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题
1、赵某某,女,51岁,干部,已婚。

2002-07-26上午,初诊。

患者
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
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

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
药物。

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

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
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腹部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
治疗。

查体:T:37℃,P:96次/分,R:20次/分,BP:18/13kPa。

面红
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未见其它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总数9.5某109/L,中性53%。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
答案:
诊断:胃痛
证型:肝胃郁热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
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陈皮12克
白术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甘草19克黄连9克吴茱萸6克7剂水
煎服
分析: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
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2、病案举例余某,女,39岁。

2006年6月初诊,腹泻已3年,常因
受冷、饮食不慎而反复发作,曾多次就诊,服用中药、西药抗生素治疗,
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难以治愈。

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口渴,纳差,大便稀溏,日5~6次,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腻,脉细缓。

答案:
诊断:泄泻
证型: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法:健脾补肾化湿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2g,
山药10g,芡实15g补骨脂8g,肉豆蔻5g,吴茱萸5g,五味子3g,焦山
楂6g,焦麦芽6g,藿香10g,炙甘草8g日1剂,l0剂
分析:脾胃虚弱所以不能腐熟水谷,输布精微,除脾胃本身之外,同
时亦需赖肾阳之温煦,“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虚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也泄泻日久,脾虚益甚,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聚水成湿,“湿盛则濡泻”,所
以健脾补肾化湿为主要治则。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3、24患者男,15岁,学生。

患者自幼偏食,经常性的饮食不调,两年来长感头晕,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四肢倦怠,多梦夜寐不安。

近一周复习应考而头晕加重,遂来就诊。

查体:T37,P70,R21,BP90
(60)。

神志清,精神可,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触痛,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西医检查:轻微缺铁性贫血,其余正常。

答案
诊断:眩晕
证型:气血亏虚,心失所养
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2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枣仁12克木香6克合欢花12克骨碎补20克熟地20克山楂12克甘草5克
分析:神疲乏力、气短,四肢倦怠-气虚
头晕,心慌、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血虚,
多梦夜寐不安-心失所养(心主神志)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4、25,张某某,女,36岁,工人,2002年9月8日初诊。

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下阴瘙痒。

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自服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来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
灼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见:T:38.4℃,R:18次/分,P:
96次/分,BP:120/75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痛,
腹部上输尿管点有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
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白细胞管型+/L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某109/L,中性粒细胞84%.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菌
落>105/ml.
答案
诊断:淋证
证型:热淋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萹蓄15g瞿麦15g木通5g车前子15g滑石30g先制大黄15g山栀
10g柴胡10g黄芩10g生草5g
辨病辨证依据:素有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
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证,故临证可见尿频、尿急、尿痛等淋证
见证。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深
黄浑浊;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故见腰痛、肾区叩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故见发热、畏寒、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系湿
热之象。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5、29卢某某,男,48岁,职员,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每日两次,自诉血压控制
良好。

下午回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头痛眩晕,口苦咽干,恶心,
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左侧肢体无力加重,且出现言语不清,来我院就诊。

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呕吐、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T:37.0C,P:98次/分,R:20次/分,BP:160.0/80.0mmHg.神志清,面红耳赤,两
肺呼吸音稍粗,HR9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构音障碍,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颈软,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左侧腱反射+,右侧腱反射++,左上肢肌力0-
1度,左侧髂腰肌肌力4度,股四头肌肌力3度,胫前肌,腓肠肌肌力2度,左侧划跖无反应,全身皮肤针刺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右基底节高
密度灶。

答案
诊断:中风
证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治则: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生石决明(先)30g夏枯草30g黄芩10g
牛膝15g山栀10g菊花10g水煎服
分析:年近半百,失于调养,损及肝肾之阴,阴虚无以制阳,肝阳上亢,迫血妄行,上扰清窍,下阻筋脉,故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其舌红,苔黄腻,脉数滑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之象,病位元神,与肝肾有关,属
本虚标实。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6、李某,女,53岁,反复身肿3年,复发1月。

患者3年前被诊断
患有“肾小球肾炎”,3年来一直接受药物及透析治疗。

1周来症见面浮
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每日在600ml左右。

伴见腰膝冷痛,四肢厥冷,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诊断:阴水。

证型:肾阳衰微证。

病机:脾肾阳虚,水寒内停。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药物:熟地15g山茱萸12g山药15g丹皮6g泽泻9g茯苓15g炮附子10g(先煎)肉桂6g牛膝15g车前子10g(包煎)白芍12g白术15g生姜
3g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7、田某,男,40岁,恶风、发热5天,现感关节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于双膝、双肘及双踝间,以左侧膝、踝关节较重,舌苔薄白,脉浮缓。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诊断:痹证
证型:行痹
病机归纳: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方:防风汤加减。

药物:防风12g麻黄6g桂枝9g葛根15g当归12g茯苓12g甘草6g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8、刘某,男,58岁,农民,1999年9月20日就诊。

患者肢休关节
疼痛13年。

13年前因冒风淋雨后出现肢体关节酸痛不适,屈伸不利,时
而肩、腕关节疼痛,时而膝关节疼痛,经服“乙酰水杨酸”症状缓解,但
一遇气候变化又发作。

近半年来,身体渐瘦,时感头晕目眩,关节游走不定,痛时灼热感,外表不红肿,苔薄黄。

脉弦数。

近1周患者肢体关节红
肿热痛,痛势较急,呈游走性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身热、口渴、烦躁、搜赤,舌红、苔黄、脉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分析、治法、主方、药物。

