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那我们分类时候是有评价指标的,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准确的分下来。大家可以自己提出分类的标准,只要提供合理的分类原因就可以。
32
我们讲第三个部分,就是交流。交流就是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通常是让人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想什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儿童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因为儿童经常注意到一个维度,那么再交流的过程中,他会注意到“哦,原来别人想的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一样”。然后逐渐丰富他看问题的角度,让他的思维更丰富。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在思维这一块,交流的重要作用。大家认为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请老师们说(说话、打手势、写信、打电话)
6
那我们刚才说了,第一个重点强调了好奇心,强调了儿童的好问,他喜欢问各种问题,他喜欢开始有探究的兴趣。那探究的过程呢,总结起来有这样的四点:第一个是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个,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呢,根据假设进行试验;然后得出来结论再进行交流;这个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那实际上儿童的科学活动就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儿童的提问,避免唯一的回答。对天上为什么有云?这个问题,如果回答:那是地上的水蒸发后跑到天上形成的。那就是唯一的答案,而“水蒸发”这样的词孩子也不太能理解。
现在我们分组讨论PPT上的问题:
太阳为什么会下山?天空为什么会下雨?
用你们觉得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解释一下。然后请老师们分享答案。
29
大家按小组讨论一下,按一个维度分类你们会怎么分,按2个维度分类你们会怎么分,按3个维度分类你们会怎么分。给大家3分钟时间。(培训师请老师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可以按一个维度分,要么按颜色、要么按形状、要么按大小,也可以按两个维度、三个维度来分。
30
我们平时的分类有很多了是吧。玩具分类,图书分类。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分类活动除了叶子、动物,还有些什么?。
绿色图:右-油菜,左-狗尾巴草。这个孩子(蓝色图)也很好的观察出来,根是不一样的。
26
那开展观察活动时,怎么才能是有效呢?
第一个,运用多种感官,而且要运用合适的感觉。比如我们做叶子的分类,他要去尝,要吃。我觉得有些食物可以,但有些是有安全隐患。所以味觉不是一个合适的观察方式。
还有就是我们要去看,看能不能比较明确的描述东西的特征和变化。这个是我们来判断这个课的关卡,我们的课是不是有效的指标。
40
在测量、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是,3岁之前的儿童比较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将图片中的物体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混淆比较。
41
以下图为例:指着图片问小朋友“是大象大,还是兔子大?”,由于儿童可能没有见到过真实的大象,所以他直观的感受就是兔子大。所以,如果想让儿童比较两个事物的实际大小时,要给儿童提供比例跟实物很像的来比较。
5
指南的部分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那大家现在看第一条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你看一下3~4岁、4~5岁、5~6岁,你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觉得他主要强调什么?(寻找关键词)
(老师看PPT,并讨论,老师直接回答,培训师根据老师的回答给予回应)
那我们现在再看第二个部分:科学的探究过程。需要老师们和你们的组员一起写一下,他有哪些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探究过程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36/37
我们看到:当书离他很近时,他画了一个手脚并用的图;当离他很远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很轻松。这个也是:书理他很近时,就是哭脸;到后面,书离他很远时,就很开心、很轻松。其实儿童,他并不了解杠杆、支点等,但他们通过这样一些实际的科学活动,就会发现,当有一个杆子撬东西时,离的远的时候会更省力。并且,能用他们自己的表现方式(画图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如果让他们用语言的方式,他们说很长时间,也说不清楚他们要表达的内容。用画图的方式就可以非常形象的告诉我们,他发现了什么。
11
这个跟大家刚刚讲的一样,第一条,因为孩子本身是有好奇心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孩子不缺好奇心,等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去探索时,你只需要等他们一会儿,让他们自己探索或陪他们一起玩都可以。
问:作为老师,你看到图片上的场景,你会怎样做?
