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文献综述
尹燕
【摘要】近年来,嵌入式服务研究备受高校图书馆关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嵌入式馆员、嵌入式服务、国内外嵌入式服务个案探讨等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相关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宏观层面的理论性研究欠缺;实证研究深度明显不足;对国外嵌入式服务实践研究不足.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6)005
【总页数】4页(P98-10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嵌入式服务;综述
【作者】尹燕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经过十余年,学科馆员制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2004年,Kearley、Phillips两位学者提出“嵌入式馆员”的概念。
自此,嵌入式理念在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中得到动态展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趋于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得传统服务受到冲击,走出图书馆,融入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的信息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学
科服务的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研究成果,揭示其研究现状,分析不足之处,有利于探讨未来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的发展方向。
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以题名作为检索途径,检索词为“嵌入式服务or嵌入
式馆员”,检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论文,检索结果剔除重复内容,截止2015年底每年的发文数量分布如图1:
从上图可看出,自2008年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始嵌入式服务研究工作以来,发文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逐年丰富的态势。
2010年以前该领域的论文数量偏少,研究进展相对缓慢,2010-2011年间,论文数量开始增长,但增长速度不明显。
这
表明“如何开展嵌入式服务工作”这一研究主题逐步受到理论界的关注。
近几年,随着学科服务的深化,有关这一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增多,论文数量较快增长,其中2012年发表论文42篇,是2011年的3倍。
这说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
入式服务研究已达到迅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得到业界的重视,高校图书馆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初具规模。
我国嵌入式服务研究起步较晚,开展范围有限,从2008-2015年间的发文情况可看出,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尚未出现文献数量增长缓慢的阶段,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未进入成熟期,仍然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一)嵌入式馆员研究
1.嵌入式馆员的内涵
谢群认为嵌入式馆员是学科馆员的一种高层次表现形式,是某学科对专业信息的需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新的要求[1]。
司莉认为嵌入式馆员是主动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用户推荐、提供图书馆资源,及时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培养用户信息检索技能的馆员群体[2]。
2.嵌入式馆员与传统学科馆员的区别
廖敏秀认为传统学科馆员与嵌入式馆员并非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两者在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中心、服务深度、服务方式等方面区别较大
[3]。
何建芳认为嵌入式馆员与传统学科馆员在服务深度、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角色定位、专业素质要求等方面差异较大[4]。
3.嵌入式馆员的服务类型
嵌入式馆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嵌入到用户的学习和生活中,如嵌入式咨询服务、嵌入式教学服务、嵌入式科研服务等方面[5]。
关于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嵌入式馆员的泛在化服务国内学者从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三方面加以讨论[6]。
(二)嵌入式服务研究
1.嵌入式服务的内涵
陈廉芳认为嵌入式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将图书馆各项服务融入用户的学习、科研、社交等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用户学习科研[7]。
李彦芝认为嵌入式服务是学科化服务发展的升华阶段,是把人性化、个性化融入服务过程的高端服务形式,强调用户需求的满意程度[8]。
2.嵌入式服务的内容
从读者信息需求的角度,嵌入式服务包括嵌入教学与学习、嵌入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嵌入临床工作的学科服务等内容[9]。
以图书馆空间为分类依据,嵌入式服务可从馆内空间、馆外空间和虚拟空间三方面进行论述[10]。
此外,基于实体空间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包括嵌入教师教学环境、嵌入学生学习环境、嵌入用户科研环境,而基于虚拟空间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有基于计算机网络空间和基于移动通讯空间两种服务模式[11]。
3.嵌入式服务的基本模式
李文文介绍了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四种基本模式,即基于手机的嵌入式服务模式、RSS服务模式、社区网站服务模式和“e划通”服务模式[12]。
谭丹丹指出大学图书馆在开展嵌入式图书馆服务时,可根据服务切入的重点不同,分为参考资源主导型和服务主导型两种模式[13]。
刘颖从社会网络的新角度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
的创新模式,即嵌入物理空间、嵌入数字空间、嵌入社会关系和嵌入组织结构4种模式[14]。
此外,从技术实现上看,图书馆工具条的应用将为嵌入式服务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服务方式,陈建文按照创建和维护方式划分,认为图书馆工具条包括在线定制型和软件创建型两种类型[15]。
王建涛指出基于JS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可根据需要随时、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无缝融合地嵌入用户信息环境[16]。
4.嵌入式服务的实现途径
谭丹丹指出图书馆可在服务对象的选取、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的确定、宣传推广、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几个方面对嵌入式服务的有效开展予以关注[17]。
严玲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除了在宏观上建立健全嵌入式学科服务保障机制,在开展微观具体工作时,应明确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目标定位;把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切入点;注意强强合作,发挥项目成员的各自优势;细化“嵌入”内容,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知识增值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先进技术;强化教辅联手合作[18]。
(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
1.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
国内图书馆结合自身嵌入式服务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各自的服务品牌,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基于SERVICE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营销体系服务模式[19]、厦门大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20]、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基于移动学习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21]等等。
尽管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文凤指出当前嵌入式服务存在服务意识主动性欠缺、馆员素质有待提升、制度保障尚需完善等问题[23]。
针对嵌入式服务存在的难点,宋海艳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经验,认为深化嵌入式学科服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资源建设为基石,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保障体系;以馆员能力为核心,培养和挖掘嵌入式馆员;细化嵌入形式,探索围绕课题研究的嵌入式服
