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本视野与易堂九子—以《易堂十三子文选》与《易堂九子文钞》为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全书总 目》 “ 云: 文彩字治文 , 宁都人。是编冠 以 《 指略》 十六条、 先儒论》 《 二十一条、 四十二篇亡 书 《
物。《 宁都直隶州志》 1《 卷 1 风俗志 ・ 宁都 州》
列举易堂门人 中能恪守师法, 不失渊源者, 没有 提 到 梁份 , 又不 知 出于怎样 的尺度 。 ] ’ 却 [( 这种对易堂后学界定 的尺度 , 正是 《 易堂 十三
其 中最有 作 为 、 堪称 易 堂 “ 劲 ” 梁份 , 后 的
却 已不便仅 用 了“易 堂 门人 ” 名 目指 称 。 时 这
《 易堂十三子文选》 的选文也 比较精到 , 十三人
共选文 17 , 0 篇 排列顺序与选文篇数依次为 : 杨文彩 5 , 篇 李腾蛟 4 , 篇 彭士望 4篇 , 邱维屏 8 , 篇 林时益
子 文选》 十 三子 ” 之“ 概念 未 能得 到 普 遍认 可 的原 因
之一 。
目》 次《 、 汲冢周书篇 名》 。其 馀卷次 , 一如蔡《 。 传》
文彩崇信古文 , 其注或 如策论 , 或如语 录, 或如 时文 批语 , 无复先儒诂经之体 。前有其 门人魏禧 《 , 序》
二、 彭玉雯及其《 易堂九子文钞》 《 易堂九子文钞》 易堂 九子 ” 由“ 之一彭士望 的 裔孙彭玉雯选辑 , 有道光十七年 (87 刊本 , 13 ) 民国 十 四年 印本 。该集 共 十 九 卷 , 收文 24篇 。包 括 彭 3 士望《 彭躬庵 文钞》 六卷 ,5篇 ; 6 邱维 屏《 邱邦士文 钞》 二卷 , 2 4篇 ; 魏际瑞《 魏伯 子文钞》 一卷 ,4篇 ; 1 魏禧《 魏叔子文钞》 五卷 , 9 6篇 ; 魏礼《 魏季子文钞》 卷, 篇; 2 0 李腾蛟 《 李咸斋文钞》 一卷 , 4篇; 林时 益《 林确斋文钞》 一卷 , 篇 ; 1 彭任《 中叔文钞》 彭 一
的关 系云 :
这一提法 的, 他们 多 自称“ 易堂诸 子” 除前面提到 , 的 九人外 , 人易 堂诸 子的还 有他 们 的门人 子 弟 , 归 如 梁份 ( 质人 ) 王源 ( 、 昆绳 ) 魏世杰 ( 士 ) 魏世傲 、 兴 、
( 昭士) 魏世俨 ( 、 敬士 ) 以及吴正名 、 , 任安世 、 任瑞

易 堂诸人 自己 的文 集 中 是 很 少 有 “ 堂 九 子 ” 易
“ 与《 易” 周易》 的关 系 , 而是直接把 “ 的含义解 易” 释为 “ 不易 ” “ 易 ” 即从人 格 气 节 的 “ 易 ” 为 、变 , 不 与
文著述的“ 变易 ” 阐释“ 来 易堂” 之含义 , 见解独特而 深刻 , 令人 警 醒 。但 他 接着 又论及 “ 堂 ” 《 易 》 易 与 周
节, 确乎不拔 , 不易” 义也 。然人各有集 , 则“ 之 成一 家之 言, 不肯 剿 袭 雷 同, 变 易” 义 则“ 之
也 。 ( 首 [】卷 )
关于“ 易堂” 得名 , 彭士望《 翠微 峰易堂记》 : 说
“ 丙戌 冬 , 闽及 赣郡 继 陷 , 子 毕 聚 , 决 隐 计 。 丁 诸 始 亥 , 坐读 史 , 笔记论 列 , 合 为 间而课 古 文辞 , 抽古 人疑
势比人更有力量 , 或许应 当 , 说 是那个严酷的时
代 , 经世 致 用 的 风 气 , 就 了梁 份 这 样 的 人 与 造
1 , 篇 魏际瑞 1 , 4篇 曾灿 4篇 , 魏禧 4 2篇 , 彭任 2 , 篇 魏礼 1 篇 , l 魏世杰 3篇、 魏世傲 7 、 篇 魏世俨 2篇 。 杨文彩是三魏的老师, 书绎》 其《 一书尤有特色 , 四 《
选》 他 的“ , 易堂十三子” 是在易堂九子的基础上加 , 上 三魏 的 老 师 杨 文 彩 以 及 “ 三 魏 ” 世 杰 、 世 小 魏 魏 傲、 魏世俨。其《 易堂十三子文选序》 易堂” 对“ 之含 义 作 了精 当论 述 : “ 有“ 易” 义, “ 易” 不 之 有 变易” 义。十 之
关键词 : 易堂九子; 易堂十三子文选 ; 易堂九子 文钞 中 图分类号 : 0 .2 1 7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83 (0 9 0 0 4 10 3 2 20 )5— 00—0 5
易堂 九 子 是 指 明末 清 初 以魏 禧 为 首 的 九 位 文 士 , 括魏 祥 ( 更 名 际瑞 ) 魏 禧 、 礼 三 兄 弟 , 包 后 、 魏 宁

