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迫孩子学习的丧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逼迫孩子学习的丧句
1.“你看人家XXX…”
这一点相信也是大多数父母的童年噩梦。

在我们小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爸爸妈妈提起别人家的孩子。

事实上,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

如果家长一味的将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时间长了,孩子会对自身产生深深的厌恶感,从而性格脆弱、容易暴躁。

如果比较对象是兄弟姐妹或是亲近的朋友,还容易造成兄弟不和、友情破裂,这些对小朋友来说都是严重的后果,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

我们可以选择另一个坐标体系,也就是和孩子自己比,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幸福,你可以学习比你某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起进步,这样孩子才能把榜样当做目标甚至是朋友。

2.“为了XX,你努点力好么”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采用比较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则是打起了亲情牌。

“你看妈妈为了你,工作那么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你了,你就算为了妈妈,好好学习行不行?”
“爸爸妈妈天辛苦赚钱,给你花大价钱报辅导班,你看看你的成绩,对得起谁?”
这句话的确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有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父母造成了困扰,带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去学习,能学好吗?
即使孩子立马拿起书看了,拿着笔做题了,那也只是孩子潜意识在想:我是为了爸爸妈妈才学习的,而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为了报答爸妈的辛苦而付出,不是因为我喜欢学习本身的。

3.“快点!”,“快去…”
身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对孩子发出命令式的指令。

但是对孩子而言,这样做却是不合适的。

当被强制要求做一件事时,孩子会失去对这件事原本的兴趣和动力。

所以,妈妈们通常“快点!快点!”的催促,反而会让自主能力
强的孩子变得被动。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记学习,就会忧心忡忡、焦虑万分,于是赶紧催着、提醒孩子去学。

可是渐渐就会发现,刚开始说或许有点效果,孩子乖乖听话学习,可是后来唠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觉。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都是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中被消磨殆尽的,变得拖延、懒惰、懈怠。

于是演变成这样的情况:父母不说,孩子就不主动学,到了后来甚至说都说不动他,因为孩子已经觉得厌烦,对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应该是家长天天操心。

4.“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XX”
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这句话简直被说了千万遍!要让孩子喜欢学习,首先得先和孩子聊聊“为什么要学习”,很多家长说这个我已经告诉过孩子,孩子也知道,那么为什么学习呢?
然后很多家长的答案就是:为了期中取得好成绩,为了期末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

孩子们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自然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是因为父母知道现实的残酷,但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重复灌输这样的思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是种压力。

而压力大了,就会反抗。

一些青春期孩子就会出现:我看XX没念书也过得很好;你除了成绩对我毫不关心;我就不学习,你看我将来会不会去要饭。

等对抗性言论。

当我们真诚地和孩子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很多孩子就开始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孩子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才能激发内在的动力,于是即使知道学习辛苦,也能坚持。

所以说让孩子爱上学习,先和孩子探索学习的目的是最重要和根本的问题。

5.“我时时刻刻陪着你”
现在学校都鼓励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可以是很多家长却领悟错了“陪”这个字。

他们把陪孩子做成了监视孩子写作业,一发现写错马上指出来,
甚至开始责骂。

孩子时刻感觉背后有双眼睛盯着他,一不小心还会挨骂挨打,哪里有心思集中注意力学习,重点都放在诚惶诚恐地担心自己不要出错上了。

除此以外孩子还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反正我不做,我爸妈会叫我做;我不会做,问问他们就可以了。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参与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阻力,因为你的干预不当,孩子会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