诊断:痹病(证)
证型:风湿热痹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桂枝5防风8g知母15g石膏15g黄析15g
防已10g苡仁10g牛滕15g银花藤10g桑枝8g甘草4g水煎每日一剂,分
二次服。

分析:初起风湿之邪痹阻关节、气机不利,气血失畅则关节疼痛、屈
伸不利;风性善行数变则疼痛游走不定;风湿相搏,留滞经络关节,难于
骤去,虽服药后症状缓解,但未除病根,故一遇诱因则反复发作。

而后痹
阻日久,初时风湿郁刚化热故痛处有灼热感。

最后风湿热邪壅阻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故关节红肿热痛,屈伸则痛甚,余症皆热甚津伤之象。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9、徐某,女,64岁。

汗多2个月。

患者平素体质虚弱,易于感冒。

时值阳春三月,近2个月来白天出汗多,常浸湿内衣,微恶风,稍劳则汗出加剧,体倦乏力,面色不华,睡眠差,纳食不佳,二便调,脉细,苔薄白。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答案
诊断:内伤发热
证型:阴虚发热
病机归纳: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清骨散加减。

药物:银柴胡10g知母12g胡黄连9g地骨皮12g青蒿12g秦艽12g 鳖甲15g玄参15g麦冬12g五味子9g甘草9g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0、王某某,男,68岁,退休,2003.1.28入院,有饮酒,吸烟史30年。

患者近一周来家务繁忙,少寐多梦,二天前晨起突感眩晕耳鸣,头胀且痛,口苦咽干,自测血压150/100mmHg,服心痛定一粒,休息后无好转。

第二天感头晕加重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恶心欲呕,来我院就诊。

当时血压160/100mmHg,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四肢抽搐、两便失禁。

查体:T:37.0C,P:88次/分,R:20次/分,BP:160.0/100.0mmHg.神志清,面红耳赤,两肺呼吸音清,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舌红,苔黄,脉弦。

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患者近两年
来时来时有眩晕,多于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作,自服心痛定能缓解。

实验
室检查:血胆固醇7mmol/L.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

答案
诊断:眩晕
证型: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生石决明(先)30g夏枯草30g黄芩10g
怀牛膝15g山栀10g菊花10g水煎服
分析:年过半百,家务劳累,失于调养,损及肝肾之阴,阴虚无以制阳,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故见头晕耳鸣,阻抑清阳故见头胀且痛,阴液
耗损故见口苦咽干,横逆犯胃恶心欲呕,面红目赤。

其舌红,苔黄,脉弦。

为肝阳上亢之象,病位元神,与肝肾有关,属本虚标实。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1、吴某某,男性,30岁。

患者因“全身浮肿,眼睑部尤甚1周”入院。

刻下:眼睑浮肿
明显,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治法、主方。

诊断:水肿;
证型:湿毒侵淫证;
治法:宣肺解毒,利水消肿;
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12、卢某,男,42岁。

发热伴左侧胸痛3天。

患者最近工作繁忙,频繁出差,十分劳累。

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38.8℃,头痛、身痛,自服维C银翘片等感冒药,头痛、身痛好转,但仍发热,38~39℃,左侧胸痛明显,身体转侧及咳嗽时加剧,咳嗽,痰少,气急,咽干,舌苔薄黄,脉弦数。

胸片提示:左下肺纹理增粗,左肋膈角变钝。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

诊断:消渴
证型:上消—肺热津伤证
病机归纳: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加减。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3、仇某某,男60,农民,口渴多饮逐渐加重,至今60日有余,多饮多尿,尿液混如脂膏,甚则饮一溲一。

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而干,脉细无力。

诊断:消渴
证型: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温阳益肾
主方:金匮肾气丸
14、王某,男,11岁。

患者因发热15天入院,舌色暗淡,面无热色,右胁下痛而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亦利。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

诊断:内伤发热
证型:瘀血发热
病机归纳:淤血阻滞,气血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血府逐淤汤加减。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5、曾某,男,48岁,平素血色淡红,伴神疲乏力,头晕健忘,并
且时有心悸,彻夜难眠,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质淡嫩脉细弱。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治法、主方。

诊断:虚劳
证型:心脾气血亏虚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养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16、患者王某,男,30岁。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
满闷女口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诊断:哮喘
证型:寒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7、患者刘某,女,50岁,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少寐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诊断:心悸
证型:心脾两虚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18、李某,女,25岁。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
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感冒
证型: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本方以荆芥、防风、羌活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独活、川芎止头身痛,茯苓、甘草化痰和中。

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风寒挟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
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风寒兼咳嗽者,
用杏苏散。

中医各类病症的病案分析
19、肖某,男,67岁。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
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诊断:肺胀
证型:外寒内饮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
方中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半夏、甘草祛痰降逆;
佐五味子、白芍,使散中有收。

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20、丁某,男,75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
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诊断:胸痹
证型:痰浊闭阻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方以栝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加厚朴、枳实,辛苦温行气滞而破痰结;加桂枝温阳化气通脉,配茯苓、甘草健脾利水化饮;用干姜、细辛温阳化饮,散寒止痛。

全方加味共奏通阳化饮,泄浊化痰,散结止痛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