推尊甚至。文彩《 序》 自 亦谓 : 门人 魏叔子共处一 与
室, 相与扬榷 , 正谬难繁。义有未尽 , 复著为论 , 以补 所未逮。是书 之成 , 功 为多。 [ (十 其 ”4 卷 四 五篇 选文 ]
中有《< 杨子书绎 >自序》 与彭躬庵林确斋书》 与 《 《
魏髯公书》 三篇与易堂密切相关 , 可见编者之用心。 魏禧的选文也能突出其独特之处 , 宋荦认 为魏禧 的
20 0 9年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a n n N r lUnv ri o r lo n a oma iest n y
N 5 o.
第 五 期

Oc . 00 t2 9
文学研究 ・
选本 视 野 与 易 宣九 子
以《 易堂十三子文选》 易堂九子文钞》 中・ 与《 为 心
《 地狱论》 为儒者所不道 , 其编选《 国朝三家文钞》 时 未选魏禧的《 地狱论》 。魏禧的名篇《 大铁椎传》 因 ,
为其小说笔法 , 在清代诸 多选本 中均未入选 , 地 而《
卷, ; 6篇 曾灿《 曾青藜文钞》 一卷 , 4篇。前有潘世
狱论》 系列 与《 大铁椎 传》 都人选 《 堂 十三子 文 易 选》 这体现编者的独特眼光 。 ,
堂九子” 相对“ 易堂诸子” 的说法更加普遍 , 已经成
为 一个 固定 称 呼 , 以易 堂 十 三 子 之 说 没 能 在 学 界 所
名也。夫《 上 经首“ 易》 乾坤” 次以“ , 而 屯” 下 经首 “ 咸恒 ” 次 以 “ ”, 陷 险 退避 之 象 , 而 遁 皆 诸
子适 丁其 际 , 郊 于 野 , 获 同人 之 占, 于 律 以相 应 相 求 , 非正 义立 而德 不孤 哉 ! 誊 J 讵 儿 百 明朝 灭 亡 后 , 堂 九 子 隐 居 宁 都 翠 微 峰 , 易 读
作者简介 : 武海军 (9 4 , , 17 一)男 江西宁都人 , 赣南 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 院教师 , 文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文学 。
第5 期
武海军
选本视野与易堂九子—— 以《 易堂十三子文选》 易堂九子文钞》 与《 为中心
4 1

其 处 乐道 不置 , 以搜 罗各 集读之 , 以知 堂之 所 愈
等人 。到后来 , 人们也是时而称之谓 “ 易堂九子 ” , 时而称之谓“ 易堂诸子” 两种说法并存 。清人 王泉 ,
文章与气运相终始 , 显晦不与。彼 E月、 1 星 辰、 风雨、 露雷、 霜雪, 天之 文章也 。山川草木 , 飞走动潜 , 以迄化化生生, 地之文章也。人惟得 天地正气以生, 其扶舆清淑, 酝酿涵蓄所积发之 于言 , 皆为有物 , 信足以合其德合其明合其序合 其 吉凶。是 十 三 子 者 , 易堂其 谁 与 归? 余 自 微
应 相 求” “ 义立 而德 不 孤 ” 可 谓 知人 论 世 。王 泉 、正 , 之对 “ 易堂 ” 与易 堂九子 气 节 的独 特 阐 释 , 后 人 深 对 入 认识 易堂 九子颇 具启 发 意义 。
放荡不羁 , 不为人所理解 , 独得谢文游伯父谢进所赏 识, 进以女配其 为妻 。后从彭士望 、 魏禧为学 , 得经 世之学 , 其文章、 气节, 皆名重于时。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清进步思想家、 颜李 学派 的重要人 物王源 , 他 “ 少长从 宁都魏 叔子 学古 文” [ ¨ 深得叔 子真 ,] ’ 5 传, 才华超众 , 后与桐城派领袖方苞结成莫逆之交 , 很 得颜 元器 重 , 述甚 多 。赵 园说 : 著
武海军
( 赣南师范学 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江西 赣州 摘 3 10 ) 4 00
要: 易堂九子 的散 文理论与创 作 实践 , 明末清初乃至 中国古代散 文史上 都具有重要影 响。《易堂十三文 在
选》 《 、 易堂九子 文钞》 等散 文选本对 易堂九子气 节文章 的推扬 , 于后人 了解易堂九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 作用。 对
通籍 , 官江西, 即慕其流风余韵 , 今幸牧斯土 , 间
尝过 金 精 翠微 访 其 别 墅遗 业 , 绅 先 生犹 指 数 荐
收稿 日期 :0 9一 6一O 20 o 9 基金项 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 目“ 易堂九子研究 ” 0 WX 1 ) 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9 2 3 ; 易堂九子与客家文化研究” 0 0 3 (99 )
响。《 易堂十三子文选》 《 、易堂九子文钞》 等散文选 本对易堂九子气节文章 的推扬 , 对于后人 了解 易堂
九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 王泉之及其《 易堂十三子文选》