务;虚拟和实体空间并举,融合促进嵌入成效[24]。
2.国外经验介绍
从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多以美国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国外的嵌入式服务。
李金芳介绍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图书馆员项目、个人图书馆员项目、嵌入式信息专员项目等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案例,从运行机制角度分析探讨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成功因素:组织因素、方案特点以及馆员角色[25]。
肖永英以中佛罗里达大学、卡佩拉大学和贝勒大学为例,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为在线学生提供的三种嵌入式馆员服务,从前期需求调研、管理层的支持与鼓励、贯穿始终的大力宣传、互信关系的建立以及开放交流与反馈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功因素[26]。
对嵌入式馆员的概念、起源、服务类型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笔者认为嵌入式馆员应从服务方式的角度定义,任何一个馆员都可成为嵌入式馆员,不论嵌入式馆员服务项目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定位这一职位的并非是其职能和所提供的服务,在泛在化服务环境下,嵌入用户个人环境,与用户是否亲密合作是嵌入式馆员最为本质的特征。
国内学者通过对嵌入式服务理论的研究、案例的分析,得出如“嵌入式馆员是用户需求上升到一定阶段的新的要求”、“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结论,可以看出学者对嵌入式服务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给予高度关注。
基于文献调研,笔者认为相关文献重视对其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当前,嵌入式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嵌入教学与学习、嵌入用户环境、嵌入课程和科研管理等方面,一些论文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某项嵌入式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法,如嵌入科研课题管理具体可通过建立嵌入式服务梯队、共建知识资源库、建立“课题组图书馆”等方式来实施,另一方面,从研究角度来看,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扩展研究的内容,既有对服务主体的研究,也有对服务客体的研究,既有概念研究,也有策略研究,同时还有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
许多论文基于本馆开展嵌入式服务的实践工作,对成功实施该项服务的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形成可推广的服务模式。
此外,通过对国外嵌入式服务经验的介绍,探讨成功案例的实现方法,给国内的服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从文献来源看,国内的实践案例分布广泛,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沈阳、天津、厦门等地的图书馆都有开展此项工作,证明国内图书馆界普遍重视对嵌入式服务的研究和对其实际工作的探索,另外,相关文献表明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是嵌入式服务开展的主要阵地,服务对象涵盖医药学、经济学、美术等学科和领域。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缺少宏观层面的理论性研究。
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嵌入式服务模式、嵌入式服务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实现方式等方面,属于微观层面的应用性研究,而诸如嵌入式服务理念对图书馆工作、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行业指导性研究以及嵌入式服务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等宏观层面的理论性研究却较少涉及。
(2)实证研究深度欠缺。
虽然已有研究以用户、嵌入式馆员及其他相关群体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足、总结实践经验,但在用户信息需求研究方面,没有从调查用户使用嵌入式服务的经验感知来分析,没有以用户的心理及动机为切入点调查和评估其信息需求。
此外,用户本身所具备的信息搜索、信息利用等能力与其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调查研究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有助于图书馆开展针对性的嵌入式信息服务。
另外,虽然很多文献试图证明嵌入式服务的优势和价值,如对教学科研的信息支持作用,对提高用户信息能力的帮助作用等等,但是,相关研究缺乏科学且严密的考证,欠缺充分有力的科学论证和数据支撑,目前仍停留在理论实现方面。
(3)对国外嵌入式服务的研究和借鉴不足。
目前的研究仅停留在介绍他国成功经验的层面上,对国外经验的介绍,探讨成功案例的实现方法,为国内的服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基于国内嵌入式服务工作的个案分析,试图形成可推广的服务
模式和可操作性方法,那么,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工作的比较研究,探索嵌入式服务实现的整体规划与方案设计,深入探讨整体工作所涉及的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总结出一整套嵌入式服务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对图书馆拓宽服务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献】
[1]谢群,潘宏.浅谈嵌入式学科馆员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4):91-92.90.
[2]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46-52.63.
[3][5]廖敏秀,蒋知义.嵌入式馆员——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方向[J].图书馆学研究,2008(12):6-8.
[4]何建芳.关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嵌入式馆员”服务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
践,2010(11):4-6.
[6]韩丽.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嵌入式馆员的泛在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1-74.
[7][10]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7.
[8]李彦芝.嵌入科研课题组信息服务模式体系构建与实现方式[J].情报科学,2012(11):1628-1631.1657.
[9]刘颖,黄传惠.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10(1):52-59.
[11]杨蔚琪.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思路[J].情报资料工作,2012(2):88-92.
[12]李文文,陈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90-92.
[13][17]谭丹丹,刘金涛.对学科化服务背景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定位、关键步骤及挑战[J].图书馆杂志,2012(2):51-55.
[14]刘颖.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8-22.59.
[15]陈建文.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工具条[J].图书学研究,2009(11):61-63.24.
[16]王建涛,董珍时.基于JS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应用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5):81-84.
[18]严玲.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78-81.
[19]张翔.基于SERVICE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营销——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5):73-76.
[20]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2(4):83-87.
[21]黄琴玲,郭晶,高协,李丽,余晓蔚.移动学习与嵌入式学科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与特色——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79-83.58.
[23]文凤.学科馆员嵌入式服务实践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86-88.77.
[24]宋海艳,郭晶,潘卫.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0.148.
[25]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1):73-77.
[26]肖永英,张淼.美国高校在线课程嵌入式馆员服务案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3(9):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