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全国一般高等学校招生一致考试上海语文试卷
(一 )阅读下文,达成第1—6 题。

(16 分 )
应当仔细对待文件综述熊易寒
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件综述。

最近几年来跟着学术规范的逐渐成立,这
种状况有所转变,可是大部分综述都是摆列式的,报幕似的把有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
不到这些文件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系,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件与作者自己的研究有何相关。


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之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件综述;
二、特意的文件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有关著作的征引()采纳间接
引用的形式,极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况很不相同,值得我们思虑。

③为何一定有文件综述?一篇优异的文件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件综述不单是为了陈
述过去的有关研究,也不不过是为了表示对长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敬,更是为了“认祖归宗” ,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只有把一篇文件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
才能真实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何要做这项研究 ?他的问题是什么 ?他试图与谁对话 ?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相同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可以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聆听,假如连他人说
了什么都不知道,怎样进行对话 ?正是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议论,不然便无言以对。

经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他人贡献了什么 ?我打算或许能够贡献什么 ?我能否在重复劳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件综述第一是为了尊敬并真实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供给文件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何特意的文件综述性文章多由大家执笔 ?这种文件综述看似简单,实质上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一,一定熟习该领域的重要文件,认识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日,要做到这一
点,非有历年之功不行。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件,一定具备高明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从宏
观上掌握总的研究状况,不然就不是你在驾御文件,而是文件在驾御你。

我们 (特别是初学者 )在阅读文件的时候,经常吞没在浩如烟海的文件之中,茫然手足无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
对不同看法的学术论辩,感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难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


后,这种文件综述常常拥有必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
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本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建议。

这样看来,特意的
文件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尊、成就深沉的学术威望撰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⑤为何要尽可能间接引用 ?
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中心看法。

这样做起码有两个利处:一是从头表述需要我们
先将对方的看法吃透,而后环绕自己的中心问题和行文思路,从头
加以组织,这样能够使阐述更为紧凑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
关系,它们的分歧是什么,共鸣是什么,而后将众多的看法进行整合、归类。

二是间接引用打破了
原文的限制,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归纳,有效节俭篇幅。

⑥规范的文件综述,要修业者有谨慎、仔细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鼎力倡议和支持。

由于
有了文件综述,论文的篇幅必然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为紧张,但论文质量将更有保障。

因版面限
制而砍去综述,实在是削足适履的不智之举。

⑦仔细对待文件综述,关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不可以不过把文件综
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许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当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
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他人,它是在说出自己。

这不单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
有效性问题。

能够说,扎实的文件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 / 7
1.归纳第①段粗心。

(25 字之内 )(2 分 )
2.依据文章的意思,可挨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往常大多都B.大多往常都
C.都往常大多D.往常都大多
3.第③段加点词“聆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

(3 分 )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文件综述需要对他人的看法归纳提炼,不可以重复他人的看法。

B.文件综述不是简单重还原文看法,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件综述要打破原文看法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件综述需要对他人看法加以整合,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虑。

6.作者认为优异的文件综述拥有哪些价值?(4 分 )
(二 )阅读下文,达成第7—12 题。

(22 分 )
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摆列成一长串,缄默地站着,等待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
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讨价格。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 仍是“乌金墨玉”?我经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此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格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眼前,看它们吃萆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寂静的态度。


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织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子上。

我看得呆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焦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
总会吃饱的。

或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有时闪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2 / 7
⑨“为何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由于狼会咬它们,因此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
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入侵了。

⑾我的天真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荒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
夜都不喝一口水,不过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品吗?必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孤独的旅途,因此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添一些行路的情味。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或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季快过完了,春季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温暖,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由于太不齐整了。

拉骆驼的人也相同,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
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洪亮。

⒃夏季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季它们到哪儿去?”
⒅“谁 ?”
⒆“骆驼呀 ! ”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老是问,老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季过去,秋季过去,冬季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放学骆驼咀嚼
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 但是,我是多么思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风景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质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往事》。

(24)我静静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迟缓动听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
的心头。

7.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 分)
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说,“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 分 )
9.作者多处描绘骆驼队,对此剖析不适合的两项是()()(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短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绘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缄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重申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 .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绘,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绘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裕变化。

F.第⑩段描绘了冬季快过完时的骆驼队,示意“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10.有人议论林海音的文字“仔细而不纤弱”,联合这一议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3 分)
3 / 7
11.最后三段和前文表达视角不同,传达的感情也有差别。

请依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剖析。

(4 分)
12.“冬阳”内行文中着墨不多,倒是标题的一部分。

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4 分)
(三 )默写。

(6 分 ) [任选 6 空,超出 6 空,按前 6空评分 ] 13. (1) 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喝酒》 )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 )
(3)
,何似在人间 ! (苏轼《水调歌头》 )
(4)
不义而富且贵, 。

(《〈论语〉七则》 ) (5)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 (6)
,不可以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
(7) 一夫当关, ( 李白《蜀道难》 )
(8) 月子弯弯照几州, 。

(杨万里《竹枝歌》 )
(四 )阅读下边的作品,达成第
14 一“题。

(8 分 )
春江暮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 逢此,春心益渺然。

黄昏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

”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顾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 。

(1 分)
15.对本诗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 。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联合,委婉而又自然。

4 / 7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楚并且顺畅。

D.全诗的语言清爽淡雅,又不失朴素之风。

16.从情况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表达作者感情的。

(4 分)
(五 )阅读下文,达成第17— 21 题。

(17 分 )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
乎 ?”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肯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认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这样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
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穷人大徙,皆
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穷人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辈,
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肯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
..
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
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修改 )
17.写出以下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
(1)使者以闻()(2) 布衣草履而牧羊()
...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
一项()。

(2 分 )
A .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B .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D .愚认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穷人者


19.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苟,子何欲 ?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何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 分 )
5 / 7
21.依照全文,概括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 分 )
(六 )阅读下文,达成第22 一 26 题。

(11 分 )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

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

池之胜于是为最。

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

”卒授来宾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

堂成而胜益奇,
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

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但是阴,
粲但是荣。

凡观看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肯仕。

与人交,取其让步,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傲,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致虚为极,得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
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 ! 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叠饰而已奂矣。

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
者也。

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莫非动而时中者欤! 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够不记。

[注 ]①刺潭:担当潭州刺史。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 分 )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剖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成效。

(2 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由是什么?(2 分 )
25.以下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切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来宾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名胜,由弘农公建筑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尊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余人的学说。

D.戴氏特别喜爱自然风光,常沉醉此中,抒发情怀。

26.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3 分 )
6 / 7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