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当前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以及实践教学的缺乏等,导致国际商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低,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
高校应当对于这些问题给予真正的重视,对国际商务学生应当有新的定位,而不是在以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或是英语专业培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转变,应当认真分析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力,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的竞争优势。
标签:国际商务;就业能力;培养方式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0.077
1引言
就业力这个词最早是被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在1909年时所提出。
他指出就业力可以称为“可雇用性”,是指个人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在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一次对就业力这一概念加以明确。
就业力(Employ ability),即“可雇用性”,是指一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就业力不仅包括人们找工作的能力,还包括了一个人能够良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良好发展的持续能力。
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培养非常高的就业能力对于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让学生顺利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环境,而且对于学生自身一生的职业生涯也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受到哪些教育、具体课程如何设置、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及高校应当做出哪些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就业能力的国际商务毕业生,这也是许多高校一直在研究探索的。
2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
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我在这里简单的将它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基本工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熟悉一门外语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基本的实践能力。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应当是每一个合格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
因此,高校在对国际商务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当注意对国际商务学生能力在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同样这五个方面应更加强调第五点基本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基本实践能力是建立在以上四个能力充分具备的基础上良好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于实践当中的基本能力。
这五个方面可以由图1的金字塔图形进行表示,越往上学习和掌握的难度加大,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的人数也会随之减少。
2.1专业基本工作能力
专业基本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可
以从事自己所选择工作的能力。
国际商务学生要掌握不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同时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就应当熟练的掌握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事务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应当具备基本办公软件操作、应用文写作、基本的商务沟通及管理、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等。
2.2企业管理能力
国际商务属于管理学专业,高校在培养方式上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应当具备一般的企业管理能力。
例如,企业管理最基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统整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等等。
还需要具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运营、国际物流、进出口业务实训、国际结算、外贸会计等国际贸易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国际商务管理、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公共关系管理等国际商务运营管理能力。
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实务操作、国际投资、国际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广告学、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技巧训练等国际市场开拓及营销能力。
2.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力
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仅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尽管熟练掌握英语不一定是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但是英语对于国际商务学生就业甚至以后在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商务学生一般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工作;或者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工作。
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一门外语,那么可想而知对于他们以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2.4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这就要求国际商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这种思想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中。
同时在校也要学习不同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差异,清楚的意识到在国际交往中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这样才能比较深入地交流沟通和融洽相处。
而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是在书本上能够完全学习到的。
一方面单从书本上学习,无法使学生深刻体会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有所改。
因此,高校应当尽力给学生营造这种文化差异的学习环境,增加这方面的实践课程。
2.5基本实践能力
基本的实践能力包括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时能迅速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的能力,基本实践能力是建立在以上四点能力都具备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模拟实践中。
3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
3.1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指导思想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众多高校中国际商务专业很多都是由外语专业或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变而来,所以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是沿用着这两个专业以前的标准,跟其他成熟专业相比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许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刚刚建立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办学方面仍然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
在一般的许多本科院校中对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加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并且所学的理论知识非常的多而杂,缺乏针对性,进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国际商务相关实践操作的能力,进入企业后无法在短时间内从事自己的工作,通常需要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许多高职院校而言,对于国际商务学生的培养更加的不明确,首先就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匮乏,而对于实践操作方面也并没有培养的非常好,由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加之国际商务专业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并非很明朗,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更是非常的杂乱,导致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一般就业于非本专业的岗位或者企业,这也是本科高校应当需要注意的。
3.2专业定位不明确
国际商务专业在国内的许多高校中的定位还不是特别的明确,很多学校在培养方式上基本上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同,或是在原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基础上简单的加一下管理学相关课程。
这就对于国际商务学生的就业力的培养是非常的不利的。
首先,国际商务专业属于管理学专业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专业。
其次,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企业所希望学生具有的实践能力的课程的设置占少数,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正确培养,对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十分欠缺,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
3.3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紧缺
许多高校国际商务的教学中,缺少专业性和实践性的教师。
由于我国当前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还更加倾向基于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这就导致了许多国际商务的教师在自身发展上更加注重于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学方面的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许多高校在招人方面也是更加的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和科研能力,而忽视了教学这一重要的考核指标,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国际商务专业的许多教师很可能都不是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的,因此,对于国际商务教学并不是十分的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将导致高校教师中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在实践教学中会显得非常的薄弱。
专业性和实践性教师的紧缺无疑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五种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造成部分国际商务学生毕业无法找到对口工作的重要因素。
3.4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很多高校在国际商务的教学上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过于单一,采用以往的老师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过多的高校在国际商务的教学上仍然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国际商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因此,过于重视理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性就业能
力的培养非常的不利。
很多高校推出了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学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能盲目开课,双语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课程,盲目开课只能导致事倍功半。
很多高校忽视了案例教学和实践性应用教学的对于培养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国际商务实践活动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
4提升本科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探索
4.1明确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指导思想,明确定位专业就业方向
清晰明了的将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开,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管理人才或是具备一门外语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同时在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知识面的广度学习,而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自己专业相关课程应当更加深入的学习。
4.2培养和引进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师资对于学生就业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原有的本校教师学校应当给予定期的专业培训,一方面是对非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对所有教师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培养。
同时学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不能过多的侧重于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要对教师的专业及教学能力等方面作为引进教师的考核标准。
4.3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的完善,丰富教学手段,增加部分实践类的课程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在前两年保证理论课程的基本完成,适当的加入实践教学,在大三及大四上学期所设置的实践课程应当多于理论课程。
同时,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当丰富教学手段,打破传统式的单一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专业教学软件、互联网、模拟实验室等教学工具,采用课堂讨论、模拟国际商务情景等多种教学形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方面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当涵盖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设置。
4.4进一步对高校内部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完善,建设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过程中加之必要的实验和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当建立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运用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软件及营造具体的商务谈判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全面真实的体验国际商务活动完整过程。
通过这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4.5注重国际商务教研室的建立和完善,构建强大的教学团队
教研室是高校专业教师集中学术研究、集中探讨教学的场所,适当的安排教研室活动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教研室
的作用,是因为部分高校教研室的建设并不完善,同样有些高校教研室形同虚设,一个学期根本没有几次教学活动,完全忽视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夏励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特色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2]杨丽华.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3]林关征.财经类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4]邹一鸣,巩新蕾.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