12
然后还要保持一种神秘感,其实大家都了解,对于你越不知道、越神秘的东西,就越有好奇心,越想去了解。
38
怎么来衡量一个科学活动的效果呢?这有一些评价的指标。首先是她是否能够用准确描述物体,而且他在表述的过程中,别人也能够听得懂他在说什么。还要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有逻辑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等。其实这些都还是有点难的。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希望儿童不只是用语言,也可以更多的通过肢体、或绘画的方式进行交流。
8
所以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其实有一些问题是和我们是一样的,儿童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在是科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要鼓励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现象提出疑问、寻找答案。早期的科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基础。
那么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好奇心的培养。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在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太阳为什么会落山?树为什么会落叶?小草为什么会发芽、长大?月亮为什么晚上才会出来?为什么我们会长大?太阳为什么会发光?……
39
第四个部分是测量。测量这里给出的定义是:用仪器测定地形、物体位置或温度、速度、功能等物理量。它特别强调了用仪器。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的测量活动会用到仪器吗?(不会)。我们是怎么来测量的?(用手、脚等)。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事物,同时也可以做到对事物的量化。儿童在学会测量以前必须先学会比较。哪个长,哪个短;哪个高,哪个矮等。
然后问题就来了,我们可以看到3岁的孩子,或者4岁多,他们有好多好多问题,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到8岁的时候,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老师讨论,请老师分享,培训师给予回应)
10
听了老师说了很多,大概是说第一个3岁多的时候,世界对他们来讲是崭新的未知的,到7、8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也开始习以为常,在没有人引导和帮他更加深入的观察的情况下,他觉得很自然化,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也有一些性格的孩子,他本身就不爱去探索,有这个一个因素在。
33
出示ppt:分别有语言,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事实上,语言的交流方式有:说、写、表演、手势、表情;还有绘画、图表、唱歌,这些都是我们交流的方式。
34
那么我们交流时,可以描述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描述事情的发生过程。幼儿园的交流活动,都可以渗透到我们所有的科学活动中。我们这里举个例子。
35
孩子们在干什么?(探究杠杆原理)
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的素材,然后就是借助一些工具和材料,刚才我们老师也提到了。包括放大镜、望远镜、相机、吸铁石。这些都会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14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芍药花上面爬了这么多的蚂蚁?而叶子上没蚂蚁)。
15
孩子需要在参与科学活动中,对这个世界更加的好奇。我们要鼓励儿童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因为你的观察越细致,才对这个世界越想了解。
7
那我们看第三个: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这里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想请老师们在这里面分析一下:儿童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应该去了解哪些周围的实物和现象(因为这是你科学活动中的素材,也就是说,你要带孩子去观察什么),你觉得哪些活动是我们在幼儿园里需要带孩子观察的?
(老师讨论、请几位老师分享、培训师对老师的分享给予回应)
还有一个就是环境,咱们的教育本身,学校教育只追求一个结果,不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获得这个能力。还有就是家长,或者我们老师自己,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就说,你怎么问的那么多,还有完没完。环境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就你怎么样应对孩子的回答,你怎么引导孩子做更多的探索。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请以小组的形式写下来,并进行分享。
42
另外一点就是刚刚我们讲到的用仪器测量的问题。幼儿园里更多的不是在用仪器,而是使用自然物来测量。用自然物来测量,我们叫它非标准化的测量。我们也鼓励儿童采用自己设计的“非标准化的测量系统”。
43
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长度、体积、重量、温度、时间等,这些都可以开展测量活动。在幼儿园里,可以开展镜子有多长,春天的变化,温度的测量等活动。现在请各组思考讨论,有多少种办法来测量桌子有多长。(讨论4min左右,并请各组说出他们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分别是什么,3min左右。)现在我们看一个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春天的变化。
19
那么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仍然是基于所有的科学过程。也就是说这些科学过程本身,也是幼儿园的儿童所需要发展的科学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需要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交流能力……他不仅是过程,也是目标。那我们就先从观察开始,这里的定义呢是说,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这个地方特别强调了有目的性,有计划性。那我们随便的看不叫观察,所有的观察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我们所有科学活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提出问题。
PPT配套讲稿(数学第四期-科学)
页码
串讲词
1
这是我们培训的最后一期,我们前面几次的培训都是数学活动,大家其实也知道,科学里面包括科学探索和数学认知两个板块的,所以今天最后一讲讲幼儿园里的科学活动。
2
教师讨论:幼儿园科学活动是什么?
