自身开展的模式。
但是有一条主线是一定的,那就是坚决不移地开发和利用可再 生能源,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③ 在可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当中,太阳能以不受季节 限制、没有区域局限性、经济环保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传统能源的最优替代者。
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太阳能 资源,而且开发空间极大,为太阳能利用和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
据调查,中国太阳能保有量占整个世界
的76%,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生产量是欧洲的
2倍,北美的4倍,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 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并仍在以每年20% -30 %的速度递增。
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会得到普与和推广,为开展“低碳经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太阳能行业的精英 企业也在为这一目标的达成做着不懈努力。
④ 目前尽管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但中国正在迎接一场清洁能源的革命。
国际非赢利机构 气候组织在8月1日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的报告。
报告中提到,在政策激励等因素的作用 下,中国开始踏上低碳经济开展之路,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提 供者,并且正在创造绿色工作机会和开展关键低碳技术等方
〔1〕解释如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 王欲无厌〔 ② 是贾祸也〔 ③卒献之〔 ④遂谮诸王〔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一样的一项〔
〔2分〕 A.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 B .如此弛然而卧 C .而乐亦无穷也 D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用
“ / 〃〔2分〕
面赶超很多兴旺国家。
⑤ 笔者认为在中国低碳技术的开展上主要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太阳能领域,我国无论是在太阳能的利用 上还是在太阳能技术开展速度方面,都在赶超世界强国,并且太阳能本钱目前来说是最低的。
太阳能作为 “低碳经济〃开展中最优质的能源,其利用技术的开展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的前进步伐。
12、根据文本,请你给“低碳经济"下个定义。
(3分)
13、简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14 、“我国无论
是在太阳能的利用上还是在太阳能技术开展速度方面,都在赶超世界强国,并且太阳能本钱目前来说 曰曰. 是最 低的〃 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4分)
〔四〕阅读议论文《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完成第15-17题。
〔10分〕
① 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兴旺国家 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
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 找到美国一家。
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某某小姐》,可以考虑出版。
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品的名字改掉。
②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 的问题。
③ 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 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至U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
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 有收获。
那天论坛完毕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 这次交流的完毕。
④ 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
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 们的了解要多得多。
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 兴形成的优越感。
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 交流的障碍。
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
这样的现实, 并非一日形成。
⑤ 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 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
国际社会对中国开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 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
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 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一样,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 不同。
⑥ 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
处在经济飞速开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 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
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
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 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
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
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
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经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
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
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这一观点的?〔3分〕
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分〕
17.结合文意,正确理解“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的含义。
〔4分〕
〔五〕、阅读散文《向一棵树鞠躬》,完成18―― 21题。
〔20分〕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如此地排列在一起,好似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
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某某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
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消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一一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无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给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局部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表示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
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
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8.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6分)
19•如下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 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20.文章写榆树,却花了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1•文章第④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消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对这种观点, 你是否认同?请联系有关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三、作文〔60分〕
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
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
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以“给自己一份好心情〃或“给
别人一份好心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书写要求工整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4、文中假如需出现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4分)柔曼喷薄
2.(2 分)C
3.(2 分)B
4.(8分)①羌笛何须怨杨柳;②急湍甚箭,猛浪假如奔;③忧谗畏讥;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活动。
(6分)
〔1〕〔2分〕施耐庵,《水浒传》。
〔2〕保尔在病榻上进展文学创作〔2分〕,表现了保尔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2分〕。
6.(8分)【活动一】(3分)①诗句写出了平原地区的桃花已谢了,但山上的桃花才盛开的情景,道出了山
地物候与平原物候的差异。
〔2分〕②原因: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高低〔垂直〕差异。
〔1分〕【活动二】(1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活动三】(4分)“燕'’和“雁'’都是候鸟,随气候
的变更而迁徙。
春天,小燕子往北飞,故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描写早春景象的诗句;秋天,大雁往南飞,故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
7、〔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
〔2〕运用了衬托〔或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以林莺巢燕之“静"反衬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①满足;②这,这样;③最终,终于;④。
〔2〕C〔例句中的“而"是顺接连词,A、D中“而"
是转接连词,B中为修饰连词。
〕
9•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
10.〔1〕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2〕况且大丈夫〔好汉〕
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1 •我认为芮伯被逐是咎由自取。
因为芮季已经告诉他周厉王是个贪得无厌、听信谗言、良莠不分的昏君,而芮伯却依然献马取宠、行贿送礼,诱导厉王之贪欲,可见他也是一个卑劣的小人。
【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
芮季劝阻说:“不
如舍弃这主意。
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
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
你没有东西来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
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厉王那进谗言说:
“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
‘’。
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
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12、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能效为根底,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加以调整、创新的经济开展模式。
13、本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拟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太阳能资源,而且开发空间极大,为太阳能利用和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
14.不能删去〔1分〕,“目前来说〃起修饰限制的作用〔1分〕,如果删去,如此表示太阳能本钱永远是最
低〔1分〕,但随着科技的开展,有可能会出现本钱更低的能源,删去如此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1分〕。
15.①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
②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③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
〔每点1分〕
16.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举铁凝没有一味迎合西方学者的偏见,而是鲜明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坦诚交流赢得对方尊重的事实论据〔1分〕,具体很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
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这一观点〔1分〕。
17.那些创作态度花哨,用迎合某些人喜欢的心态去创作,不能潜入到时代深部的中国作家,创造出的作
品,质量一定不高;〔2分〕而潜心创作,踏实地潜入到时代的深部,创作出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其作品一定很优秀。
〔2分〕
18•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6分,三个要点各2分。
意思符
合即可)
19•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4分,
各2分。
意思根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弓|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赞颂了面对逆境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每点2分)
21 •参考答案:认同〔1分〕,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2分〕,如X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一生不可能再站立起
来,只能与轮椅为伴,于是在轮椅上她顽强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她学会了四门外语,翻译了16万字
的外国著作,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3分〕。
不认同〔1分〕,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2分〕如贝多芬小时候家贫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又不幸失去了听觉,在这种境遇下,他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别人认为他不可能再涉猎音乐的事业,可他在乐曲创作事业上,生命之火却越烧越旺〔3分〕。
(要求观点明确,
理由妥帖,生活实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