事相 问难。是 冬 , 诸子 言《 易》 卜 , 得离之 乾 , 遂名 ‘ 堂 ’” ‘躬 文 卷 ’ 王 泉 之先 不谈 “ 堂 ” 易 。 [ 彭 庵 钞 五而 】 易 之
之正是在“ 易堂诸子” 称谓 的基础上编选 了《 易堂十
三子文选 》 。王泉之 , 字星海 , 庆五年 ( 80 举 嘉 10 ) 人, 十年( 85 成进士, 10 ) 王泉之曾任江西铅 山知县 、 赣州知府 、 宁都直隶州知府等职, 为官正直 , 多所兴 革, 道光八年 (8 8 , 12 ) 王泉之编 成《 易堂 十三子 文
三子 父子 兄 弟师友 肥遁邱 园, 高尚其 志 , 砥砺 名
都 同邑文士李腾蛟、 邱维屏 、 曾灿 、 彭任 , 昌志士彭 南 士望、 林时益等九人。魏氏三兄弟以诗文著称当世 , 时人又称之为“ 宁都 三魏” 。九子讲学论 文提倡明 理适用 , 并以文会友, 结交天下学人文士 , 一时学风
《 易堂十三子文选》 也有不足之处 , 彭士望的散 文成就在易堂诸人 中仅次 于魏禧 , 而该 集仅选其 4 篇文章 , 显然不能突出其创作成就 , 如他的名篇《 九
引起共鸣 , 成为一个并称概念 , 到《 提 易堂十三子文
选》 的人也很少。如果将易堂 门人 中影响较大的梁
份、 王源 等 人选 人 , 情形 可 能会 大 不一 样 。梁 份
(60—12 ) 字 质人 , 丰人 , 理 学 家 、 学 家 。 14 79 , 南 地 文 少 时家世 寒微 , 聪颖 有 志 。他 不 习举 子业 , 而拜谢 文 涛 弟 子 邵 睿 明为 师 , 习 理 学 。康 熙 初 , 家 贫 逃 研 因 税 , 捕人 狱 九 年 , 被 后得 友 人 曾若 武 救 助 。 出狱 后 ,
《 讲史 , 易》 不事清朝 , 表现 出崇高 的民族 气节。康 熙十八年 (69 , 17 ) 地方官员举荐 魏禧参加 “ 博学鸿 词” 试 , 考 魏禧 以病推 辞 不 就 , 诏 举 博 学 鸿儒 , 以 “ 禧 疾辞。有司催就道 , 不得 已, 舁疾至南 昌就医。巡抚 舁验之, 蒙被卧称 疾笃 , 禧 乃放归 。 [‘四 四 王泉 ” ] 八 卷 之联系明末清初 的社会现实并 结合 《 周易》 的时代 意义来 阐释易堂九子隐居不 出的时代意义 , 以相 “
大振 , 慕名求学者接踵而来 , 易堂九子也成为明末清 初颇具影响的文人团体 , 时宁都易堂九子 , “ 节行文 章 为 海 内 所 重 ” [ (四 , 】 )“三 魏 之 名 遍 海 1卷
内” [(四 四 易堂九子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 ,】 八 卷 在 明末清初乃至中 国古代散文史 上都产 生 了重要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