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4-1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孔子思想在中外思想文化史上有 何地位? 提示:(1)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以“仁”为核 心的儒家思想,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 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是维系 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观和价值观,它作 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习俗和 思想感情之中。儒家思想作为优秀的思想文化遗 产对当今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 现实意义。 (2)孔子思想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
(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①创立专制集权政治体制。图示如下:
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中国统一多民 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③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巩固了统一局 面,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出现 (1)原因 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 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②用人策略: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孔子 1.一生简评: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 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 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2.基本思想和主张 (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君臣有别, 长幼有序。孔子要求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2)“仁”的思想: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 准则。“仁”即爱人,即爱别人,爱众人,尤其 要爱惜民力。这种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
(对应学生用书P246) 要点1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共同影响 (1)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 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修筑长 城,北击匈奴。统一车轨,修驰道,有利于加强 各地之间的联系。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至1956年,以 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1956年春,发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 ②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所阐述的思想为后来邓小 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教育思想
①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的权利。
②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 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③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④内容:《诗》《书》《礼》《乐》《易》 《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3.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 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孔子的思想有 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后来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古代文化:以“仁”“礼”“道义”为核 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 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 容。 (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 生了深远影响。
(2)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创立,是邓 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又一大历史性贡献。 ②经济体制改革:自80年代起,在农村和城 市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③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资、 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 创办经济特区。
(3)捍卫共和 ①二次革命: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了 讨袁的“二次革命”。 ②护国运动: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 制和签订“二十一条”,参加反袁护国运动。 ③护法运动: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 维护《临时约法》,孙中山于1917年和1920年两 次发起护法运动。 (4)伟大转变
①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 的政治主张,确定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
2.在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创立虫筵科化石鉴定 的10条标准,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2)冰川学研究方面,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 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得到国际学术 界的公认。 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1)根据地质力学理论,相继找到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为国家经济 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2)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
2.邓小平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 的拨乱反正。 ②平反冤假错案: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恢 复了职务,一批知识分子被摘掉“右派分子”帽 子。 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毛泽 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做出的一大历史贡
2.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1)在清朝末期支持保路运动。 (2)在民国时期克服困难主持川粤汉铁路。 (3)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远赴海参崴,为中国 收回中东铁路路权进行艰难斗争。
(三)李四光 1.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 学的萌芽。 (2)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 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3)1948年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了题 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从此地质力 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初的《地质力学概论》成为
2011年江苏单科24B做了考查,备考时要关注二人是如何把马 毛泽东、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其“实事求是”的研 邓小平 究方法具有世界性。 李时珍、 近几年未做考查,备考时要关注: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詹天佑、 ②詹天佑的京张铁路;③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李四光
(对应学生用书P244) 知识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伟大功绩 (1)统一六国 ①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谋划灭亡六 国策略。 ②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 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最终平
(2)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①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 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 发展步伐。 ②尊重喇嘛教,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又 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2.维护国家主权 (1)雅克萨之战:康熙帝分别命令都统彭春、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2)《尼布楚条约》: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
(二)詹天佑 1.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 (1)崭露头角:在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无 法解决的情况下,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 桥墩,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 桥——滦河大桥。 (2)修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 条铁路 ①艰苦勘测,确定关沟线。
②设计“人”字形路线,攻克了八达岭隧道 技术难题。
(2)缔造共和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 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成文法。
2.历史地位 (1)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 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2)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功绩。 (3)他是领导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 伟大革命家。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 1.毛泽东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①从1925年起,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举办 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农民运动的展开。 ②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七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革命道路。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发表《井 冈山的斗争》等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
3.开放的对外政策 (1)表现 ①在中央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 机构。 ②允许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与 中国人通婚。
③允许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长安成为西来 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2)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 的发展和强盛,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对世界各国的文明进步产生影响。
(三)康熙帝 1.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分裂叛乱势力 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起用汉将,重用绿 营,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 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 广西、福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②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④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的 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南方谈话
①内容
a.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c.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影响:南方谈话提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 主张,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
2.“中国的百科全书” (1)内容: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方11096个, 其中有8160个药方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增加新 药材374种。 (2)地位 ①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 ②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 系。
③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被译成日、 朝、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被达尔
知识点四 杰出的科学家 (一)李时珍 1.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原因:李时珍发现我国历代医学书籍上记 载的药物名称混乱,药性谬误,害人不浅。 (2)经过 ①李时珍35岁时开始编写《本草纲目》。 ②李时珍用大约10年时间阅读800多种参考书, 对书中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鉴别和考证,还行程 上万里,实地考察药物,并深入民间请教。
③经济措施: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 均田制,轻徭薄赋。
④慎用刑法:具有民本思想,制定《唐律》,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2.团结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羁縻府州: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 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此 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 赞干布,和亲使唐朝与边疆民族地方政权的关系 变成“翁婿”关系。 (2)作用: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 愿意“世为唐臣”,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 ②长征胜利: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3)缔造新中国
①抗日战争: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 ②《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期间,毛泽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2011年天津文综第14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25B考查了康熙, 古代中国 主要考查其功绩,备考时要关注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的相关 的政治家 史实及评价。 孔子 孙中山 2009年广东单科考查后,近二年未做考查,备考时关注孔子的 基本思想、地位和影响,尤其是其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 一直未做考查,备考时关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及 毕生致力于革命事业的精神。
知识点三 中国革命家 (一)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 1.革命活动 (1)构想共和 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 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 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 会。 ③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归 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