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
血脂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洪长华
(宜黄县妇幼保健院,江西宜黄344400)
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6):125-126.DOI :10.3969/j.issn.1671-7414.2015.06.038.
[2]周晶清,朱慧.传统与AIRVO2给氧对慢性呼衰患者焦虑情绪影响
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6):1119-1120.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9.06.039.
[3]郝璐,张园.多索茶碱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
临床疗效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7):942-945.DOI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8.07.006.
[4]刘仟.多索茶碱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131-134.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9.04.060.[5]
李艳艳.纳洛酮联合沙丁胺醇对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IL-6、TNF-α和IL-8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7):1068-1070.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18.07.027.[6]
林怀印,张敏,孟肖细.辛脑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肺心病呼
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4):817-822.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18.04.022.
[7]吴洪,朱晓丹.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联合呼吸衰竭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5):799-801.DOI :10.11655/zgywylc2019.05.048.
[8]孟小蓉,杨娇,张磊.盐酸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
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4):105-108.DOI :10.3969/j.issn.1672-6170.2018.04.035.
[9]唐燕玉,刘刚,龙翔宇,等.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老年慢性呼
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2):2332-2334.DOI :10.7619/jcmp.201703006.
[10]周时.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
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6):40-42.DOI :10.15887/ki.13-1389/r.2019.06.018.
(收稿日期:2020-07-06)
作者简介:洪长华,男,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
司匹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我
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
TC 、T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TC 、T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血栓素B 2(TXB 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应用复方
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可有效降低PAGM 、TXB 2
水平,同时可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复发丹参滴丸
阿司匹林
血脂
血小板聚集
DOI :10.19435/j.1672-1721.2020.29.02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心脏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所以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患者临床表现多以胸闷、胸痛为主,病情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对患者身心及日常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1,2]。

临床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
主,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1月收
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

试验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3.4±8.1)岁,血脂异常15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4例。

对照组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4.4±8.6)岁,血脂异常17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11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年龄>18岁,认知功能清晰,沟通顺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自愿,且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身体其他器官存在严重疾病;年龄<18岁,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受阻;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强心、
溶栓、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调脂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江西制药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治疗,口服,0.1g/次,1次/d 。

试验组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进行治疗,口服,30粒/d ,3次/d 。

2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血脂相关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
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包括:胆固醇(TC )、甘油三
酯(TG )。

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
临床与实践
功能变化并进行对比,包括: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栓素B2(TXB2)。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TC、T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AGM、TXB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当低密度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胆固醇下降时患者发生冠心病概率增高,低密度胆固醇会通过受损的血管内皮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中,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从而发生心血管事件;而高密度胆固醇会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中进行代谢、分解,因此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将低密度胆固醇降低,将高密度胆固醇升高。

阿司匹林属于一种镇痛解热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镇痛、抗炎等,并在高胆固醇血症、血管内皮受损等情况下活化血小板,降低冠状动脉粥硬化概率。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同时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此外,复方丹参丸可有效抵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临床中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
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血栓素B2(TXB2)水平,同时可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秋实,王志权,马志强,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
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8(19):139-142,195.
[2]吕玉红,崔国旺,王茜,等.复方丹参滴丸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
者的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37-1139.
[3]唐丽敏,路明,高屹.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
脂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5(2):83-85.
(收稿日期:2020-07-15)作者简介:缪青梅,女,本科,主治医师。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
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缪青梅
(抚州市东乡区妇幼保健院,江西抚州331800)【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9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将其分为成功组(n=74)及失败组(n=22),仔细阅览产妇病历资料,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BMI、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可能是导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产前BMI、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子宫下段厚度、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可能是导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影响因素
DOI:10.19435/j.1672-1721.2020.29.026
剖宫产术虽然能够降低难产及不良结局发生率,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妇术后出血及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对产妇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有所提高[1],正确处理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成为产科工作者的困扰[2]。

因此,了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采用阴道分娩试产的结局影响因素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9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将其分为成功组(n=74)及失败组(n=22)。

成功组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28.12±
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对比(x±s)
组别例数
TC(mmol/L)TG(mmol/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试验组53 6.81±0.87 4.71±0.71 3.71±0.53 2.24±0.36对照组53 6.82±0.89 6.31±0.81 3.72±0.55 3.31±0.51 t0.05810.8140.09512.478 P0.4770.0000.4620.000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比(x±s)
组别例数
PAGM(%)TXB2(pg/m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试验组5367.81±10.142.41±6.21127.78±14.168.12±10.2对照组5367.84±10.351.78±7.41128.11±14.378.45±11.7 t0.0157.0560.120 4.857 P0.4940.0000.4530.000
临床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