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专题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伯诺德夫人知道,①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里的秘密就会_______(显露__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宣告结束。

她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她轻轻把蜡烛吹灭。

轻松的心情没有_______(持续连续)多久。

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儿子杰克伸手端起烛台:“天真冷,我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中尉一下夺回烛台:“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②孩子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③烛光摇着,发出_______(微弱__细微)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④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找出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词句赏析,判断对错。

①句①中两个“秘密”的意思是相同的。

②句②中“厄运”是指法国要打败仗。

③句③属于环境描写,烘托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④句④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伯诺德夫人紧张、憎恨的心情和德军的凶恶。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灭蜡烛。

大儿子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母子三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解析:(1)暴露;持续;微弱
(2)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3)借口抱柴;端起烛台;推说睡觉;拿走烛台
(4)镇定、勇敢、机智。

【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显露微微的露出,而暴露是露出很多。

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

连续:一次性完成的。

微弱:又小又弱;指优势不大(形容人的外表,体态为主)。

细微:十分精确的,精密计量的,敏锐分析的;细小隐微;卑贱。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句①中两个“秘密”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第一个“秘密”是情报在蜡烛里;第二个“秘密”是情报的内容。

②句②中“厄运”是指孩子明白德军一旦发现藏在蜡烛里的秘密情报,一家三口就会结束生命,情报站也会遭到破坏。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暴露;持续;微弱;
(2)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3)借口抱柴、端起烛台、推说睡觉、拿走烛台;
(4)镇定、勇敢、机智。

【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2.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タ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遐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2)画“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短文是按的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 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3.小阅读
风景谈(节选)
茅盾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

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

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

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

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

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

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

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

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

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

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
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

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①A.姿势 B.姿态
体育老师耐心纠正同学们做操的________。

同学们斗志昂扬,准备以全新的________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②A.强烈 B.剧烈
他扭伤了脚,感到一阵阵________疼痛。

________的光束可能引起烧伤。

(2)隙: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3)文中描写的茶社里的桌面、几案、凳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是什么?
解析:(1)①A;B;②B;A
(2)阝;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的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解析】【分析】(1)先理解词语,A.姿势:身姿架势。

B.姿态:呈现的样子;风格;气度。

结合语境分析“做操的”应与“姿势”搭配恰当,“全新的”应与“姿态”搭配恰当。

(2)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隙:共12画,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阝,再查10画。

(3)此题答案由第2自然段可知: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

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这句话运用疑问的表达方式,“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态度是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回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故答案为:(1)①A、B、②B、A
(2)阝、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的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点评】(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我写过的问句有:疑问、设问、反问,解答时要结合句子分析判断。

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阅读
电子“五官”
人们常说:狗的鼻子最灵。

⑴可是科学家制造的电子鼻比狗的鼻子还灵。

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夹在包裹中的爆炸物的气味,防止意外的发生;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大麻、海洛因等毒品的气味,不管毒品贩子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别想从电子鼻下蒙混过关。

这些电子鼻在车站、机场、码头认真地履行着职责,也有人称它们为电子狗。

还有一种电子鼻是专为诊断疾病而设计的。

健康的人呼出的气体是清新无味的,患病的人呼出的气体则带有各种不同的气味。

科学家和医生合作,将各类病人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汇编成图,病人只要对着电子鼻吹一口气,电子鼻根据气味,马上就能判断出病人体内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这样就省去了不少检查、化验带来的麻烦。

这种电子鼻也可称作电子医生呢!
电子舌则是一种专门用来品尝味道的电子装置,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

在食品厂里,它能检验配料添加得是否合理,还可品尝出食品的新鲜程度;在污水处理厂,它负责化验处理后的水是否达到标准。

有些东西,我们人的舌头还真不敢尝呢!
你知道声呐吗?声呐是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技术。

也就是说,用“听”的方法来确定要找的东西在什么地方,离自己有多远。

电子耳发出声音信号或者声呐脉冲,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就能知道水中哪儿有潜艇,哪儿有水雷,等等。

最先进的声呐系统甚至能探测到埋藏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的炸弹或别的东西。

⑵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就是用声呐“听”到而发现的。

⑶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的情况和地球内部发生的事情。

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

(有删改)(1)写出文中的“电子‘五官’”的作用。

电子鼻:________
电子舌:________
电子耳:________
电子眼:________
(2)依次给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解析:(1)嗅出危险物品的气味和诊断疾病品尝味道;分辨味道;进行定位和测距;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
(2)B;D;A
(3)有了电子"五官”,我们人类真的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了。

科技的发展太迅速了,则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1、嗅出危险物品的气味和诊断疾病品尝味道2、分辨味道3、进行定位和测距4、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2)B、D、A(3)有了电子"五官”,我们人类真的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了。

科技的发展太迅速了,则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课外阅读。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所谓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都不能看见它!拿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子、高层建筑……
当你早晨一觉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人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又重又厚的电视机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你使用的计算机已经精确到原子水平,因为样机的电
路、存储器等都是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

当然,机器人也是纳米级的;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神乖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似将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当这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1)围绕以下内容,提取信息,制作读书卡片。

①纳米:________
②纳米技术:________
③纳米机器人: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在文中找出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又是“神奇的”内容。

(4)纳米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想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有人说这毕竟是想象,不是现实,那这种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在科学探索中想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

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解析】【分析】(1)、(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回答时能结合问题的主旨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2、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3、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

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点评】(1)、(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的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一个男子倾尽全身之力把她顶上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

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

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

董颖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

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

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

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1)“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________的情况。

(2)第一段中的加点的“居然”表示________ 。

用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

作者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是什么?
解析:(1)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3)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解析】【分析】(1)把“筏子”比作“秋千”是比喻,写出了当时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的情况。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同第二题的第二空。

故答案为:(1)1、比喻 2、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1、出乎意料 2、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3、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