4
其实这几年在指南里,科学特别强调的是例子,它是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除了理论、原理之外,更多的还要包括科学的过程,也就是说,观察、试验、想象等等,更多的方法,其实也包括了很多精神在里面。他其实更多的基于科学的一个动态的认识。大家可以看到指南中有科学的探究和数学的认识。科学的探究里面有3个目标—根据PPT介绍这3个目标的内容,数学的认知在前三讲已经都讲过了,所以今天这一讲主要讲科学的部分。
27
然后我们讲到分类,分类呢很简单,是将物体或事件分组的过程。整个的分类活动他是贯穿于整个科学活动中的,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设都离不开分类。
28
分类其实是一个概括的过程,根据他不同的属性,来把它分成一类。分类的标准呢,按儿童所认识到的特征进行分类。儿童经常会按照颜色、形状、重量、大小这些来分类。
我们经常会发现两种现象:只按一种标准分类,比如说让孩子按颜色分类。按多种标准交叉分类,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大家之前找的树叶拿出来,试着分一分。
培训师总结:大家用了孩子们可以理解的,一个个的童话和小故事,来跟孩子们解答比较深的科学的问题。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子的。
13
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个有好奇心的成人,来唤起孩子好奇的情绪。
请老师把幼儿园里特别好奇的事情写下来。人也好、事也好,环境也好,你都可以写。如果你觉得幼儿园的环境都不喜欢或者都习以为常了,那你就写你好奇的问题(这句话就老师的反应看情况说)。写完后请老师们分享。
日常活动中有哪些观察方法?讨论
20
那我们的观察活动更多我们都会做视觉观察,去看。那么观察活动我们应该去想一些去听、去摸的嗅觉、触觉,这样多感觉的观察活动来开展。
21
看一下我们幼儿园的活动:我们让孩子来观察根。
22—25
这是很认真观察玩做的一个记录。
那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我们都不用去教的,孩子自己在观察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根的特征。那我们是否必须用记录才能更容易把根的特征表达出来,他也更认真的去观察。
16
回顾之前讲过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四个步骤。
17
科学知识,教科文组织他认为的科学知识是属于这七大基础学科的,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也与这个相匹配的,包括:人体、动物、植物、空气、水、光、声音、磁、热、平衡、摩擦、运动、土壤和岩石、矿藏,这些孩子能够接触到的环境,这是幼儿园的课程。
18
基本的科学过程主要是: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综合的科学过程呢,老师们接触的比较少,也不是在幼儿园来开展的,这个是非常严瑾的,实验呢,也会有很少的一部分,作为幼儿园,我们还是主要在基本的科学过程这部分,后面要讲的,也主要是这几个部分。
这是多大孩子提出的问题?
9
我们问了他们这样一些问题:太阳为什么要落下?
可是发现孩子说,这是事实,当然会落下,还有孩子说,没想过。还有一个说,地球一直在旋转,太阳也在,地球转到太阳的那边的时候,就黑了。第四个小朋友马上说,对对对,这就是真理。这又是多大孩子提出的问题?
那么我们又问他们另外一个问题:小草为什么会发芽?有的小朋友就回答:没有想过。另外孩子说:想长大就长大,第三个孩子说:我瞄它一眼就走了,我才不会关心这个问题呢。第四个就说,它长它的,谁理它啊。这些都是孩子真实的回答,我自己问的,然后把他们的答案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