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指导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1)B (2)D (3)A
例3 (福建卷)图3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 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 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 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 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 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8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 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例2 (海南卷)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3)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 并提出防御措施。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 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3、散点图
(1)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金字塔图
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条形图 类型:①扩张型: 下宽上窄
②静止型: 像清真寺 ③收缩型: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判读步骤: 与柱状图的判读方法相似。此处主要着眼 于金字塔的形态判读。
(上海卷)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 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 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4、网格图
以网格代表区域。 网格中的数字代表某地理要素特征。 可能会叠加地形、河流等地理要素。 判读步骤:
①读出方格中数字的地理含义; ②关注不同时期网格图中数字的变化; ③有时还要注意网格的实际距离和面积大 小。
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
答(1)~(3)题。
7A 6 5
迁入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迁出率=地区迁入人口/地区总人口×100%
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迁出率(%)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 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用散布的点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地理散点图多用来描述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 判读步骤:
①过某点做水平线,读出y轴上的数值; ②过某点做垂线,读出x轴上的数值; ③比较不同点(可能代表某区域或某时间)x、 y值的差异,归纳总结x、y值的分布特征,或 由此判断不同点所代表的区域或时间。
例1 (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 (2)题。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例2 (福建卷)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
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
降雹的天数,图27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
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雹日(天)
9
8
7
(1)指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冰雹发生最多
6 5
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4 3
例1 (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 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
题。
(1)1995~2009年,该省 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
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例2 (福建卷)下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 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 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 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 措施。
2、曲(折)线图
用线条的升降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判读步骤:
①明确横坐标的内容属性(时空等); ②分析曲(折)线的形态:递减段表示纵 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 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斜率大的表示变化幅 度大,斜率小的则表示变化幅度小; ③归纳总结曲(折)线所代表的地理数据 的时空变化特点。
4
3 2
1 B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迁入率(%)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 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例 (安徽卷)图35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 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 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①确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 ②利用图例和注记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③综合判断,根据题意,系统分析
例1(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0 100 200 km
轮台 库尔勒
N
库车
阿克苏
喀什 塔克 拉 玛 干 沙 漠
和田
塔中 民丰
图例 城镇
河、湖 沙漠 绿洲 油田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 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统计图
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而成 素材来源较为便利 种类多样
1、柱状图
以长条形来表示地理数据的分布 判读步骤:
①明确横坐标的内容属性(时空、类别); ②注意长条形的类别和长度差异; ③归纳总结长条形所代表的地理数据的时 空变化特点。
例1(四川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 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 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 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答案: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 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 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 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 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 务范围依次减小。
例1 (江苏卷)图40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41为 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 ▲ 、 ▲ 、 ▲ ,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 ▲ 。(5分)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 ▲ 。 (3分)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 (2分)
(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例2 (江苏卷)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面沉降面积(km2) 4000 3000 2000
1986 年 1991 年 2002 年
1000
0 20-60
60-100
图 21
>100 沉降深度(cm)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
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高考地理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指导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地理图表题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综合图表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角。 图表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无图(表)不成题,一图(表)带多题。
一、平面图
仍是地理高考的重点。 选择题的要素单一,综合题的要素丰富。 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下降。 判读步骤: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5、雷达图
有多条坐标轴 用来比较若干数据系列的总体水平 判读步骤:
①雷达图可能有多个坐标轴,读出每个坐 标轴代表的内容; ②不同坐标轴的交点即为坐标的原点,距 离原点越远,数值越大; ③归纳总结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 (1)大峡谷身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 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 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 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 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 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加剧, 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 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 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图中数据为相对量(比例) 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总和必定是100% 三边代表三个要素,三个顶点为三个原点 判读步骤:
①明确每个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要素; ②过某点分别作平行于和原点相交的另一 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交点并读出数据; ③检验所得数据是否正确。
例:(江苏卷)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 构图。据此回答(1)题。
B.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C.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D.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2)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B.农矿产品产量下降
C.基础设施投资扩大
D.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6、三角坐标图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 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 以上
8235万
8042万
0.51% 27%
40% 0.23%
2000年 常住人口数
2010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口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 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
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例2 (重庆卷)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